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AI將取代50%的工作,但它有兩個弱點

人工智能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最近,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在他的新書《AI·未來》發佈會上舉了個例子,過去美國的放射科醫生一度批評他所提出的這一職業5至10年就會被AI取代的說法,但到了今年,美國的放射科醫生協會已經開始討論:“我們究竟還能工作多久?”

基於當前技術的發展程度與合理推測,在未來15年內,人工智能和自動化將具備取代40%~50%崗位的技術能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工作和任務場景:

1、重複性勞動,特別是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地方完成的工作(如洗碗、裝配線檢查、縫紉);

2、有固定臺本和對白內容的各種互動(如客戶服務、電話營銷);

3、相對簡單的數據分類,或思考不到一分鐘就可以完成識別的工作(如文件歸檔、作業打分、名片篩選);

4、在某公司一個非常狹小的領域工作(如銀行理財產品的電話推銷員、某部門的會計);

5、不需與人進行大量面對面交流的工作(如分揀、裝配、數據輸入);

6、雖然有媒體報道,聲稱鉅額投資將用於開發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如自動駕駛汽車、人工智能放射科醫師),但這類人工智能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普及。

現在,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具備取代上述工作的技術能力。一些已經得到應用,還有許多正在試驗。實際應用可能需要更長時間,但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上述類別,那麼是時候開始新的職業規劃並接受相關培訓了。

但樂觀一點來看,當你避開人工智能能夠完成的工作、瞭解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情。同時你也應該把這看作是一個機會,可以讓你的工作更多樣化、不再那麼單調。

其實對於人工智能,李開復也經歷了一些看法的改變。他說,在自己20多歲時,對於AI的看法是它未來取代人類的大腦;30多歲時,發現AI技術論文很好寫,但做出產品卻有各種問題;到了40歲,他發現AI在搜索產生相當大的價值;50出頭,因為生了一次病對人生有不同的看法,也對過去AI取代人大腦就是一切、拼命工作就是一切有了不同的認知;直到過去3年裡,AI重新恢復輝煌的時代,他看到兩件事,一是AI短期內帶來巨大財富,但也取代大量工作,人類需要好好面對、處理這一難題,二是如果真的取代重複性工作,人類的時間可以更好地花在有興趣的事情,達到人類生存的真正意義。

未來,人工智能很可能會處處勝出人類一籌,但它也有兩個弱點:創造力和愛。

愛使人類有別於人工智能。無論科幻電影如何描述,但可以確定地說:人工智能程序沒有愛的能力。

例如,AlphaGo在圍棋比賽中擊敗世界冠軍柯潔九段,但它無法從勝利中感受到喜悅,也不會在獲勝後產生擁抱愛人的渴望。

在可見的未來裡,人工智能做不到什麼?這些將是人工智能難以取代(至少在當前階段)的工作類型。這包括了創意性工作,如醫學研究員、人工智能科學家、獲獎劇本作家、公關專家、企業家;複雜性及戰略性工作,如首席執行官、談判專家、併購專家;靈敏性工作,如口腔外科醫生、飛機機械師;以及同理心及人性化工作,如社工、特殊教師、婚姻顧問等等。

李開復還提到一個細節,有人問他創新工場為什麼不投資做關懷類機器人,“你的父母、爺爺奶奶,希望未來是機器人在照顧他們嗎,還是你或者有溫度的人來照顧?”

儘管人們還是需要利用人工智能進行醫療診斷和治療,但卻可以用人性之愛的溫暖包裹冷冰冰的機器。“你們難道不認為我們需要數以十倍計的教師,來手把手幫助孩子們在這個美麗新世界中生存和發展嗎?”

他認為,未來人類將以其獨一無二的頭腦和心靈,做著只有人類擅長、以人類創造力和同情心取勝的工作。

李開復:AI將取代50%的工作,但它有兩個弱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