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想要糧食價格提高,未來農民的出路只在糧價上嗎?對此你怎麼看?

周億軒


農民想要糧食價格提高,未來農民的出路只在糧食上嗎?

種植成本提高,售價也隨之提高。以玉米為例,售價一般在8、9毛錢一斤,一畝地的玉米收益維持在500、600元左右,跟小麥、水稻、大豆等農作物相比,收益還算不錯的。


編者就是一位老農民,從事農業多年,對農民從事糧食種植有多個看法:1、提高科技種植的水平,以農業高科技技術為突破口,不斷用先進的種植技術,這樣以科學為依據,能提高糧食的產量。

2、降低糧食作物的種植成本,玉米一畝地種植成本在900元左右,如何改善種植降低到700元,那麼收益相當於提高了20-30%。肥料合理施肥,原來一畝地用300元,經過分析完全可以200元搞定。



3、在農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可以引種經濟類作物,比如種植生薑、花椒、土豆、大蒜等作物,行情好生薑一畝地能賺2萬,種植三四畝地,一年收益超過5萬,比打工強多了。


小希時間


農民想要糧食價格提高,未來農民的出路只在糧價上嗎?對此你怎麼看?



現在糧食價格普遍低迷,而且這也是十多年以來的基本情況,糧食價格可謂是原地踏步,始終沒有上漲的趨勢。這也出現了種地不賺錢,也就是種糧不賺錢,主要是現在農資成本增加,也就是種植糧食的成本增加,出現了收入更低的情況。

農民想要糧食價格提高,至少能減少種植成本有所收益,不會出現種植糧食出現虧損的現象,特別是遇到自然災害糧食減產的情況下,更能減少種植成本
虧損。

其實農民想要糧價的提高,也主要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以種地為生的老農民有更高的收益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但是對於糧價的提高,絕對不會是未來農民的出路,也就是未來農民的出路不會是在糧食價格的提高上。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由於農民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而每一個農民最多也就一畝三分地靠著一畝三分地種植來養活一個家庭,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糧食價格特別低,即便是一畝地種植糧食毛收入作為全部收入來說,一畝地一年的收入也就可以1000多元。現在物價高漲的社會是不可能維持一個家庭的正常開支的。

二、民以食為天,人類的生存主要是依靠糧食,所以糧食的價格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與安全。從這方面可以講糧食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全,甚至是國家的安危,所以任何一個國家會對糧食價格的大幅度上漲進行宏觀調控不會讓糧食價格提高的幅度過大。

三、糧食價格提高的速度過快,對於城市居民來說,或者說不是以土地為生的消費者來說,直接增加了生活消費的開支,對於收入比較低的家庭可能會出現挨餓受凍乃至出現生命危機的現象。所以上層階級的消費者不會讓糧食價格出現大幅度的提高,這是他們的權力。

四、即便是糧食價格的提高,能達到農民的預期目的,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其他所有的物價全部上漲。比如小麥價格上漲一元錢每斤,饅頭價格就會上漲兩元錢每斤,方便麵價格上漲的速度更驚人,這就是所謂的經濟學專家的蝴蝶效應理論。所以未來農民的出路不會是在糧食價格的提高。



總之,未來農民的出路不會是在糧食價格的提高上,因為農民的土地比較少,總的收入也是很低的,而且國家和社會不會讓糧食價格提高的過快。現在在物價飛上的這個社會,農民靠糧價作為出路是不可能的,只有外出打工,另謀職業或者是國家提高對農民的扶持政策或者是福利政策的提高作為提高和改善來家而增加農民的收入,這才是農民的出路。


宗元三農堂


作為三農媒體人,更作為一個農民的孩子,我覺得,未來我國農民的出路不再於糧價,而在於如何實現規模化種植。

同時,今後,我國的糧食價格也不會大幅度的走高,以後我國農民的種植不再是以價來取勝,而是以規模來取勝。

這樣一來,在糧食價格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通過大規模機械化種植來降低整體生產成本,從而提高我國農民的整體種植收益,保證我國糧食產量和供給,增強我國糧食的國際競爭力。



未來,我國農民人口數量仍會減少。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我國專門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人會更少,簡單來說,也就是農民會更少,他們都人均耕地面積會更大。

現在,我國單獨從事農業活動的人口數量應該在3億人不到,他們耕種著全國範圍內的所有耕地,即便是如此,人均耕種面積還不到十畝,和一些農業強國相比差距還甚遠。

除了西南或者其他耕地貧瘠且先天不足的地區,在我國東北及華北平原,完全存在著進行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的條件和可能,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離開農村,以農業活動轉向為從事其他產業,變自己的農業戶口為城鎮戶口……


這樣一來,農民人數肯定會有所減少,到時候農業生產活動從業者所掌握的人均耕地面積就會更大,這更有利於開展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當種植規模達到足夠標準的時候,其整體畝產投入成本就會降低,即便是在糧食價格整體保持穩定的情況下,還能夠以量取勝,整體取得比較可觀的收益。

雖然我國的農業稟賦天生不如美國,巴西等農業強國那麼得天獨厚,但是,在目前的基礎上再進一步還是很有可能的。

不信大家走著瞧。


鍾情三農


非也!

糧食不值錢想要糧價提高,這不是農民一廂情願就能實現的!

糧價低迷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糧食和國際接軌,但石油接不住軌,啥原因?油能流嘛!

農民的希望如果未來寄託在糧食身上,哪就大錯特錯了!面對多變複雜的市場,什麼賺錢種什麼,出路是很多的。年輕人出門打工是第一選擇,有資本的做生意,創業更好,種糧就是一座獨木橋,只能餬口。

像作者的村,現在種糧戶越來越少,四十戶的人家,經商的4戶,打工的二十八戶,其餘的戶除年輕人出去打工外,有十二戶村民選擇了蔬菜種植,每戶平均6畝以上,更有一大戶種了六十畝。遇上了好行情,收入都是可觀的。近幾天蔬菜價格看漲,芹菜一塊五一斤,松花菜四塊二,菜花三塊五毛,甘藍九毛。假如這樣的行情持續一月一百三十畝蔬菜收入將達到八十萬元以上,戶均7萬不成問題。

未來的挑戰還有很多,種糧不行種菜,種菜不行可以搞養殖,條條大路通羅馬,東風不轉西風轉。只要你努力了,會有成果的。望農友們正確選擇自已的奮鬥方向,相信這句話,天無絕人之路!

謝謝閱讀,答題不易,也無收益,敬請關注,也可在評論區留言,說出您的看法!


村野農夫天蒼茫


在我們這裡人均二分地,即使你種田如繡花,二造水稻的價值,也不夠繳年年見漲的醫保,由於糧價低,種田成了雞脅。很多人紛紛冼腳上田,另謀出路,還在種田的己改為稻一瓜茄草莓形式,以增加點收入。由於耕地少,多數人都自產自銷,遇上順境年份,謀得溫飽而己。放眼全國,如果靠種水稻為生計,那生活都成問題,除糧食自給外,其它生活必須品都要靠買。現在農村種田都是六0後七0後成了最年輕的種田人,種田人也是一種謀生手段同其它職業一樣,你的努力付出,但收入被人為壓制,收入低,你生活能幸福嗎?所以提高水稻價格是必須的,別讓農民只有勞動節,農民豐收節高興不起來,一大群人的不幸福,那是社會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