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線」 「小三線」是指中國的哪些地方?

“三線建設”是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它是在當時國際局勢日趨緊張的情況下,為加強戰備,逐步改變我國生產力佈局的一次由東向西轉移的戰略大調整,建設的重點在西南、西北。

“大三線” “小三線”是指中國的哪些地方?

在1964年至1980年,貫穿三個五年計劃的16年中,國家在屬於三線地區的13個省和自治區的中西部投入了佔同期全國基本建設總投資的40%多的2052.68億元巨資;400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和成千萬人次的民工,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號召下,打起揹包,跋山涉水,來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風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艱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

“大三線” “小三線”是指中國的哪些地方?

所謂“三線”,一般是指當時經濟相對發達且處於國防前線的沿邊沿海地區向內地收縮劃分的三道線。一線地區指位於沿邊沿海的前線地區;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東半部;三線地區指長城以南、廣東韶關以北、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廣大地區,其中西南的川、貴、雲和西北的陝、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地區的腹地俗稱為“小三線”。

“大三線” “小三線”是指中國的哪些地方?

從行政區劃看:一線地區:北京、上海、天津、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新疆、西藏。三線地區:四川(含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7個省區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廣西等省區的腹地部分,共涉及13個省區。介於一、三線地區之間的地區,就是二線地區。

“大三線” “小三線”是指中國的哪些地方?

地處一線二線的省份,各自建一批省屬的“小三線地方軍工企業”,力爭做到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省”自為戰堅持抵抗。

黑龍江小三線是阿城和尚志;

吉林小三線是輝南;

遼寧小三線在朝陽凌源;

河北小三線沿太行山麓;

山東小三線是沂源;

河南小三線是濟源;

湖北小三線是襄陽;

湖南小三線是婁底;

廣東小三線是連江;

廣西小三線是河池;

安徽小三線是六安;

上海小三線是皖南;

江西小三線是萬載和安福;

福建小三線是三明;

浙江小三線是雲和與龍泉;

江蘇小三線是盱眙;

新疆小三線是和靜縣阿拉溝;

甘肅小三線是平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