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名橋——盧溝橋,建造技術高超,結構堅固,造型美觀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橋身結構堅固,造型美觀,具有極高的橋樑工程技術和藝術水平,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樑建造的輝煌成就。天下名橋各擅勝場,而盧溝橋卻以高超的建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獨標風韻,譽滿中外,實屬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觀。

盧溝橋為十一孔聯拱橋,拱洞由兩岸向橋中心逐漸增大,拱券跨徑從12.35米至13.42米不等,橋身中央微微突起93.5釐米,坡勢平緩。河面橋長213.15米,加上兩端的引橋,總長266.5米。橋身總寬9.3米。橋面寬7.5米。橋兩側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入口處寬32米。橋面兩側設置石欄,北側有望柱140根,南側有141根。望柱間距約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間各嵌石欄板,欄高約0.85米。

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一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遊記裡,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並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

盧溝橋的獅子,民間有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之謂,各方說法不一。盧溝橋總長約266米,有281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著獅子。而且獅子的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真的很難數得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經數清了,總共是501只,分別雕於金、元、明、清四個朝代。

橋上的石刻十分精美,圖為清乾隆皇帝親題的"盧溝曉月",遠處便是宛平古城,"盧溝曉月"是"燕京八景"之一,看曉月要在黎明時分,站在古橋上,憑欄遠眺,西山疊翠,月色嫵媚。

盧溝橋不僅是歷史悠久的一座珍貴的古橋,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畔響起了第一聲抗日炮聲,民族解放戰爭在此揭開序幕。由此她更象徵著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