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臨近,如何影響我們的錢包?

最近有關房產稅的討論,特別的熱鬧,主要是發生了幾件事情:

1. 6月18日,據自然資源部消息,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已實現全國聯網,我國不動產登記體系進入到全面運行階段。

2. 7月5日,國務院發文,將房產交易登記的督查列入國務院2018年大督查,並選取房產交易登記以及獲得信貸作為重點調查指標,被專家解讀為摸清家底,再推薦房地產稅落地。

3.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毛盛勇發聲指出,要加快推進房產稅相關政策舉措。

這三件事都強烈的預示著一個信號,房地產稅要來了。

國家為何要開徵房產稅呢?非常簡單,賣地的財政收入不能持續,要增加新的錢袋子。

先來看個數據:

房產稅臨近,如何影響我們的錢包?

可發現,這幾年國家賣地的收入穩步提升,在財政總收入中佔比不斷提高,15年時國有土地出讓金佔財政總收入僅為37%,16年這個指標只有40.8%,而2017年已經飆至57%。

所以過去幾年政府主要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16年提出去庫存任務,房產得以快速消化,進而抬高地價,第二件事,在房產稅出臺前趕緊賣地。

雖然近三年年複合20%的賣地收入增長依然可以拉動GDP,但可以預見,隨著一二線城市土地逐步進入存量市場,三四線城市存量不斷減少,當無地可賣時, 高昂的財政支出將無以為繼。

要想保住GDP增速,出口、消費、投資三大馬車中,貿易戰之下,出口已涼,消費局部難有突破,唯有加大政府投資力度才能做到,而要實現這個目的,開徵房產稅將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從其他歐美日等大國來看,房產稅的推進亦是歷史進程中必經的一個節點,隨著幾十年的推行與完善,房產稅收入已成為各大發達國家50%以上的財政收入來源。

因此這也能解釋國家為什麼要拼命賣地了,高價地賣完了,再開始徵房產稅,豈不美哉?

話說,房地產稅即使真的施行起來,近一年內就能落地嗎?

顯然不可能,財政部部長肖捷2017年12月在人民日報上發文表示:“房地產稅力爭2019年完成全部立法程序,2020年完成“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改革任務。

現在再回過頭去看國家最近的限售政策,是不是很好理解了,鎖死3年,也就預計在2021年左右,政府推出房產稅,在此之前你們這些炒房客要跑?門都沒有。

那麼未來房產稅具體怎麼收?

小道消息層出不窮,難以判斷,但是參照之前上海與重慶推行的試點政策,大概率會對每人制定一個人均免稅方案,比如30-50平,超出部分,採取總價的0.5%—1%左右計稅,並且採取懲罰式梯度計息。

以二線城市家庭市值300萬的二套房產全額徵收房產稅為例,大概每年會收取2萬左右的稅金。

這將對我們平民老百姓產生什麼影響?

一、 房租上漲。

聽萬科內部的朋友說,他們已經在重點規劃長租業務了,北京的十年長租迅速被搶完,180萬租金要求一次性全款付清,照樣還是大批的人來秒。

目前一二線城市的租售比基本都在60倍左右,遠高於美國、日本等國家的20倍上下,之所以租售比那麼低,一方面因為房產沒有持有成本,另外一方面房子被賦予投資品屬性。

老百姓錢不能出境,國內又沒有投資渠道,P2P雷,股市崩,錢能去哪呢,還是回到房產,按過去幾十年大家形成的一個慣性思維就是,不管怎麼樣,房地產能“保值”。

但是待到房產稅推出之後,房東持有房產成本將進一步增加,本身租售比就夠低了,加上房產稅,基本就成了負收益資產,這是否可能?

顯然,這筆錢還得轉嫁到租房客的人身上,按兩人合租一套二線城市90平價值200萬的房子來算,如果房產稅率是0.6%,那麼一年的稅金成本就是1.2萬,平攤到每個月就是1000,原先3000的房租就漲到了4000。

有的人會說,房租是根據城市人均收入來定的呀,收入不夠,怎麼支撐房租呢?

錯,拋開面積來談房租肯定是扯談,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僅15平,中國一線城市人均則達20-30平,全國範圍更是高達41平。

所以房租漲的越兇,老百姓租的越小,該租還是照樣租,沒錢把90平換成70平,指望房東干虧本買賣是不現實的。

二、房價承壓

從日、韓、美等國家推進房產稅的歷史案例來看,加息才是房價崩盤的核心原因之一,房產稅對房價影響較為有限。

但目前大環境對房價非常不友好,M2增速屢次創下歷史新低,如果將樓市作為貨幣蓄水池,說明這個蓄水池已經漲不動了。

而匯率方面也不容樂觀,人民幣兌美元持續貶值,如若採取加息來保匯率,房價可能引發雪崩。

而房產稅推出後,多套房產持有者持有成本劇增,在懲罰制稅率下也難以將成本轉嫁給租房客,因而將直接導致市場上房產拋盤增加,房價下行預期繼續加劇。

從最近幾家大型開發商的表現上也能看出,萬科宣佈拋棄“房地產”,萬達去地產化,李嘉誠頻繁賣地,都預示著地產開發商對於中國透支房地產業後未來幾年的看衰。

因此多套房產持有者務必要警惕房產懲罰性梯度徵稅,對於持有3-4套甚至更多的人群可能採取2-5%的每年稅點,在限售流動性鎖死的情況下,將引來致命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