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爲什麼要在全世界攪局?

龍行天下1755885


就目前國際關係的走向,其實,真正能過以獨立的主權國家的地位全面的參與“全球性事務”,體現“全球性存在”的國家,只有我們和美國兩個大國。這兩個大國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几乎都有自己的利益存在,而我們處於上升期間,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到一帶一路,到16+1.我們都體現了一個發展中大國向發達國家邁進的這樣一個姿態。

那麼相應的,美國既然目前還是最強大的發達國家,那他就要想方設法的進行障礙設置,這種設置的過程,可能是運用國際組織的約束力,比如聯合國投否決票,也可能是利用制度不同所產生的“打擦邊球”。但無論是何種方法,都是圍繞著美國兩黨民主制和美國核心利益所產生的與我們的博弈。

所以,我們要接受目前美國在全世界“攪局”的現狀,也要努力去改變這樣的現狀,變成我們更加主動的局面。


本來世界觀


木叔說三點:第一、美國有能力這麼做;第二、美國的利益是全球化的;第三、美國的敵人也是世界性的。

(在有些人眼裡,美國就如同電影裡的“美國隊長”)

從第一點來講,這是與國家實力有關。

一個國家如果想在全世界攪局,沒有能力和實力只有空想怎麼行?這也是美國能進行所謂全世界攪局的基本素質和基礎。美國在全球有六大戰區司令部,在全球幾十個國家有軍事基地。同時擁有佔全球30%的GDP。因此無論軍事還是經濟都有極大的國際投射能力和支撐力。

從第二點來講,美國利益的全球化特徵明顯。

無論是在中東、歐洲還是印度、亞太等地區都遍佈美國政治、經濟和戰略利益。特別是美國的盟友也“遍天下”,朋友圈太大,很多國家本質上還需要美國提供保護。在此背景下,美國為了全球化的利益,一定要對所在地區的利益進行維護。那麼介入一些可能影響到自身和盟友利益的事件,就不可避免。

對一些人而言,這可能是“攪局”,但是對另一些人,這就是“維護”。看你站在哪個立場上了。

比如敘利亞問題,從巴沙爾的角度講,伊朗人介入,就不算“攪局”,而對美國和以色列而言,伊朗當然就是“攪局者”。

從第三點來看,正因為美國利益的全球化特徵明顯,反對美國的組織也是全球化的。

比如前幾年的“基地”組織。該組織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公開和隱秘的分支,而且聲稱要對全世界的美國利益發起襲擊。那麼美國當然就要介入可能有類似襲擊的地區,來維護利益。

因此,你看到的可能是美國在全世界到處煽風點火,就是所謂的“攪局”,其實美國是在維護本國利益。這在美國人看來或許是很正常的,只是對其他國家而言,有些奇怪罷了。但是理解其中的原因,自然也就見怪不怪了。


歡迎發表你的看法,

希望言之有物。


木春山談天下


如果美國能號令世界,穩坐世界霸主動位,美國也沒有必要在全世界攪局。恰恰因為美國遇到了威脅,不自信了,才會四處點火。它這樣做的目的有:


打壓挑戰者。美國的挑戰者主要有:威脅其霸權地位的潛在挑戰國,美國試圖把其扼殺在搖籃裡;區域不遵守美國的規則,影響美國的地區秩序或盟友安全者;價值觀念、制度體系與美國不一致者;不對稱威脅美國人的生命與財產安全者,比如基地組織與IS等;

銷售武器。美國是世界上的最大軍火商,軍工集團在美國的影響也是根深蒂固。如果天下太平,美國的武器賣給誰?所以美國要不時地在世界各地攪起動盪,以便大銷武器;

收割羊毛。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的鑄幣稅是其收入的重要渠道。所以美國要通過各種金融手段去收割美元紅利。所以美國要不時在世界各地製造金融動盪,從而把美元趕回美國。

