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用奮鬥書寫自己的「紅海行動」

「致青春」用奋斗书写自己的“红海行动”

最近,一部改編自中國海軍也門撤僑行動的電影《紅海行動》在各大院線熱映,“蛟龍突擊隊”從恐怖分子手中解救中國商船,在戰亂國家營救中國公民的一幀幀畫面,生動展現了英勇無畏、不怕犧牲、團結協作、有勇有謀的新時代中國軍人形象。震撼的場面、扣人心絃的情節,打動了無數觀眾,不少網友自發為影片“打call”。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影片,每個人的理解同樣不一樣。但毫無疑問,每個人、每個團隊都有著各自的奮鬥目標,有著各自的“紅海行動”。奮鬥的過程中,面對艱難困苦,面對利益糾葛,怎樣選擇、怎樣堅持、怎樣努力,這是影片帶給我們的共同思考。

「致青春」用奋斗书写自己的“红海行动”

影片中,“蛟龍”隊員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們保護每一箇中國公民的堅定信念。正是這種堅如磐石的信念給了他們勇往直前、迎難而上的勇氣和動力,讓他們在絕境中逆襲,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信念的力量是無窮的。沒有了信念,人不過是空虛的軀殼。而今,在改革、創業的路上,每個人都需要信念的力量。對於黨員幹部而言,更要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以不畏艱險的勇氣、不斷創新的銳氣、敢為人先的骨氣和必勝的信心、決心,攻堅克難,爭取勝利。

本領高強是真功夫。蛟龍突擊隊之所以被稱為“鋼中之鋼”,就在於經過了無數次的訓練、演習,更經過了血與火的實戰檢驗。戰場上沒有“花架子”,優劣強弱,高下立判,只有本領高強,才有取得勝利的資本。同樣,我們每個人面對學習、工作時,也要解決能力不足、本領不強的問題。既要有學習的能力,善於學以致用、學思踐悟,又要有過硬的專業功底,能在工作領域一展所長,還要有創新續航的本事,讓新技術、新手段為我所用、助力添彩。

「致青春」用奋斗书写自己的“红海行动”

影片一個很大的亮點是塑造了蛟龍突擊隊集體的英雄形象。隊長冷靜果斷,身先士卒;副隊長善於做思想工作,保持全隊的凝聚力、戰鬥力;狙擊手、觀察員、通信兵、醫護兵,人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全力以赴,才保證了全隊的勝利。相比影片中的人,我們是不是做到了勤奮敬業、盡職盡責?是不是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到了工作上?是不是在團隊中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如蛟龍突擊隊員一樣,那什麼樣的戰鬥打不贏、什麼樣的難關攻克不了呢?

應該說,《紅海行動》不僅是一部蕩氣迴腸的愛國主義影片,也是一堂啟示我們在困難面前如何奮鬥的教育課。雖然我們不必經歷戰爭的殘酷,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攻堅路上,也一樣充滿艱難險阻,甚至也需要付出流血犧牲。“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當我們每個人遇到自己的“紅海行動”時,應如蛟龍突擊隊一樣,無懼無畏、艱苦奮鬥,努力交上一份問心無愧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