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你穿的衣服,可能就出自這個60年房頂都沒有滲過水的倉庫

許昌地處中原腹地,自古以來手工業都很繁榮。

舊時,機房街上手工織機作坊集中,

素有“機聲軋軋響北城”的美譽。

針、紡不分家,貨物堆滿倉

“倉,谷藏也,倉黃取而藏之,故謂之倉”

許昌紡織品站的倉庫有兩處,

一處是原許昌花紗布支公司倉庫,另一處是許昌百貨站倉庫。

40年前你穿的衣服,可能就出自這個60年房頂都沒有滲過水的倉庫

40年前你穿的衣服,可能就出自這個60年房頂都沒有滲過水的倉庫

建紡織品展廳,貨品琳琅滿目

據住在解放路北段的許昌紡織品站北家屬院的老人回憶。“我們這個院現在看上去有些破舊,可40多年前,我們這裡環境好著呢,前面是辦公樓,後面是會議室,中間建有操場。”89歲的翟福順說。

83歲的張書貴是許昌紡織品站的退休幹部。他回憶,許昌紡織品站北家屬院的辦公區建成之初,一樓設有紡織品展廳,展廳內部裝飾很上檔次,展櫃中擺滿了各種棉布、毛紡、混紡、絲綢、針織品等,前來參觀的市民很多。”張書貴說。

倉庫房頂60年不曾滲水

張書貴1953年參加工作,原來所在的許昌針織品公司的辦公地點在天平街上,即現在工商銀行西側。針、紡合併後,他仍在許南路倉庫保衛科工作。除了這裡的倉庫外,許昌紡織品站在解放路上還有7座大倉庫。

“你看,我家對面的這幾座大倉庫就是當年花紗布公司的倉庫,後來成為許昌紡織品站的倉庫。”據張書貴回憶,許昌紡織品站的倉庫最早存儲有棉花。每年收購棉花時,棉包堆成山。這些棉花被分配到許昌各棉織廠,紡紗、織布、上色,最後成為紡織品商品,再統一調撥分配。

隨後,記者走進倉庫區一看究竟。倉庫中車輛進進出出,倉庫外堆放著不少大鐵鍋。北側的倉庫最為高大,內部十分陰涼,頂梁均為紅松木,經久耐用,看上去有些年頭了。

記者注意到,該倉庫非常高大,內部足有三層樓高。一名商戶透露,棉花和部分紡織品會起熱,堆放時要特別注意通風、散熱。為此,紡織品倉庫一般都會做加高、防潮處理。

“這個倉庫的房頂全都用桐油進行了防潮處理,工藝相當精湛,60年來沒滲過水。”

時至今日,

這些老的紡織品市場早已消失,

但它們在特定時期繁榮了許昌的經濟,

也為許昌人留下了在那些舊時光裡走過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