所以,美國在世界的攪局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但目的是一致的:為了更好地維護本國的利益。


姜運倉


美國在全世界攪局的原因簡單總結一下就是: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所以無論是它想搞亂國際秩序還是挑戰國際社會的經濟穩定性,出發點和目的都是相同的。但是美國所維護的利益從宏觀上來說無非就是經濟利益和軍事利益兩點。

首先來談經濟利益: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美國對這句話理解的非常透徹。自從1971年美元和黃金脫鉤之後,美國就迅速變成了一個“金融帝國”,後來不久歐佩克成員國答應了所有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這樣一個條件,使得美國實體經濟轉向虛擬經濟,美元逐漸成了世界通用貨幣,就此霸權建立,這是美國想稱霸全球的第一步也是極其關鍵的一步。

試想,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人民都不再使用美元,那麼美國拿什麼去支撐它的霸權主義事業?

就像曾經的烏克蘭危機,美國慫恿歐洲一起聯手製裁俄羅斯,使得歐洲投資環境惡化,大量資本從歐洲撤出。而美國就想當然以為資本會流回美國正準備坐收漁翁之力,但是結局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資本並沒有流向美國。從而看出美國想在世界各地挑起事端,大發戰爭財這是真的。

美國的第二步棋就是想在軍事上稱霸,打擊一切威脅和阻礙它霸權主義的勢力。因此喜歡插手世界各國的內外事務,一是想挑撥某些國家之間的關係來達到相互制衡的目的;二是見不得他國強大,懼怕威脅到他的地位和國家安全;三是想把一切和它背道而馳的勢力都扼殺在搖籃裡,從而可以高枕無憂的坐穩霸主地位,這兩點就是美國到處攪局的最根本原因。


迷彩先生


美國在全世界攪局目的是為了爭取利益最大化。而利益最大化的最重要的保證就是建立為維持有利於美國利益的世界秩序。

美國在全世界攪局的出發點是美國秩序的建立後維持的需要。

冷戰時期,美蘇爭霸也可以看作是美式世界秩序和蘇式世界秩序之間的競爭。

最後美國勝出,美式秩序開始統治世界之旅,由於當時蘇聯在競爭中失敗勢力萎縮,美國趁機佔領蘇聯勢力退去留下網格的真空。

但是在佔領這些網格真空的過程中受到了當地勢力的抵抗,對抵抗勢力進行打壓是必然的。

總體來看,美國的攪局目的最終還是想讓美式秩序管理這裡地方,只有在美式秩序的控制之下才能保證美國在這個地方實現利益最大化。

冷戰後美國已經把美式秩序沿著每個國家的邊界線鋪開,形式了秩序網格。任何超出國家超越本國界線的時候都歸他管。

對於小霸王國家要撕爛美式秩序網格的行為,美國會毫不客氣的打壓。

對於大國家越界挑戰美式秩序網格的行為,美國會採取平衡術,扶一個,打壓一個,保證美式秩序的網格不會在這個地方出現真空。

目前世界上有一些地方只是被美國的秩序網格鎖住,但還沒有填充。

但有的地方已經完全被美國秩序填充完畢,這些地方被稱作美國秩序控制區。

已經被美國秩序控制地方,美國會相對顯得溫和,而且還會極力的維護該地區的穩定和平,保證美國秩序對這個地方的“統治權”。

對於還沒有被填充的地方,美國正在努力,一個個把式秩序把裡面填充滿。

美國攪局的過程就是一個美式秩序擴張的過程,美國要用美式秩序控制世界,實現美國利益的最大化。

世界已經被美國秩序的網格控制,已經被美國民主的國家就是被美國秩序覆蓋住的國家,等美國把美式秩序覆蓋完全球的時候,他就是世界上永恆的象徵,人類的燈塔,世界要黑還是白由美國決定。

