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九月中旬,老厝改造完工,十月一日国庆节可以对外开放了。距离我们最早看到它,时间差不多过了一年。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去年八月开始,为了找到一栋理想的老房子,我们满城转悠。小伙伴们不管是吃早餐,或者路边补鞋子,或者家族聚会,或者老同学见面,任何场合、任何话题,千回百转地总会绕到一个点上:“你们有没有听说哪里有老厝出租?尽管我们广撒网,阅厝无数,却一无所获。有的房子破落宛如废墟,有的地点深曲堪比迷宫,有的租金高得离奇,有的一切合适,谈到最后主人灵机一动说不租了,他要自己开茶馆。还有的主人提要求,租能租,但要将他家祖龛供在客厅,每月他们家要来祭拜。经历了种种奇怪的际遇之后,我们遇到了成园的主人。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成园,坐落在下西平路长山里九号,地处闹市却自有一派幽静,不远处是名气很大的开元寺、牌坊街、甲第巷……它却不愿去凑那些世俗的热闹,安静地守在这里,一心等着和对的人相遇。

我们对成园以及它儒雅的主人也可谓一见钟情,十分投缘,尽管当时的成园看起来比较破旧,但我们作为阅厝无数的过来人,仍然看到它“粗服乱头不掩国色“的潜力。

第一眼看到的成园是什么样呢?

这是一座三层高的民国建筑,有着典型的中西交融风格。大门由两个石柱撑起,顶着一块石匾额,上写“成园”二字,红漆已经脱落,往上是一个尖顶式门檐。主屋和大门相距十几米,进门是一个大庭院。

主屋尽管已经残破,但仍难掩它的端庄气质。正面由下到上,由四根石柱支撑,一直通往三楼。二楼和三楼各有一个小阳台凸出,都是西式风格,为八角型形状。屋子四周均有回廊缠绕。进得一楼大厅,两边是高五六米的木制间隔,中间客厅两边房间,这又是典型的中式布局。大厅后有两个小门连通后院天井,从这里可顺着两道曲折的木制楼梯上楼。天井里有一口井,能看到清澈的井水。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二楼对着正面的方向,是一面大大的满洲窗,阳光透过花花绿绿的窗玻璃,来到房间里,把整间屋子都搅得生动无比。地板是潮州老厝常见的六角青砖,岁月渗入它原来的颜色,竟比原来的颜色更好看。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三楼则是个大大的天台,中间围着一个宽敞的房间。四面的风吹来,通透、疏朗,就像一个故事的结尾,到了这里它有了一个宽广的结局,让人心情大好。

无可挑剔的美。我们一下子就爱上了它。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接下来的四个月,我们开始着手改造这座老年老厝。我们想让它变得年轻,可是又想保留它过往的记忆。所以我们决定,能保留的一定保留,能修复的一定修复。我们只是为它,擦掉岁月的尘土。

先是房管建筑专家队伍给我们很多宝贵的建议,我们按部就班,先请专业工程队做了总体的安全加固,一丝不苟。然后重新铺设地下管道,增加卫生间,水电全部重装,批涂油漆,全部使用环保材料,修理门窗,尽量修旧如旧。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前后对比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大门进来左右两侧,有着两棵极大的玉兰树,原本有三楼那么高大,去年被修剪砍低,有一棵竟不发叶子了。按玉兰树的位置我们把地面升高,设计了两个台,把一些拆掉的废料填埋在里面,一来省了很贵的搬运费,二来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感觉。

枯萎的那一棵大玉兰很可惜,我们把它锯成6段,两段上了清漆,摆上一块大红木板,做了大厅茶桌,古朴自然。三段做坐墩,围着做桌台的树根。用这套天然木头桌椅,用细石铺台,造了枯木山水景观,沙石世界,自然写意。铺一台带着泥土的细石子,光是把它们都洗干净,就用光了6个小伙伴一晚上的时间跟所有的力气。上面我们搭了竹架,种了紫藤,期待来年花枝蔓蔓,意味深深。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前后对比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另一个台铺设了老红砖,三楼天面需要全面进行防水改造,所以我们仔细把地面的旧红砖揭下来,尽量保存完好,铺在这里,还用它们做了一个茶桌,老红砖上面有青苔,古色古香,它们在此处安家,关于成园的故事就会延续下去。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前后对比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大厅全部铺了新的六角红砖。这里和以前的成园一样,是我们未来接待客人的地方。两边的木制间隔闪门,因为太过斑驳,上了仿古漆,有些花块或者玻璃丢失,便雕了补上,人见了只以为这些门原本就是如此,却不知我们花了多大的工夫,一片片修复再拼接起来的。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前后对比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一楼客厅后面是一个小天井,旁边的很有年代特色的雕着花的落水筒,我们在这墙上搭了花架,种了紫薇花,百香果跟藤本月季。井水非常清冽,我们经常打水上来浇花,洒扫庭除。天井旁边是一个小房间,这是一个七八十年代怀旧主题的房间,里面有一些这里保留下来的旧物件,黑白电视机、高低柜、摇篮、沙发床、粿印,墙上还挂着以前我们熟悉的奖状。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看着墙上张贴着潮州非遗文化照片的楼梯上来。二楼的客厅很安静,是一个藏书吧,客人可以喝着茶看看书,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类的书籍(这里每个房间都有思呈写的书可供阅读)。旁边是角落工作室跟思呈工作室。我们准备以后经常在这里读书写字,想热闹的时候便组织些文化沙龙,应该是比较接地气的读书或者摄影或者电影沙龙,主要是陈小黑她喜欢。这也是我们做这个茶栈的初衷,结伴在一处安静的老房子里,看各自的书,交流不同的故事。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登上三楼,就像人称“潮州通”的陈贤武老师所描述的-登高望远,豁然开朗。天台中间有个舒适的潮州工夫茶室“花间堂”,窗帘上印着潮州的四时花开,中山路的苹婆花,樟厝洲的菊花田,西湖紫荆花,饶平的梅海。花间堂外面是露天的茶座,夏夜月初上,清风微微,炭火幽幽,物我两忘。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前后对比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整栋房子总共设计了六个房间,“城中隐”、“桥欲渡”、“眼波横”、“山风绿”、“匪君子”和“思无邪”,是潮州文化主题房间。比如“城中隐”,房间里的竹帘上印的,墙上挂的,是角落老师自己有关于老街巷跟泥塑木雕手拉壶等非遗文化题材的摄影作品,床单被套也是精心挑选的,配合宁静城居主题。“桥欲渡”则是以潮州地标广济桥为主题,牲牛,梭船,广济桥风俗长卷图屏风。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前后对比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就在成园改造完成后试营业的第一天,我们迎来了第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来自外地,他只身前来,说在古城逛,看到了茶栈的旗帜就走进来。晚上他和我们坐在室外的茶座闲聊,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猜测他是来潮州找一位姑娘的,但是他没有找到,或者干脆被拒绝了,总之很不顺利,使他的心情郁闷。我们请他吃了潮州鱼生,还开了一瓶白酒。把“潮州角落”微信公众号推给他,让他看看里面关于潮州的各种风土人情与攻略,并送他古城的手绘地图。第二天,他独自去了凤凰山,在山上住了一晚,次晨看了日出,晚上又回到客栈,说要再住一晚“山风绿”。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早起时见到,他脸上已没有藏着心事的表情。退了房,他温和地说再坐一会儿就走。一会儿,他说声再见,走出了茶栈。

老厝的故事还将继续吧。

潮州有个角落:一座老厝的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