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爲只有杜鵑會寄生?它把娃養嘴裡也沒逃過白忙一場的悲慘命運

你以为只有杜鹃会寄生?它把娃养嘴里也没逃过白忙一场的悲惨命运

文丨貓盟CFCA

幾百萬年,不是白進化的。

你以為只有杜鵑會寄生?這貨把娃養在嘴裡,也沒逃過白忙一場的悲慘命運

生娃不易帶娃更難。俗話說一個孩子十畝地,每個有娃的媽都被孩子折磨到神經衰弱過。但如果有機會讓別人幫你把這十畝地種了,你只等坐收漁利,想想是不是會很爽?

我們都知道杜鵑就是這麼幹的。這種鳥會把蛋下在別的鳥窩裡,累死累活的都是不明真相的委屈媽媽。

你以为只有杜鹃会寄生?它把娃养嘴里也没逃过白忙一场的悲惨命运

餵養杜鵑幼崽的東方大葦鶯,“養母”也許有點瞎。

不止鳥類中有這種巢寄生現象,魚類也有。

主角登場

在非洲大陸東部,有處綿延6000千米,縱貫大地南北的裂縫,人稱東非大裂谷,其中有三大湖——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馬拉維湖,歷史均有百萬年。

你以为只有杜鹃会寄生?它把娃养嘴里也没逃过白忙一场的悲惨命运

非洲三湖,其中坦噶尼喀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

正常情況下,湖泊沒有那麼長的壽命。因為沙土總會從四周流入,將湖泊填埋得越來越淺,湖泊一般的壽命只有1萬年左右。但是東非大裂谷的大地分裂迄今沒有停止,沙土填不平,它們才可以百萬年來一直湖水充盈。

也因此,湖中魚類完成了絕無僅有的神奇進化。三大湖中生活著近1800種魚,廣受喜愛的三湖缸的魚,就是來自這裡。三湖慈鯛則是其中種類最多、名氣最大的魚。

平常魚類很少有哺育後代的現象——魚卵生得多,總歸有活下來的。但三湖中的生活可沒那麼容易,魚卵和幼魚總是引來一大批捕食者的惦記。因此三湖的魚通常都有護卵行為。

你以为只有杜鹃会寄生?它把娃养嘴里也没逃过白忙一场的悲惨命运

誰敢惦記我的娃?

但這明顯不是個好辦法。日夜守護相當耗費體力,且在對方魚多勢眾時,單槍匹魚恐怕一顆卵也保不住。

於是,口孵慈鯛選擇了更為聰明的孵卵方式,就像它的名字,它會把魚卵含在口裡直到孵化。

口孵慈鯛的雌魚產卵後,雄魚立馬上前受精,之後雌魚把卵吃掉,或者雌魚刺激雄性產出精子,在口中受精。幾天之後小魚孵出,雌魚還會在口中撫養兩三週。

你以为只有杜鹃会寄生?它把娃养嘴里也没逃过白忙一场的悲惨命运

口中育兒,在四面環敵的環境中是一種安全手段

但在這種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無論進化出多麼高超的育兒技巧,總有其它魚會想辦法利用這一點。

你以为只有杜鹃会寄生?它把娃养嘴里也没逃过白忙一场的悲惨命运

↑圖中可憐的慈鯛媽媽並沒有意識到,她吐出的小魚其實是白金豹皮的幼崽。在慈鯛魚將魚卵吞進去的一瞬間,白金豹皮趁亂產卵,把自己的卵混了進去……

孵卵的過程中,慈鯛魚媽媽的口中有一場大戰持續進行。白金豹皮卵會提前孵化出小魚,吃掉其它卵。通常慈鯛魚的卵都會被吃光,有時候也會同時孵出慈鯛寶寶和鯰魚寶寶。

你以为只有杜鹃会寄生?它把娃养嘴里也没逃过白忙一场的悲惨命运

正在吞食慈鯛卵的鯰魚寶寶

魔高一尺,道能否高一丈?

白金豹皮所屬的鯰魚科是坦噶尼喀湖的一大家族,至少有10種,但只有一種進化出寄生行為。白金豹皮是一種通才寄生者(上帝之選無疑了),據報道在野外至少有六種宿主物種。這也是脊椎動物中唯一已知的非禽類專性幼體寄生的例子。

你以为只有杜鹃会寄生?它把娃养嘴里也没逃过白忙一场的悲惨命运

白金豹皮本尊,一種長10公分的小型鯰魚,三湖缸常客

當然魔與道,此消彼長。

比如,經常被杜鵑巢寄生的宿主鳥對杜鵑卵的識別能力很強,歐亞喜鵲就能識別大斑鳳頭鵑的卵。麗細尾鷯鶯常常會遭到狹嘴金鵑的欺騙,且金鵑蛋外表與鷯鶯蛋頗為相似。鷯鶯媽媽乾脆進化出了識別自己孩子的能力。當鷯鶯幼雛還在蛋裡的時候,媽媽就向它們傳授一種密碼,幼雛孵化出來後,如果它們說不對密碼,鷯鶯媽媽就會遺棄鳥巢。

口孵慈鯛的卵和白金豹皮有著明顯區別,那麼它有防禦寄生行為的辦法嗎?

