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證了兩千年前的愛情……

我,見證了兩千年前的愛情……

穿越悠悠時光,找尋兩千年前愛情的見證——銅燻爐。

你現在看到的我,正矗立在陝西曆史博物館的獨立展櫃中,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遊人從我身邊經過,他們深情的凝望我、打量我、讚美我。

我,見證了兩千年前的愛情……

我叫“鎏金銀竹節銅燻爐”,來自西漢武帝時期,今年已經2000多歲了,只是我在地下的黃土裡,沉睡了太長太長的時間。

我身高58釐米,體重2.57千克,即使用現在的標準來看,我也算是一個身材高挑的美人吧。

我,見證了兩千年前的愛情……

兩千年後今天的人們,驚訝於主人打造我時那精湛的技藝、巧奪天工的手法;

震驚於我歷經千年仍璀璨奪目、散發出煌煌耀眼的光芒。

我,見證了兩千年前的愛情……

其實我不僅是一件珍貴的器物,我還是一段悽美曲折的愛情見證者。

我,見證了兩千年前的愛情……

鎏金銀竹節銅燻爐”這件器物,出土在漢武帝茂陵附近的一個無名冢之中。燻爐是放於室內,用來薰香調節空氣的,它的質地通體銅製,外部鎏金銀,所以得名叫“鎏金銀竹節銅燻爐”。

我,見證了兩千年前的愛情……

鎏金,是將金和水銀合成金汞劑,塗在銅器的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金就附著在器面不脫。

1981年5月,陝西省興平市茂陵附近的一位村民在地裡耕作時,意外發現了一座西漢時期的墓葬,後經考古發掘清理,從墓中出土了兩百多件文物,其中最為精美的要屬這件鎏金銀竹節銅燻爐。

我,見證了兩千年前的愛情……

銅爐由爐體、長柄、底座分鑄鉚合而成,通體鎏金鋈銀,精雕細鏤。銅爐的爐蓋看起來有一種山巒疊嶂的感覺,而這就是傳說中海上的仙山——博山的象徵。

我,見證了兩千年前的愛情……

漢代時期,人們信奉長生不老之說,所以博山爐是非常盛行的,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把爐蓋揭開,放一香料,點燃香料之後,香菸順著縫隙嫋嫋升起,環繞爐體,造成一種群山靈動,山蔭朦朧的仙境效果。

兩千多年前的工匠們,將這件銅燻爐製作得如此奇巧,真是令人叫絕。而在漢代,如此華貴高雅的器物,絕不可能是普通人所能擁有的。

那麼,竹節銅燻爐的主人會是誰呢?

我,見證了兩千年前的愛情……

竹節銅燻爐的造型很獨特,底部透雕著兩條攀龍,龍口張開,升出五節竹節,竹節上方又有三條攀龍,用龍首承託整個爐身,而在爐體的中間,又浮雕著四條金龍穿梭于波濤之間。

我,見證了兩千年前的愛情……

九條龍,五節竹,九五在古代是皇帝之位的代指,九五之尊更是皇權的體現,難道這件器物真的是皇家之物嗎?

專家在燻爐的爐蓋與底座上都發現了銘文,其中“內者未央尚臥”六個字證明了它的身世,燻爐是“由未央宮負責管理皇帝寢臥事宜的官員保管”。

我,見證了兩千年前的愛情……

根據銘文得知,這件燻爐原本就是屬於

漢代時期的未央宮宮中之物

在銅燻爐上,專家還發現了“陽信家”的字樣,據此推斷這件燻爐雖是御用之物,卻已歸屬“陽信家”了。

那麼,這個陽信又是什麼人呢?

原來,漢景帝劉啟和王皇后共生有四個孩子,老大是女兒,也就是陽信公主,最小的男孩就是漢武帝劉徹。

我,見證了兩千年前的愛情……

史書記載,陽信公主對弟弟劉徹關懷備至,所以深得劉徹的敬愛,但是她的婚姻卻坎坷曲折。

她先是嫁給了平陽侯曹時,可惜曹時體弱多病,結婚後不久就去世了,年紀輕輕的陽信公主成了寡婦。

兩年以後,陽信公主改嫁汝陰侯夏侯頗,然而婚後沒多久,夏侯頗也死了,陽信公主又一次守寡。

我,見證了兩千年前的愛情……

雖然經歷了兩次婚姻的打擊,但陽信公主並沒有放棄對愛情的追求。後來陽信公主第三次出嫁,嫁給了驃騎大將軍衛青,也終於找到了她最後的幸福。

專家推測,這件燻爐很可能是漢武帝劉徹送給他的姐姐陽信長公主,還有她的姐夫大將軍衛青的賞賜之物,這是一件賞品。

我,見證了兩千年前的愛情……

歲月流轉,燻爐不語,一次偶然的發現,使已經凝固千年的記憶再次復甦和鮮活。

人們在讚歎它精湛工藝的同時,更被其所承載的愛情故事所打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