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公寓》×《黃金兄弟》:觀衆爲什麼不再願意爲情懷買單?

剛過去這個中秋節,電影市場顯得有些冷清。

即便有十餘部電影扎堆上映,聽上去還挺熱鬧,但整體表現著實算不上亮眼,三天下來,一共也僅攬獲約5億票房。《黃金兄弟》雖以近2億票房成績佔據榜首位置,卻依然抵不住口碑的兩極分化。這一屆觀眾,似乎已經對所謂“情懷”產生免疫力。

《愛情公寓》×《黃金兄弟》:觀眾為什麼不再願意為情懷買單?

情懷電影《黃金兄弟》口碑堪憂?

豆瓣評分5.5,大批網友將其歸至“爛片”行列,足可以看出,打著“古惑仔”原班人馬迴歸的這部《黃金兄弟》並算不上非常成功。

光聽電影名字可能會有種熱血襲來感覺,但細剖其營銷思路,就能發現,這說白了其實還是一部“賣情懷”電影作品。

影片講述了由鄭伊健、陳小春、謝天華等飾演的兄弟5人執行一項絕密任務,中途被設局、利用,引發一起黃金劫案的故事。

從電影宣傳期開始,其官方媒體平臺就頻頻拋出“五虎聚首”“緬懷共同的青春”“重現經典”等噱頭,試圖藉此引發大家對這20年歲月的感慨,達到營銷推廣作用。

《愛情公寓》×《黃金兄弟》:觀眾為什麼不再願意為情懷買單?

為給電影造勢,進一步掀起輿論傳播熱潮,片中5位主演還共同深情演繹黃金兄弟版《友情歲月》,賺足眼球。

綜合來看,《黃金兄弟》表現可以說是中規中矩,在中秋檔期中刷了一定存在感,卻也傷了不少“情懷粉”的心。

《愛情公寓》電影引發網友強烈吐槽

如果說大眾對《黃金兄弟》的評價還存在一定可供討論爭議範圍 ,那前不久同樣走情懷路線的《愛情公寓》口碑基本就算是全面“撲街”。

最好的朋友都在身邊,最愛的人住在對面。《愛情公寓》電視劇曾是陪伴眾多80後、90後成長作品。

《愛情公寓》×《黃金兄弟》:觀眾為什麼不再願意為情懷買單?

本著一顆重溫青春的心,許多觀眾都對《愛情公寓》持有很大期待,其預售成績力壓一眾同期電影,首日票房更是高達3億。

“這是情懷被消費得最low的一次”

“粉絲的情懷被按在地上摩擦,太不尊重粉絲了”

“全程無笑點,作為《愛情公寓》粉絲真的很失望”

伴隨電影正式上映,質疑聲也隨之一湧而來,包裹著這個“情懷”作品,豆瓣評分更是直接降至2.5,可見觀眾憤怒情緒。最終,《愛情公寓》電影以5.55億票房成績尷尬收尾。

情懷不再是營銷“神器”?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情懷都是票房保證、流量推手,時至今日,觀眾為何就不願再為之買單,甚至“聞情懷喪膽”?

1.作品與預期不符,受眾產生心理落差

以《愛情公寓》為例,很多觀眾吐槽它的點其實並不在劇情本身,而是在於落差感。前期宣傳時候,《愛情公寓》一直有意無意向觀眾傳遞出,電影會是電視劇“續集”信號,引發大批網友圍觀。

《愛情公寓》×《黃金兄弟》:觀眾為什麼不再願意為情懷買單?

可走進電影院卻發現,《愛情公寓》講的是個冒險故事。刺激的前後心理落差讓部分消費者感覺自己像是交了波“智商稅”,難以接受這種強行“蹭情懷”營銷模式。

2.同質化嚴重,審美疲勞

細細數來,這幾年打著情懷旗號圈粉的影視作品沒有十部也有個七八部吧。

情懷雖好,可一次又一次被拉出來曬,久而久之,難免會讓用戶產生牴觸心理,因而開始對該類作品無感甚至反感。

透過這些案例,品牌們或許都應該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情懷”可以將產品捧至巔峰,亦有能力將其推入谷底。永遠不要小看用戶,永遠不要只顧及眼前利益,忽視消費者內在真正需求。

《愛情公寓》×《黃金兄弟》:觀眾為什麼不再願意為情懷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