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目標基金,又是一個大坑

養老目標基金,又是一個大坑

最近,隨著華夏養老目標基金的發行,各大基金公司陸續開始了自己的養老基金髮售計劃。

9月10號(下週一)馬上又會發行兩隻養老目標基金,中歐預見養老和泰達紅利泰和平衡養老。

不少讀者朋友私信問我是否應該買,我的答案是,不要買!有耐心可以把文章看完。

以華夏養老目標基金為例,全稱“華夏養老目標日期 2040 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名稱忒長。。從中透露了以下信息:

比如該基金退休目標日期在2040年,因此不同基金是根據你退休的時間點來選的,類似還有2035、2040、2043等等。

封閉期3年(一般都在1-5年),封閉期過後每個工作日開放贖回。

基金中基金,投資範圍包括各類股票基金、債券基金,以及股票和債券等資產。

基金轉型:從招股說明書來看,2041年後基金轉成完全開放式基金,隨後每日開放申購和贖回。

養老目標基金,又是一個大坑

資產配置:

本基金投資公募基金的比例不低於基金資產的 80%。(投資基金比例不低於80%)

基金配置權益類資產(指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不超60%。

其他資金可投港股通標的股票、債券、貨幣市場工具(含同業存單)、權證、資產支持證券等等。

基金最大的特點在於,隨產品成立年限的增長,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將不斷降低。

具體如下:

權益類資產佔比要求範圍

養老目標基金,又是一個大坑

可見權益類資產佔比隨著年限增長逐步遞減,產品風險係數呈線性下降趨勢。

因此長期來看產品淨值波動將逐漸減小,收益性也逐漸降低。

權益類資產佔比

養老目標基金,又是一個大坑

產品在2044年之後,權益類資產配置最高比例竟然降至10%,相當於成了債券型基金。

費用方面:

管理費:

基金管理費為0.9%/年,介於股票型基金(1.5%左右)和債券型基金(0.5%左右)年費率之間。

託管費:0.2%

認購費:

養老目標基金,又是一個大坑

費率上看,並無太大優勢。

基金能否享受稅收遞延?

稅收遞延的意思是,用於購買基金的錢,可以將這部分抵扣個稅基數,待到基金退出時再進行收取。

比如原先個稅基數是5000元,但是我每月定投1000元的養老目標基金,那麼我的個稅基數就只有4000元,根據新的稅改方案,可以一年總共能省1200元的所得稅。

只要待退休之後,在基金退出時,再把這個稅費補上去即可。

工薪階層一年投資12000元養老基金,可遞延1200元所得稅,高達10%,性價比較高。

目前暫無明確指示養老目標基金是否能享受稅收遞延政策,但相關部門發佈了《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其中表示5月1日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過後,會根據試點情況,將公募基金等產品納入個人商業養老賬戶投資範圍。

因此養老目標基金,未來大概率有望能享受稅收遞延優惠。

基金預期收益與風險係數?

以權益類資產長期預期年化收益10%,波動率22.5%,固定收益類資產預期收益年化為5%,波動率3.67%計算,根據基金資產配置比例曲線,得出預期收益和波動率走勢曲線如下。

養老目標基金,又是一個大坑

養老目標基金預期年化收益在7.5%-5%之間,隨著時間推移,預期收益逐漸走低。

基金波動率在13%-3.67%之間,隨著時間推移,基金淨值波動將越來越平穩。

買入建議:

總結下來,思哲個人認為,養老目標基金並值得目前我們投資人進行配置,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1. A股投資人不成熟,與養老基金配置理念相悖

A股投資人目前還不具備歐美髮達市場長期價值投資的成熟理念,這隻基金前期可配置的權益資產能達60%,倘若封閉期結束後,基金處於虧損,投資人很容易拋售,不符合基金作為養老長遠配置的目標。

2. FOF雙重收費問題嚴重

FOF基金的管理費為1%左右,底層基金還需加收1-1.5%管理費,雙層託管還需0.3%左右費用,因此總成本可能高達2.5%/年以上,對於一隻預期年化收益僅為6-8%的基金而言,費用佔比過高,不如直投股債28輪動“性價比”來得高。

3. 稅收遞延政策尚未明確

目前稅收遞延類項目還在試點之中,待明確的稅收遞延政策敲定後,再投資養老目標基金也不遲。

目前來看,養老目標基金沒有太多亮點,我建議投資人完全可以先觀望一下,因為後續還會有大量的養老基金髮行,要購買,至少也等稅收遞延政策落地後再考慮。

文末,附上近期將發行的養老基金錶供參考:

養老目標基金,又是一個大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