美國是不需要佔領別人國家領土的,他只需要往裡面填充美式秩序。


一號風手


美國全球性“攪局”有其針對性的目標:打擊亞洲大國的崛起。美國的國際政策一直有強大的理論基礎,其全世界“攪局”通常都是為其中心國際政策服務的。

早在上個世紀末,美國就把打擊亞洲大國崛起作為其中心國策。但是這一國策被911攪了局,美國往亞洲衝鋒的腳步晚了十多年。時至今日,最終,美國還是重回亞洲了。

雖然美國政府四年一換,但是其國際政策通常有執政團隊以外的大學研究中心、“民間”智庫等機構幫助制定,因此理論基礎紮實,連貫性非常強。不論拿破崙有沒有說過“東方睡獅”,美國都清楚地意識到美國全球霸權地位的唯一威脅來自於亞洲,在打擊亞洲大國崛起的問題上,每一屆美國政府的目標都非常接近。

自從特朗普上臺之後,雖然瘋瘋癲癲,大棒亂打,其實其亂棒之中目的性明確:退出中東,因為那裡不再是美國的中心利益;打擊歐洲,是為了加快和俄羅斯緩和的步伐;拉攏印度、東盟,就是為了形成包圍圈。特朗普的最終目標就是通過和俄羅斯建立“親密”關係,來徹底孤立亞洲大國,把一個崛起的大國打回到搖籃裡悶死。

應該說,特朗普美國的全球政策中心就是緩和和俄羅斯的緊張關係。但是普京不會是傻子,不會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除非美國可以徹底改變視俄羅斯為敵人的國策,接受俄羅斯進入北約,不然俄羅斯不會放鬆最親密戰略合作伙伴國的手。


七號臺


首先要進行區分,在特朗普上臺之前,美國主要是打壓敵對國家,攪亂中東戰局。在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本質上是打算重新構建新的國際體系。

在特朗普之前,美國傳統意義上喜歡通過打壓反對自己的國家,比如說利比亞、伊拉克,推廣自己的民主普世觀念。美國可以通過發動戰爭,控制關鍵地區、推廣意識形態、減少潛在威脅、拉攏盟友,另外還可以通過戰爭發一筆戰爭橫財。通過攪亂中東局勢,可以達到控制產油大國,削弱地區強國,販賣軍火的目的。


但是在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不僅僅打壓敵對國家、攪亂中東局勢,還趁機打壓自己的盟友攪亂世界秩序,其中就包括大規模退群、增加關稅、要求提高盟友保護費等措施。看起來特朗普似乎像瘋了一樣,實際上美國的發達得益於二戰之後的世界秩序,但是現在來看,美國已經無法從這一秩序裡面獲得足夠利益以保證世界第一的位置,反而成為了拖累美國的絆腳石。因此特朗普需要通過不斷攪局,企圖建立一套更加有利於美國的國際秩序。


未來特朗普看似亂打一通,實際上老謀深算的行為仍然會繼續上演。但是由於特朗普的企圖和世界發展趨勢相背,說句以偏概全的話——美國正在經濟領域和全世界作對。美國能否如自己所願,建立出來新的秩序,仍然有待觀察。


虎賁軍huben


美國的“攪局策略”,師承於英國的“攪屎棍主義”。事實上,英美原本就是一家,只不過後來鬧了矛盾,美國人分家了,走了一條自己的路,名字叫“孤立主義”。英國的“攪屎棍主義”,也被稱作“離岸平衡手”,簡單地說,就是永遠聯合歐洲大陸的老二,懟歐洲大陸的老大。當年拿破崙稱霸時,英國人聯合普魯士,後來普魯士混出頭了,英國人便聯合法國人,拼命懟普魯士。在英國,“攪屎棍主義”被當作一種包治百病的良藥,英國的政治精英也對這一策略迷之自信。

