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女蛻變成爲工藝師 帶領農村婦女創業就業

莆田仙遊縣壩下社區的林洪英,四十幾年來,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農家女蛻變為有名的工藝美術師。她在創作了無數令人稱讚的藝術作品的同時,也先後培養學徒300多名,即解決了農村婦女的就業問題,又為當地工藝美術行業輸送了人才。如今,已61歲的林洪英仍堅持一線創作,她說,技藝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教到老。今年,林洪英家庭榮獲第十一屆全國五好家庭。

農家女蛻變成為工藝師 帶領農村婦女創業就業

刻苦鑽研 從農家女成長為聞名工藝師

1957年,林洪英出生於莆田仙遊縣壩下村的一個民間雕刻世家,父親是一名木雕匠。林洪英是家中的老大,下面還有6個弟弟妹妹。母親要下地幹活,做家務、照顧弟弟妹妹的事情自然落在她身上。從七八歲起,她總會偷偷地看父親創作,然後夜裡偷偷地學繪畫,趁父親不在的時候還拿起邊角料學雕刻。

“哎呀!我女兒有(雕刻)天賦!”有一天,父親偶然拉開抽屜發現了女兒的繪畫作品十分驚訝。於是,12歲時,林洪英正式跟著父親學木雕。那時起,她一天到晚都在做雕刻,一年就只有正月初六和國慶節兩天假期。因家境貧困,為了多做一點,多賺一點錢,她很拼命地幹,右手也因此留下了很多的刀疤。之後,林洪英還前往福州、廈門等城市,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其間,她不僅學會了浮雕、圓雕、雲雕等多樣雕刻技藝,而且還接觸到了外面更為先進的創作理念,其創作的作品涵蓋仕女、佛造像、山水人物、花鳥靈獸等。

1985年,在丈夫的支持下,林洪英在仙遊壩下創辦了洪英工藝廠。在工作中,她主管雕刻創作,丈夫則負責銷售併兼顧木材採購。1999年,她代表福建婦女赴京參加“全國農村婦女雙學雙比活動”女能手操作表演。“當時,我在創作《嫦娥奔月》,時任國家領導人胡錦濤看完之後拍著我肩膀說‘福建婦女不簡單’。”林洪英說,自此自己逐漸被大家所熟知。

林洪英工藝店裡的榮譽牆

經過幾十年的打拼,公司逐漸發展成為集木雕工藝品和古典傢俱生產於一體的企業。林洪英的作品在國內外展會上榮獲多項大獎,她也先後榮獲全國“雙學雙比”先進女能手、全國三八紅旗手、2012年度中國經濟女性創業人物、第三屆全國計劃生育家庭婦女創業之星、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福建省技術能手、福建省雕刻藝術大師、福建省三八紅旗手標兵、莆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仙作傢俱”及“莆田傳統木雕技藝”傳承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傳道授業 從自家孩子到廣大婦女姐妹

從藝四十餘載,林洪英還成立了莆田木雕林洪英傳習所和仙作古典傢俱製作技藝林洪英傳習所,“巾幗文明示範崗”和“婦女就業基地” 已成為洪英工藝廠的一張靚麗名片。

林洪英的兒子陳偉毅在耳濡目染下,大學畢業後便返鄉從事木雕技藝創作。“我大學讀的是經濟學類,木雕主要是從小跟著母親學,利用週末、暑假時間專研雕刻技藝。”陳偉毅告訴記者,從小母親對自己學藝要求嚴格,一個細小的毛病都不放過,告誡自己創作要養成嚴謹認真的習慣。

如今,33歲的陳偉毅也不負母親的期望,先後被評為福建省青年崗位能手、莆田市工藝美術大師等,並榮獲莆田青年五四獎章。

在洪英工藝廠的傳習所裡,東南網記者看到有不少人正在對木雕作品進行修光、打磨、著色上光等,其中不乏林洪英所帶的女徒弟。陳慧嬌是當地的一名年輕婦女,跟著林洪英學習木雕技藝已經十幾年了。她說,“師傅對工作很執著,在平時的教授過程中,講得很詳細,還會教一些做人的道理。”“師父很認真地教我們,待我們跟她自己的孩子一樣。”林麗燕跟隨林洪英學習木雕也有多年並選擇留下來工作。

據瞭解,林洪英從藝以來共培養學徒300多名,學成的徒弟中有的繼續留在廠裡工作,有的則自己創業,也有的被評上了工藝師,成為雕刻行業裡的精英。“讓農村婦女有一技之長,好的一個月能賺上萬元,經濟獨立了,也能提高在家庭的地位。”林洪英說。

現已61歲的林洪英視力不好,但仍然堅持雕刻創作。她說,活到老,學到老,教到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