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居民債務水平還比較低」?

日前,有關方面發佈的相關報告顯示,2017年4季度中國居民部門的債務與GDP的比重是48.4%,這個水平低於日本9個百分點,低於美國30個百分點。當前,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比中國大概高28個百分點。

如何看待“中國居民債務水平還比較低”?


從數據上看,我國的居民債務水平,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確實還有一定差距,沒有達到這些國家的債務水平。特別與美國相比,債務率要低30多個百分點。從這個角度來講,一方面,說明我國居民的債務風險還是不大的,是完全可控的;另一方面,說明中國居民的負債動力並不是很強,仍然比較喜歡無債一身輕的傳統觀念。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居民的債務情況十分安全,沒有任何值得注意的方面。恰恰是,“低債務水平的”背後,也隱含著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特別是以下三個方面,是必須特別注意的地方。

如何看待“中國居民債務水平還比較低”?


首先,我國居民債務的增長速度很快。雖然比例較低,但這些債務,都是近十多年來,特別是近年來快速形成的。其中,房價的快速上漲,是導致居民家庭債務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

其二,我國居民的債務比較單一。債務多,未必都是壞事,比如依靠債務進行投資和消費,一定程度上還能推動經濟增長。如美國,所以被稱作消費型國家,就是因為很多居民在通過負債進行消費,負債消費的結果,如果能夠把控得好,就能促進經濟增長。特別在遭遇金融危機這樣的特殊情況,激活居民消費,就能鬈應對危機。但是,我國居民的債務主要是買房債務,特別是個人房貸。如此一來,債務的結構就很單一,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就非常有限。

第三,債務水平低不代表居民負擔輕。如果債務負擔重,但收入水平高,其他負擔輕,居民的承受能力可能還強一點。問題是,儘管居民的債務負擔沒有

其它國家重,但收入水平也不高,其他負擔則很重,如教育、醫療等。如此一來,即便債務負擔看似不重。也未必顯得那麼輕鬆,不一定負擔比其他國家的輕,壓力比其他國家的小。

如何看待“中國居民債務水平還比較低”?


第四,債務償還能力較弱。有負債,如果債務償還能力強,倒也無妨。而從我國居民的債務償還能力來看,絕大多數居民都是依靠工資薪酬,而工資薪酬也普遍不是很高。多數家庭是在擠壓了其他方面的消費之後來保證債務償還的,是被房子所佔用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不可避免地會影響正常的居民消費,影響消費對經濟的拉動。所以,以房子負債為主體的債務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偏負面的,是不利於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的。(來自譚浩俊)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