後來,英國人玩脫了。按照英國人的策略,只要在歐洲煽風點火,給歐陸霸權找不痛快,就能遏制歐陸霸權的擴張,可萬萬沒想到,歐洲演化成了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最後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結束後,英國人依然不忘自己的“藥方”,從來不思考這個“藥方”有什麼問題,反而是變本加厲,大搞“綏靖主義”,妄圖通過外交套路,實現“禍水東引”。這就給納粹德國的崛起創造了機會,最終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人基本上是輸光了本錢,不僅“攪屎棍主義”破產了,大英帝國也破產了。

那麼英國為何要奉行“攪屎棍主義”呢?因為大英帝國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在於不列顛群島離歐洲大陸太近,而不列顛群島是大英帝國的核心。雖然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是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稱霸海洋,但問題在於,只要歐洲大陸上的霸權,打進不列顛群島,大英帝國就會遭遇滅頂之災,這相當於一場“斬首行動”。大英帝國看似強大,實則危機四伏,只要稍不留神,核心就會遭到打擊。這就使得英國人非常不自信,英國人不能接受對面出現一個霸權,即使這個霸權和自己存在結盟的可能性。因此,英國人在歷史上,不注重道義,善於自保,努力在歐洲攪局,遏制歐洲的霸權,既保護本土的安全,也維護自身的霸權利益。

如果理解了英國為何要在歐洲攪局,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美國要在全世界攪局。美國的處境,顯然要比英國好得多。美國孤懸海外,建立在“新大陸”上,西邊有太平洋,東邊有大西洋,南北都沒有強敵,可以說是相當的安全,完全沒有英國人的“亡國之患”。美國國土面積廣闊,沒有所謂的“核心”,也不用擔心歐洲大陸的霸權對其進行“斬首”。美國之所以搞“孤立主義”,也是為了降低風險,美國的建國者把歐洲人看透了,只要美國不參與歐洲的事務,美國人就不會有麻煩。可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美國不主動找歐洲人麻煩,也不允許歐洲人找美國的麻煩。美國人玩套路,還搞了一個升級版,名字叫“門羅主義”,向歐洲人喊了話,從此美洲由美國人說了算。

美國的“孤立主義”,只延續到1940年左右。美國最終被捲進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戰後獲得了世界霸權。此時,美國人的處境變了,想法也變了,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既然坐上了頭把交椅,那就得學學前輩怎麼辦事了。同樣,美國人也不允許世界上存在其他霸權,正如同英國人不容許歐洲存在霸權。1947年,美國拋出“杜魯門主義”,宣稱“無論何時何地有人鬧事,都與美國的安全有關,美國政府都要去管”,這意味著美國對外政策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徹底否定“孤立主義”。

我們不難理解,美國人在此後的70年間,不斷地發動對外戰爭,不斷地煽風點火,不斷地在全世界攪局,從根本上說,都是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這個霸權地位,既能給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也能維護美國人的虛榮心,這同樣也是美國統治階層最樂意看到的。美國人已經染上了“霸權主義”的毒癮,怎麼可能輕易戒掉?他們只有不斷地攪局,阻礙其它大國的崛起,才能保住霸權地位。美國人不僅這樣想,而且也這樣做,美國人對於“遏制策略”迷之自信,在此後相當長的時間裡,不會發生改變。


圖維坦


弟一種霸權,叫割地掠財;第二種霸權,叫統治掠財;第三種霸權,叫控制掠財——以美元、美軍、美國意識形態為手段。

這時的“控”迵於“有序不亂”的傳統,變成“可控式混亂”,因為只有“亂”才能產生“控”的理由。

全球所有最重要的海峽,都被全球最強的海軍控制了。那麼,需要製造混亂的就只有陸地。

從全球地圖上看,亞、非、歐三大洲天然地連接在一起,所以美國必須要割裂它,對亞、非、歐分而治之。

因此,作為三洲樞紐的中東,自然成為需要製造混亂的地方。

禍亂非洲,獲取鐵、鋁等大宗商品定價權;

攪混中東,壟斷工業血液石油定價權;

制裁、輸出(暗地)毒品於石油大國委內瑞拉和地緣強國墨西哥等國,美國就可去除臥榻之側的潛在危險;

戰亂烏克蘭、阿富汗,就能割斷中國連接亞非歐的“一帶一路”佈局,同時阻止俄羅斯的崛起……

總之,“一元教”下只能產生“分餅論”,粥多僧少,只能混亂。“只拜先人,不拜教”的天人合一論,也就是“做餅論”,必將成為引領人類新文明的旗幟!

