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新詞「離線奮鬥」,離我們有多遠?

“三十五歲不到的我們,遠離城市但並沒有“退休”,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奮鬥…這種奮鬥是我們想要的感覺,生活應該朝我們想要的方向行走。”

近日,“‘離線奮鬥’走紅網絡 一線城市離失寵還有多遠?”一文熱傳,其引述的某33歲白領媽媽放棄北京的富裕生活而選擇到陽朔鄉間創業,文章所主張的“離線奮鬥”也一時成為網絡熱詞,不少網友在紛紛留言表示“這TM才叫生活!

“逃離北上廣”,“擇一城而終老”

這其實是一個老話題了,幾乎每次房價、物價上漲,都要被拿出來炒一回,諸如“清北學歷不如學區房”等。

網紅新詞“離線奮鬥”,離我們有多遠?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工資幾乎是我們人生中唯一的支柱收入。雖然211、985的大牛們去BAT可以拿20W的起薪,而更多數高校畢業生,面臨的是市場上4,000元的議價。

據產業信息網2017年發佈的北上廣深房地產行業成交面積及成交均價分析(圖),80㎡裸房成交價都要350萬(廣州除外)以上。若以4,000收入計,排除工資漲幅的同時也排除日常開銷,需要將近73年還清房款,比產權期還要長。

網紅新詞“離線奮鬥”,離我們有多遠?

很好奇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網友面對節節攀升的房屋租金時評論時說,“為什麼不買一套房?”從上面的數據不難看出,如果不是有一定家底的,在一線城市買一套房是多麼的美式科幻!

而由戶籍引發的公共資源待遇差異,也是眾多打拼者感到無奈的因素之一。諸如教育條件限制導致的“留守兒童”問題,五險一金的繳納與異地申領問題,其他各項補貼金政策等問題,這些每每都能引起一連串的大範圍熱議和X嘆。

網紅新詞“離線奮鬥”,離我們有多遠?

對打拼者來說,一線城市毋庸置疑有著更多的選擇與機遇。當享受著法定8小時的權益時,公交/地鐵的來回2小時及午餐/午休1小時等日常“開銷”往往容易被忽視統計。剩餘時間用於學習與休息,用於人際交流及親友互動,用於個人興趣與愛好,而當遇到加班和路上擁堵,某些“項目”就不得不慢慢被擱置或抹殺,這也使得很多人倍感孤寂和無助。

網紅新詞“離線奮鬥”,離我們有多遠?

綜合網友評論:北京上班路上靠堵,上海上班路上靠跑,廣州上班路上靠睡,深圳上班路上靠瞟。

二三線城市搶人大戰持續上演

與一線城市的陸續出臺的各項限戶措施相比,二三線城市則是輪番上陣“搶人大戰”。

網紅新詞“離線奮鬥”,離我們有多遠?

武漢自去年打響“搶才大戰”至今已逾半年,北上廣重點大學畢業生來漢落戶人數超3,000人,留漢大學畢業生一個多月落戶已超5萬人,這一數字仍以每天2,000至3,000人的速度增長。

網紅新詞“離線奮鬥”,離我們有多遠?

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搶才政策也是捷報頻傳,短短5個月時間落戶45萬。

網紅新詞“離線奮鬥”,離我們有多遠?

天津“海河英才”計劃雖曾經有“驚”聞報出,但其政策本質是利好的。據報道,至5月中旬統計數據,已經有30萬人登陸並下載相關APP辦理落戶申請。

自武漢打響搶才第一槍後,先後還有鄭州、長沙等近60餘城不同程度加入搶才大戰。雖然有專家及網民認為“搶才大站”的背後實質為“搶房大戰”,但若論房子是剛需,這何嘗不是一項項利民政策?

迴歸初心,我們追求的是一種生活

據悉,這位在北京打拼了十幾年的白領媽媽,在事業與家庭有成之際,毅然賣掉房子車子、放棄了工作,舉家搬到桂林陽朔的鄉間。促此這巨大轉折的原因,正是當代都市人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生活的機械化。特別的是,這個家庭並未因為身處鄉村而脫離時代前沿。相反,他們利用互聯網平臺開民宿、開文創網店、給孩子上英語課。而這種離開城市到鄉村奮鬥的新生活模式,被這位媽媽稱為“離線奮鬥”。

北京媽媽故事的一夜刷屏,正是象徵一種新觀念、新生活方式的形成。今年以來,已經有不止一起“離線奮鬥”的實例走紅。生活在大理深山中的18歲網紅少女鶯鶯,8歲從上海輟學,舉家遷往大理,如今通過微店賣自制甜品,月入2萬。6個90後大學生,在臨安附近的小鎮受降定居,在淘寶上售賣原創設計的首飾,已經制造出很多網絡爆款。麗江石鼓鎮的跨國夫妻,一邊利用小豬短租經營鄉村民宿,一邊做著支教事業,前陣子還登上了《

高能少年團》。

網紅新詞“離線奮鬥”,離我們有多遠?

當然,如果說這些見諸報端的“網紅”是個例,不是每一個“離線”都能“網紅”。但生活的本質,追求的是“紅”嗎?當與愛的人在一起,衣食不憂,出行自由,閒暇還可以追求自己的小興趣,這應該才是持久的小幸福。

同學甲夫妻二人上海按揭一房倆車,龍鳳雙寶,月入近3W仍倍感壓力,退回二線老家硬件不減,雖工資減少1/3,但靠老人近,生活開銷也相應降低,小資生活更顯“小資”。同學乙回村搞養殖,養殖目前尚未帶來頗豐的收益,但五年下來亦上有老下有小,後來在村委還掛有名號。.......這些人也都沒有“紅”,卻都有著踏踏實實的生活,每每與之聊起都羨慕不已,又自嘆自囚了想法與勇氣。而縱觀身邊朋友及同事,畢業外出4~6年後“離線”的事例比比皆是。

網紅新詞“離線奮鬥”,離我們有多遠?

北京媽媽在文章裡特別提到一個“鳥籠效應”——假如一個人買了一隻空鳥籠放在家裡,那麼一段時間後,他一般會為了用這隻籠子再買一隻鳥回來養而不會把籠子丟掉,也就是這個人反而被籠子給異化掉了,成為籠子的俘虜。這或許是“離線奮鬥”該給一線城市帶來的“反思”。是的,城市不缺人才,但也更不缺束縛人才的牢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