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下司古鎮,枉來貴州旅遊


國家4A級旅遊景區、貴州省省級風景名勝區。地處清水江上游,位於凱里市西偏南部,西鄰麻江縣,東連凱里市鴨塘街道,西鄰麻江縣杏山鎮,南接麻江縣宣威鎮,北抵福泉市。跨東經107°42′3″—53′9″、北緯26°26′29″—34′3″之間。因明清兩代屬平定長官司的分司治所,因地處平定下游,得名下司,素稱:“人文下司,天造山水”的美譽。

全鎮總面積154平方公里,其中田土總面積2.21萬畝;人口5萬人,多以苗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同時下司古鎮被人譽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稱,是國家皮划艇示範基地、中國紅蒜之鄉,鋅硒米之鄉,世界名犬下司犬之鄉等

下司古鎮是麻江縣與凱里市襟水相鄰的一個鄉鎮,每年農曆七月中旬,這裡的人們沿襲傳統舉行龍舟大賽,鬥牛大賽,車流人流,摩肩接踵,熱鬧非凡。此外,這裡還有眾多的歷史人文古蹟,闢有桃園島、月亮島、紫薇島等系列旅遊度假場所,堪稱下司絕藝的“酸湯魚”、“草燒狗”廚藝更是名聲遠揚,深受遊客喜愛。


嘉慶13年,下司被闢為商埠,到民國時發展為鬧市,有水陸碼頭,是黔東南重要物資集散地。當時鎮上商賈雲集,馬幫成群結隊,商號、貨棧、會館、餐館遍佈街巷,徹夜營業,被譽為“小上海”。現在兩岸大街還保留著清乾隆四十四年修建的條石鋪砌成扇形的30餘米的石級大碼頭和小碼頭,以及禹王宮,觀音閣等古寺,古殿宇遺址,古居民,古巷道。位於清江村觀音山半山腰上依山而建的觀音閣至今保存

下司是清水江上游的商阜重鎮。曾被人譽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稱。清雍正七年(1729年)雲貴總督鄂爾泰和貴州巡撫張廣泗令民工疏浚河道,後又經乾隆二年(1737年)、二十六年(1761年)和光緒八年(1882年)多次整治,航道暢通,下司逐漸發展成為水碼頭和物資集散地。民國二十年(1931年)始置下司鎮,1958年改為下司公社,1984年復為鎮,2014年9月1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同

清末至民國初年,這裡的商業特別興盛。有貴陽、安順、興義以及省外雲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的商幫長駐鎮上,設有川滇會館、江西會館、兩湖會館、福建會館等。各會館的富商在鎮上開設莊號,經營各種商品。如江西劉同慶開的“慶元豐”,經營黃州布、棉花、棉紗和桐油等,資金達10多萬銀元;湖南張文齋、張省齋開的“怡興齋”,以及湘鄉楊天成開的莊號,生意亦很興隆。據民國七年(1918年)統計,下司有商戶197戶


貨物運輸主要靠船載馬馱。每逢場期前一天,省內外船隻車馬紛至沓來。停泊江上商船成百上千,船上燈火通宵達旦,倒映江裡,燦若繁星。馬店門庭若市,客棧商賈雲集,餐館徹夜營業。時人以“小上海”喻之。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公路通至下司後,下司商戶自購汽車10輛運送貨物,為當時黔東南擁有汽車最多的城鎮.解放後,這裡的商貿仍很繁榮,趕場天附近各縣、市均有人在此交易,是黔東南州較大的農村集市之一。

下司古鎮冠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世界名犬之鄉”、“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中國龍舟冠軍之鄉”之美譽,是全國農業旅遊觀光示範點之一,也是中國皮劃艇激流回旋訓練基地,還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下司有“此地風情勝皇都”的擺仰苗族風情,有“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的銅鼓農民畫,有“中國龍舟冠軍之鄉”的龍里。自然風光:有神奇迷人的老山河峽谷風光和有驚無險的清水江漂流;有太陽島、桃源島等休閒度假村。人文景觀:有下司古鎮,刺袁英烈張先培壯士故里,討袁護國軍上將都督吳傳聲墓等人文景觀。


