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威海經區田間地頭奏響豐收曲!

金秋時節,田野間滿是豐年餘慶味道。在這個豐收的季節裡,讓我們一起走進橋頭鎮、泊於鎮、崮山鎮的田間地頭,聽大家說說關於豐收的那些事。

聽!威海經區田間地頭奏響豐收曲!

蘋果大豐收(資料圖)

甘薯品牌樹起來

在橋頭鎮澗北村甘薯種植基地,一片片低矮植物在細雨的滋潤下,格外蔥翠碧綠。泰茂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袁振波穿梭在田間地頭,選定位置,時不時挖兩個甘薯看品相。

聽!威海經區田間地頭奏響豐收曲!


作為經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突破口,今年經區以崮山鎮邵家莊村和橋頭鎮澗北村為基礎,打造甘薯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創建經區甘薯品牌。而今年年初在澗北村種下的甘薯也即將迎來大豐收。

聽!威海經區田間地頭奏響豐收曲!

甘薯育苗基地


澗北村甘薯育苗基地從籌劃之初,就和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威海綜合試驗站合作,傾力打造叫得響的本地甘薯品牌。在專家的支持帶動下,大家共同為威海本地“蜂蜜罐”起了個響亮的名字“威薯6號”。

聽!威海經區田間地頭奏響豐收曲!

大家品嚐無花果


再過一段時間,甘薯就進入採挖期。袁振波希望甘薯能賣上個好價錢,為大家帶來切實的收益,也希望能打出自己的甘薯品牌,讓家鄉的好東西走向全國。

聽!威海經區田間地頭奏響豐收曲!

蘋果豐收(資料圖)


採摘園裡果香濃

走進泊於新春果品及水產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葡萄採摘區內,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甜蜜的果香味,摘下一串葡萄,一口咬下,唇齒間滿是果汁的清甜。

聽!威海經區田間地頭奏響豐收曲!

碩果累累


進入採摘園,順著山坡走來,深紫色的葡萄更加鮮豔。一排排二三米高的葡萄樹整齊排列、綠意盎然。採摘園裡,幾名工人正在採摘葡萄。葡萄架下,有不少市民前來採摘品嚐。

聽!威海經區田間地頭奏響豐收曲!

蘋果豐收,大姨樂開花(資料圖)


泊於新春果品及水產農民專業合作社採摘園由無花果採摘園、草莓採摘園和葡萄採摘園三個部分組成,其中,無花果採摘園是國家級標準化示範種植區最主要的園區之一, 2015年又獲得了無公害綠色食品認證,主要栽培品種為青皮,栽植面積80畝,總產量達100餘噸,採摘時間為每年9、10月份,日接待能力1000人次。

聽!威海經區田間地頭奏響豐收曲!

市民採摘忙


農人有故事,堅守有希望!現如今,逐漸發展壯大的農林專業合作社構建起領先的“農業綜合體”,激勵著農民建設美麗鄉村的決心和信心。


蘋果掛滿枝頭

在崮山鎮北虎口村西紅石山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地裡,隱約有拖拉機穿梭的身影,這是在對“體弱”的果樹補充營養,他們定期會對“體弱”的果樹進行檢查補養。

聽!威海經區田間地頭奏響豐收曲!

為果樹補給營養


今年8月份,威海紅石山果蔬種植合作社出產的蘋果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評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現在基地種植的獼猴桃品種有翠香、紅陽等。蘋果品種為三優富士。鄒進科說,下一步,他打算開展果樹認領活動,大家可以自己認領蘋果樹和獼猴桃樹,年保產果40斤以上。

聽!威海經區田間地頭奏響豐收曲!

崮山鎮“無花果王”大賽


威海紅石山果蔬種植合作社是經區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縮影。深入經區鄉間,這樣有故事的農產品,有情懷的山山水水,這些秉承初心的農人,在滿懷情懷地堅守。

聽!威海經區田間地頭奏響豐收曲!

掛滿葡萄的葡萄架


威海市華峰三優富士專業合作社歷經7年發展,流轉土地560多畝,打造現代化蘋果種植基地,主要產品有蘋果(三優紅富士、王林、嘎啦、櫻桃、核桃等)和苗木(三優富士蘋果苗木、曼地亞紅豆杉苗木、速生白蠟苗木)。

聽!威海經區田間地頭奏響豐收曲!

蘋果長勢良好


合作社流轉土地經營,還為附近村民帶來增收新渠道。李志強介紹說,合作社每年用工最多時可達到200多人,每年發放就業工資300多萬元。幫扶橋頭鎮貧困戶223戶,每年每戶分紅391.75元。目前年產量達2000多噸,固定資產總額達2000萬元,年銷售收入1200萬元人民幣。

豐收

是一方不變的天地裡

流轉變換的故事

是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

千年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