你以为只有杜鹃会寄生?它把娃养嘴里也没逃过白忙一场的悲惨命运

雞蛋樣兒的是口孵慈鯛,蛋黃樣兒的是白金豹皮,在夾縫中逆襲。

最近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一本怪厲害的科研期刊)的一項研究表明,共同進化歷史和個體經驗都對鯰魚寄生的成功率有著重要影響。

實驗人員利用體外受精的白金豹皮卵,分別感染了和白金豹皮同域生活的坦噶尼喀湖宿主慈鯛,和來自異域的其它湖的慈鯛。結果那些從沒見過白金豹皮的“小白”慈鯛,被寄生的概率是和白金豹皮同域生活的慈鯛的3-11倍(騙得了一次,騙不了一世)。

同域慈鯛也會針對白金豹皮入侵做出巢狀防禦,比如將巢建在較高的岩石上或挖出深深的洞穴,以防止白金豹皮干擾繁殖。同時,這些常受到寄生困擾的慈鯛還進化出了有效的排斥行為。

感染實驗證明,坦噶尼喀慈鯛魚在頭24小時內對白金豹皮卵的排斥反應 就能高達90%,遠遠高於其它沒有見過世面的其它湖的慈鯛(7%)。

然而,共同進化的同域宿主對寄生鯰魚卵的高排斥頻率,是以增加對自身卵的排斥為代價的。

同域慈鯛媽媽不僅排斥白金豹皮卵,也同樣排斥其它慈鯛卵。這說明慈鯛的排斥行為並不是根據白金豹皮卵的特徵(比如卵的形狀、大小或嗅覺)來判斷,它們不得不在“把別人家的孩子趕出去”和“不小心把自己的孩子也丟了出去”之間權衡。

同域宿主在對抗寄生的過程中也表現出顯著的學習成分,以前被白金豹皮傷害過的雌性比沒有寄生經驗的雌性,能夠更成功地撫養自己的後代。

你以为只有杜鹃会寄生?它把娃养嘴里也没逃过白忙一场的悲惨命运

關係微妙的宿敵,共同孕育了海洋的生物多樣性。

世代共生之地,變化悄悄發生

慈鯛和白金豹皮世代共生的微妙故事,離不開僅此一處的非洲三湖。

非洲三湖是可以觀察到生物快速進化的絕佳地點。坦噶尼喀湖南部的馬拉維湖中有800多種慈鯛科魚,據說都是在口中育兒。德國進化生物學家湯姆高查對慈鯛魚的DNA進行分析,證明馬拉維湖中的慈鯛科魚祖先,均是起源於坦噶尼喀湖的一種魚。

300萬年前的地殼運動使坦噶尼喀湖中的湖水,找到了新的裂谷,形成了馬拉維湖。在這時候,一種天選慈鯛從坦噶尼喀湖遷移到馬拉維湖中。其後的兩百萬年,這種天選之魚就進化為800多種,種類誕生速度神之驚人。

你以为只有杜鹃会寄生?它把娃养嘴里也没逃过白忙一场的悲惨命运

馬拉維慈鯛進化樹

非洲三湖擁有世界上最快的物種進化速度,但在現今的地球上,它同時也幾乎是物種滅絕速度最快的地方。

維多利亞湖的命運更令人堪憂。水質混濁,魚類稀少,過去種類豐富的慈鯛魚,如今已經銷聲匿跡。罪魁禍首是人類帶去的一種入侵魚——尼羅河鱸魚。

你以为只有杜鹃会寄生?它把娃养嘴里也没逃过白忙一场的悲惨命运

50年前,為了振興漁業,它們被引入維多利亞湖,沒有天敵的干擾,尼羅河鱸魚迅速繁衍,產量豐富,現已經成為湖泊周邊的主要產業。而原生的慈鯛魚面對陌生的捕食者毫無招架之力,於是,在後者日漸繁盛的50多年內,已有數百種慈鯛悄悄滅絕。

你以为只有杜鹃会寄生?它把娃养嘴里也没逃过白忙一场的悲惨命运

維多利亞湖,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湖泊

昔日的維多利亞湖曾因豐富的魚類種類豐富,被人稱為“達爾文盆景”。英國探險家約翰•斯皮克和格蘭特在此處調查時,以維多利亞女皇的名字與之相襯,為之命名,可見其珍貴驚豔。

而今,它所帶給我們的別樣的生命故事,永遠逝去了。

- END

貓盟CFCA 由生態愛好者和科學家組成、研究和保護中國野生貓科動物的民間志願者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