這是人類文明進化的必然選擇,逆者亡,順者昌。


林樾子


不攪局,用不了多少時間,這個世界上就會出現一個在北美的政治混亂,社會動盪,經濟衰敗,族群分裂的美國。大資產階級的利益由於美國“過上太平日子”而逐漸喪失,這是一個由壟斷資本家主導和掌控的美國能承受的嗎?

美國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這個國家能夠置身其他大陸,特別是歐亞大陸事端之外,這已經為歷史證明。當歐亞大陸國家由於戰爭,衝突,動亂而使得國家發展停滯,社會動盪,民族矛盾尖銳突出並使國家飽受禍端之苦的時候,美國可以做到一片繁榮。但這樣的繁榮是極其短暫的,因為美國如果不參與世界利益的瓜分,就沒有辦法將美國的產品推向全世界,沒有產品的國家化營銷,哪來的大資本家的豐厚利潤?這也就從另一面看到了美國由於遠離歐亞大陸而不能參與其中的尷尬。

二戰以後,作為世界兵工廠的美國幫助反法西斯同盟國並和他們一起戰勝了對手,不僅贏得了勝利,更贏得了超級大國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是獲得了在大量貨物貿易背後的一般支撐物美元的世界儲備貨幣的支配地位,從這個時候起,貨物貿易退居二線,美國轉入國內消費為主的經濟模式。為什麼?答案當然是美元紙幣,這種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灑遍全世界,但控制的閥門卻掌握在美國手裡,美國可以通過美元和經二戰後建立起來的龐大軍事力量,象兩把大鉗一樣開合自如,而這兩手就是美國伸向太平洋,大西洋的雙臂,不斷地幫助美國攫取主要是歐亞國家的利益。

這樣做的成果有如下這些:二戰後在歐洲建立了北約,而且是以與華約社會主義集團對抗的名義,以軍事的手段掌控了歐洲的防務力量;以美元向歐洲,特別是德國提供援助,名曰馬歇爾歐洲經濟復興計劃,從而逐漸地以金融手段掌控歐洲的經濟;(戰後歐洲一片殘垣斷壁,經濟蕭條,破敗,毫無自興之力)以金融控制和滲透使得歐共體妄圖擺脫美國控制的圖謀破產;與英國一起用新自由主義的毒藥搞垮了迄今為止美國最大的冷戰成果蘇聯,使之分裂並再無恢復的可能。在亞洲扶植日本,以朝鮮戰爭的軍需訂單使得日本迅速恢復經濟併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面控制韓國,讓朴正熙政府在只聽命於美國的前提下成為新的經濟體;在東南亞以大量美元的流動性製造所謂“亞洲四小龍”的經濟表面繁榮的假象,在危機到來之時,快剪羊毛,低價收購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資產並使美元迅速回流美國,給這些國家造成極大的經濟危機,很長時間都難已恢復。而美國則賺得盆滿缽滿。另外,還可以用強大的海軍艦隊進行威懾,恫嚇,中東就是如此。

如果美國不攪局世界,不把雙臂伸過兩大洋,怎麼可能有美國資本家的富得流油?因此,世界搗亂,攪局可以說是美國的生命線,沒有到處惹是生非,做一個安靜,和諧,安詳,負責的美國那還有今天的唯一超級大國嗎?所以說,美國到處攪局是美國國家的需要,是資本的需要。停止攪局,或者說無力攪局這一天的出現也就是美國的衰敗之日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