首批教育部直屬23所大學,憑什麼全部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

首批教育部直屬23所大學,憑什麼全部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

劉冷絲

欄目絲說教育改革

最初直屬教育部的高校共有23所,目前,國內直屬教育部高校擴展到75所。毫無疑問,直屬教育部高校是目前國內高校中質量最優秀的大學,得到國家財政支持的力度也是最大的。

尤其是首批直屬教育部的高校,它們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力度最大,時間最長,接受的各方面優惠政策也最多。當然,這23所高校本身辦學質量也是最為優秀的,在2017年全部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

首批教育部直屬23所大學,憑什麼全部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

遠眺中國海洋大學

首先,看看這23所高校大致情況。

一是綜合性大學,共計11所: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和蘭州大學。

目前這11所大學,其中的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和南京大學辦學規模稍微小一點,其他幾所大學的辦學規模都很大,有的還是超級大學。

二是理工類大學,共計12所: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現為綜合性大學)、天津大學、華中工學院(現為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山東海洋學院(現為中國海洋大學)、大連工學院(現為大連理工大學)、南京工學院(現為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為華南理工大學)。

首批教育部直屬23所大學,憑什麼全部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

遠眺華中科技大學

這12所大學辦學規模普遍偏大,其中重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東南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辦學規模稍微小一點。

三是師範類大學,共計2所:北京師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現為綜合性大學)。按照發展規劃,華東師範大學在20年前就開始走綜合性大學的發展道路,如今辦學規模越來越大。

其次,我們再看看這23所大學科研實際能力,即學術競爭力情況。

學術競爭力基於學術資源和學術產出兩個一級指標,統籌考慮高校學術的數量與質量兩個方面,一級指標學術數量主要通過學術資源和學術產出的總和來體現,一級指標學術質量通過學術產出與學術資源的比值來體現。

首批教育部直屬23所大學,憑什麼全部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

秋天的大連理工大學校園

北京大學在教學成果獲獎、科研成果獲獎、國際影響力3個指標上佔據第一位;清華大學在科研經費、論文發表兩個指標上佔據第一位;四川大學在學科建設、教學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兩個指標上佔據第一位,吉林大學在專職教師指標上佔據第一位。

四川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和吉林大學的學術資源最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學術產出最好。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等 7 所高校的學術資源與學術產出均遠遠高出平均值,這7所高校在學術資源的吸引整合能力與學術產出的擴散影響能力均表現遠超國內其他高校。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人民大6所高校的學術產出數量最高,遠遠高於其他高校。

首批教育部直屬23所大學,憑什麼全部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

遠眺四川大學

最後,我們來看看23所直屬教育部高校在科研方面的“短板”。

比如,吉林大學、中南大學、山東大學和四川大學的科研產出較低,這很大程度上與學校總規模較大有關。

從這4所院校官網數據來看,學校規模在5.3萬人至7萬人之間。根據教育規模經濟理論,學校規模擴大可以增加資源使用效率,產生規模經濟效果。但是,學校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以後,如果繼續擴大,容易產生行政僵化和人際關係冷漠等不利缺陷,學校的整體資源利用效率反而會下降。

這4所學校規模過大,是導致其科研資源配置效率難以達到最優狀態的重要原因。

首批教育部直屬23所大學,憑什麼全部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

中國人民大學校園

國內官方評估、國際國內第三方評估和排名表明,我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與發達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但目前我國高校依舊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在“以質量治理為核心”的改革背景下,高校學術競爭日益激烈,重 要 性愈加凸顯。最初直屬教育部的23所高校更應該起到表率作用,提高科學研究質量與創新水平。

總之,國內最優秀的高校當務之急並非是擴大“地盤”,進行超常規的發展,而是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效率,不上自己的“短板“。

敬告劉冷絲所有文章如有錯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將在首發媒體評論版塊及時更正和補充,也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謝謝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