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其實是一個黑暗的醫學史

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諾貝爾獎主要有6個獎項: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的影響,評選的第一標準是成就的大小。但是,由於深陷醜聞事件風波,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保留到2019年一起頒發。

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其實是一個黑暗的醫學史

其實,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也有一個不得不提到的事件,那就是在1949年憑藉前額葉切除術拿到了諾貝爾醫學獎的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

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其實是一個黑暗的醫學史

在人們的普遍意識中,大腦和靈魂,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最難攻克的東西。面對精神病患者時,很多的醫生往往束手無策,因為他們沒辦法像治療骨折那樣,用外科手術解決問題。在古代,醫生們認為精神病患者是被魔鬼附身,所以他們發明了“鑽顱術”,希望通過在腦袋上鑽一個窟窿將魔鬼釋放出來。結果當然是,魔鬼沒放出來,人先死了。

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其實是一個黑暗的醫學史

到了近代,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醫生們開始試圖利用外部刺激治癒精神病。他們用上了電擊、水療、束縛、旋轉等各種手段,甚至給病人灌點鴉片。1935年的倫敦,召開了第二屆國際神經學大會,一個團隊報告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切割掉兩隻黑猩猩的大腦前額葉皮層,其中一隻黑猩猩似乎出現了“人格”改變,從易怒變得非常溫順。

葡萄牙里斯本大學醫學院教授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也象其他許多神經學家一樣喜歡研究腦前區——額前葉。在他認為此區無明確的功能,是一個所謂的“靜區”,可以認為是腦中的一個協調中心,在這裡產生聯結,建立起神經細胞之間的“線路”,儲存生活的經驗和思想。

在莫尼茲看來,精神病患者的這一部分是毫無希望的了,通常的精神病療法及物理療法都不會奏效,但只要割掉額前葉,把患者已建立起來的某些神經格局切斷,就可能收效。這些神經格局根本是不需要的,是病理的,失去會帶來好處。

這一手術在1935年首次應用,莫尼茲比較幸運,他第一批找了20個病人做手術,全部都倖存下來。而且癲狂 、躁動、抑鬱這些行為都消失了,也沒有嚴重的後遺症。同時因為莫尼茲是個大佬,發明過腦血管造影術,所以他的這項新發明很快被全球醫生學習。這樣,莫尼茲開闢了一個新的醫學分支學科——精神外科學。

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其實是一個黑暗的醫學史

莫尼茲瞬間成為全球最牛逼的神經外科醫生,他有了很多追隨者,其中翹楚是美國的弗里曼醫生,他在這種手術的基礎上改進,發明了一種讓路邊小診所都敢對大腦動刀的“冰錐療法”。先把病人電暈,用冰錐從眼球上方刺入大腦,然後徒手轉動冰錐,直接盲切病人的前額葉。

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其實是一個黑暗的醫學史

這種手術很快就在全球風靡,解決了不少的精神疾病患者與其家庭的痛苦負擔,因為很多的病人經過這種手術,明顯有了好轉。

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其實是一個黑暗的醫學史

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其實是一個黑暗的醫學史

諾獎的評委也是這麼認為的,1949年,莫尼茲憑藉前額葉切除術拿到了諾貝爾醫學獎。不過一年後,莫尼茲就被醫學界罵翻了……

一項9284名手術患者的調查表明,41%的患者恢復或有明顯改善,28%稍微改善,25%顯示無變化,2%惡化,4%死亡。這個結果令人心痛,因為即便不進行任何治療,63%左右的精神疾病患者也會自發得到改善,這個比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約為30%。因此,這些患者中的大部分人其實是沒有必要去切除前額葉……

同年,一種新的抗精神病藥“氯丙嗪”出現,非常有效,大家甚至不用去診所做手術,在家給病人喂藥就行了。蘇聯立即宣佈禁止了慘無人道的額葉切除術,十年後,幾乎所有國家都禁止了這項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