美食及特產:1.下司酸湯魚:下司酸湯魚是黔東南州的四大名菜之一,揚名省內外。來下司作客的好朋友或貴人,下司多以此菜招待之。其特點如下:料選用清水江野生活魚或田魚,如角角魚、鯉魚、鮭魚、鯀子魚、鯰魚等。湯用米酸或辣椒酸加入姜、蒜、蕃茄、花椒、味精、魚香菜等調配而成。屬純天然綠色食品,色、香、味俱全、肉質細嫩,口感好,湯鮮、刺激食慾,可增加飯量,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上等好菜。

2.下司狗肉湯鍋:下司狗肉湯鍋堪稱黔東南美食中一絕。所謂湯鍋,通俗說就是大口的鍋煮大塊的肉喝大碗的酒以達大快。狗為十多斤的本地小黃狗,肉嫩皮薄;宰殺後用稻草燻燒,色至微黃、皮脆;砌成大塊放入大鐵鍋中,倒入清水,用木柴大中火煮到半成以上熟,肉香湯鮮皮脆骨剔;後用小鐵鍋架在炭爐上,舀入大鐵鍋中的原湯,放狗肉香、長蔥、芫荽制湯,湯開放入砌成小塊的狗肉;上好的蘸水(本地朝天辣、蔥姜、

3.下司露地草莓:下司鎮花橋村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種植露地草莓,目前全鎮種植露地草莓已達3000畝,是貴州省露地草莓最大的產區,與現在流行的促成、不促成大棚種植不同,露地草莓於十月份開始種植,經過長達半年左右的自然生長期到第二年的清明節前後才開始上市,因此,下司露地草莓酸甜可口,質量上層,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遠銷凱里、貴陽、都勻等城市,而每年四五月份草莓成熟季節,下司露地草莓園的自助採摘更是吸引


4.下司犬:下司犬因中心產區在下司鎮,故歷史習慣稱為下司犬。產區居民以苗族為主,居住於深山峻嶺之間,過去林深茂密,山高路險,野生動物較多,自古以來苗胞均有打獵和養狗看家守院的習俗。經產區人民的長期選育,形成了“下司犬”體型外貌和生活性能獨特的特徵特性。

成年純種下司犬一般身高46—55釐米,體重22公斤左右。下司犬頭部粗大、額寬平、鼻頸寬大、耳薄直立、臉部硬毛直立,猶如針狀,使人望而生畏。長期以來,下司犬以群眾飼養為主,加上外地客商長期販賣,導致大量混血犬種充斥市場,犬群數量不斷減少。

下司交通發達,通訊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於凱麻同城化的中心區域,居“三市一礦”四大市場中間,距離滬昆高鐵凱里南站、凱里南站客運站僅10公里。從凱麻高速公路下司入口處到麻江、州府凱里僅需10分鐘,到都勻僅需30分鐘,到甕福礦肥基地僅需25分鐘,到省城貴陽也僅需90分鐘。湘黔鐵路,滬昆高速鐵路、凱麻高速公路、320國道橫穿境內。城市主幹道濱江大道、開司大道、


17路:永華廠小區—下司蔣家灣新能源公交示範線[2]費用:4元

28路:州林汽—中科漢天下費用:2元

302路:下司蔣家灣—高鐵南站費用:1元

305路:下司蔣家灣--花橋 費用:1元

306路:下司蔣家灣---周家橋 費用:1元

近年來,下司古鎮雖變化較大,但舊容新貌兼容,古巷新街並存,形成了下司古鎮饒有生趣的歷史文化景觀。行走在下司街上,逡巡在這濃郁的風情與涵厚的風俗之中,我們可以選一些古街舊巷裡的卵石路面來行走,也可以沿街去看曾經輝煌而現在依然美麗在晚照落霞裡的店面額匾及廊簷瓜柱;聽柱仗倚門而立的老人娓娓敘說他們曾經耳聞目睹的過去。

根據凱麻同城發展戰略規劃,下司將建成大凱里的核心區、休閒生態城和民族民間競技體育城。目前,建設已經全面啟動,一是完成了下司生態城的總體規劃及詳細規劃;二是已經建成了凱里至下司城市主幹道、濱江大道、爐下快速通道;三是百米大道、淑裡乾興農業觀光園、凱里新西出口建設、下司新大橋、太陽島大橋、S311省道拓寬等一批重點項目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