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6歲繼位爲帝,足智多謀,本是英雄卻被後世笑爲懦夫

要是說到中國歷史上,英雄輩出的年代,我們自然的會想到三國,那個東漢末年,群雄紛爭的時代。在那個時代,社會混亂,皇權卑微,只要是具備實力的人,要麼依附於他人,為他們鞍前馬後;要麼自己招兵買馬,自立山頭。那個時代,英雄就像春風過後的野草,挺拔而堅韌地生長著。

他16歲繼位為帝,足智多謀,本是英雄卻被後世笑為懦夫

所以,有句古話說的話:時勢造英雄。在東漢末年的那個時代之下,有一個人自稱皇族後裔,他為人寬厚,喜怒不形於色,開始的時候一無所有,最後卻成為三國霸主,他就是劉備。劉備,又名玄德,中山靖王之後,是一個沒落貴族的後代。他自幼沒了父親,和媽媽一起為別人編織草鞋、打點零工為生,生活艱苦的他卻十分高傲,在和別人玩遊戲的時候總是為自稱為王。果然,帝王的氣概是天生的,劉備從小就有王者的氣概。他從小發奮讀書,性格寬厚,對窮苦人的生活具有強烈的同情心。後來他結拜了兩位兄弟,關羽張飛,也得到了“智囊”諸葛亮的青睞,就這樣,在各位謀士和將軍的幫助下,他從一無所有,到建立了蜀漢政權,所有的一切,就像變戲法一樣,什麼都有了。

他16歲繼位為帝,足智多謀,本是英雄卻被後世笑為懦夫

只是可惜,因為自己的兒子,把所有的基業毀於一旦。說到這,想必小夥伴都知道他是誰了。他就是劉禪。說道他,人們就會想到“扶不起的阿斗”,在世人眼中他到底什麼人?小編就來形容一下:性格怯懦,昏庸無能,聽信讒言,胸無大志,毫無謀略。最讓人可氣的應該是他的“樂不思蜀”。

他16歲繼位為帝,足智多謀,本是英雄卻被後世笑為懦夫

在263年的時候,魏國在鍾會鄧艾的合謀之下,以奇兵侵入蜀國,滅了蜀漢政權。劉禪當時,仍在笙歌豔舞之中,他完全沒想到,那個豔陽高照的一天卻是他人生最黑的一天,他被突如其來的魏軍包圍,由此被俘虜,後來被魏軍押送到洛陽城。當是魏國的掌權大臣,其實是司馬昭,司馬昭聽說,劉禪被活捉,非常高興,他和他的父親一般,是個足智多謀的人,他懷疑劉禪是否真的已經投降,於是就擺了一桌“蜀國宴會”,所有的禮節、歌舞、飯菜都是按照蜀國風情來置辦的,當時劉禪,也非常樂意的參加了,在宴會上,他兩眼直直的盯著舞女,這點讓司馬昭,看的十分開心,於是問“還想念蜀國麼”,當時劉禪的大臣,其實背後交了他應該怎麼回答,可是,他卻很爽快的回答“不思蜀,此樂不思蜀”。

他16歲繼位為帝,足智多謀,本是英雄卻被後世笑為懦夫

因為這段歷史故事,後來人對於劉禪,漸漸臉譜化,因為他,不僅僅使得蜀國滅亡,而且成俘虜之後卻絲毫不想念曾經的國家。很多人認為這個人,是個十分沒有骨氣的亡國奴,後來人的戲曲裡、小說裡不斷的醜化他,直到今天的形象。

他16歲繼位為帝,足智多謀,本是英雄卻被後世笑為懦夫

其實小編查過《三國志》,包括諸葛亮對他的評價,“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包括司馬昭對他的評價,“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這樣的評價有很多。

他16歲繼位為帝,足智多謀,本是英雄卻被後世笑為懦夫

小編認為,在那個時候,魏國仗著仗著長江平原,仗著天時地利人和,迅速發展自己的經濟,而蜀國,因為諸葛亮的七次北伐,蜀國內耗十分嚴重,經濟凋敝,人才老化嚴重,都說“軍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可以想想,蜀國的人才,有多缺乏,因為偏居西蜀,那裡文化不是很興盛,自然是沒多少人才,魏國的強大,蜀國的弱小,它被滅國是遲早的事情,而劉禪,利用自己智慧,保住一群人的性命,你說說,這個人有沒有智慧?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算是諸葛亮也逃不了歷史規律,大一統是歷史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