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洞賓原是唐朝宗室?「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故事裡沒有狗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是人人都知道的諺語,我們也知道八仙分別為鐵柺李、漢鍾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呂洞賓。然而,這八仙中故事最多、身世最迷離的當屬呂洞賓了。

呂洞賓原是唐朝宗室?“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故事裡沒有狗

關於我國古代的神仙,大多都有凡塵的人物原型,他們多是德高望重、廣施恩惠,故逝世之後,多被人們賦予美好的歸宿,成為了具有無上神通、能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中的人物!呂洞賓也不例外,歷史是真有這個人的,民間關於呂洞賓的故事數不勝數,關於他的身世也說法不一,諺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更是囊括了一個極其有趣的故事。

關於呂洞賓的身世,最為神奇的說法是呂洞賓原本姓李,還是李唐宗室。先不提緣故,如若為真,呂洞賓應該是八仙中身份最為顯著的了吧,且是我國古代少數皇室人員修成正果的了。關於呂洞賓是唐朝宗室為什麼又改名換姓成為了一個修行之人?

民間傳說和文集給出了這樣的解釋。事情發生在武則天當政時期,眾所周知,武則天是我國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唯一一個從兒子手裡奪得皇位的皇帝,登上皇位歷經了無數的艱難險阻,更是與李氏皇族結了仇怨。

呂洞賓原是唐朝宗室?“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故事裡沒有狗

在武則天當政時期,李唐皇室活的膽戰心驚,故當時身為皇室的呂洞賓為躲避武則天的迫害,改隨母姓為呂,攜妻子隱居碧水丹山之間。因為常常居住在山洞岩石下,所以給自己取名為“巖”,又自詡為山洞裡的賓客,號洞賓。後因因緣巧合,得仙人指點,成為八仙之一。

關於呂洞賓身世比較普通的說法是呂洞賓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的孫子,父親呂讓是海州刺史,他本名為紹先,唐代宗貞觀二十年出生於河中府永樂縣。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涉獵百家書錄,但是三舉進士不第(沒考中)。武則天天授二年,都已經46歲的紹先又再次入長安趕考,因屢試不中,意志較為消沉,跑入風塵之地,喝酒消磨時間。

呂洞賓原是唐朝宗室?“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故事裡沒有狗

極為巧合的遇見了漢鍾離,漢鍾離為了教化呂洞賓,施法使其做了一個極為美好的夢,醒來之後,幡然醒悟,得知狀元及第、功名利祿中為塵土,故拜漢鍾離為師,修習道術。改名為喦,字洞賓。後來又四處遊玩,傳道渡人,最終修得圓滿,成為八仙之一。

關於呂洞賓,歷史上還有比較官方的介紹,是這樣描述的:名巖("巖"或作"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河東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樂鎮)人,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師。可見歷史是真有這個人的,就是從何處來,出道之前的身世比較迷離而已。

呂洞賓原是唐朝宗室?“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故事裡沒有狗

呂洞賓的身世,最為普遍的就是這兩種說法,但這兩種說法又都有各自的漏洞,故對於呂洞賓身世的探索始終沒有個統一的說法。相比較而言,呂洞賓是李唐皇室的說法是比較離譜的。

首先,若是皇室,不可能有姓無名,不可能無相關正史記載;其次,武則天雖然殘忍,卻從未對李氏趕盡殺絕;最後,關於呂洞賓的民間故事和各種記載都可與後一種身世相符合。所以,我們可以推測,呂洞賓的人物原型可能就是一個普通的官員子弟,其父官職不高,卻可保證一家衣食無憂。

呂洞賓原是唐朝宗室?“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故事裡沒有狗

最典型的諺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便可佐證關於呂洞賓身世的說法。說道這個諺語,其實也有著一個更為神奇曲折的故事。

呂洞賓修道前是個讀書人,他有個父母雙亡、家境貧寒、為人忠厚的好友叫苟杳。

苟杳與呂洞賓交好,呂洞賓不忍好友受貧寒之苦,於是便接來苟杳同住,一起讀書,共圖功名。一天,呂洞賓家裡來了個林姓客人,見苟杳一表人才、讀書又好,心裡想攀關係,便要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呂洞賓心知林家姑娘貌美,怕苟杳荒廢了學業,於是代為拒絕。誰知苟杳聽聞此事,執意應允。

呂洞賓無可奈何,只得答應,卻提了一個十分惡毒的建議,讓新娘子先陪自己三個晚上。苟杳心知呂洞賓無禮,卻無奈寄人籬下,且呂洞賓對自己有恩,不得已答應。新媳婦過門,呂洞賓果然在第一天晚上代替苟杳進了洞房,但是他手持聖人之書,只在房裡書桌前坐下,徹夜通讀,新娘子不見郎君前來,撐到了後半夜和衣躺下,天明,呂洞賓自行離去。

如此三天過去,當苟杳走進婚房時,妻子撲過來便哭,自以為是做錯了什麼事情,丈夫要如此羞辱自己。待看清是苟杳後,心下驚呼怎麼連人也換了。二人遂相互吐露疑惑,瞭解情況後,苟杳方知原來呂洞賓是為了警告自己別忘了讀書之事。

呂洞賓原是唐朝宗室?“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故事裡沒有狗

後來,苟杳果然中了狀元,呂洞賓卻家道中落,進京尋訪苟杳。苟杳好生款待了呂洞賓,卻不應允呂洞賓的請求。呂洞賓待了些時日之後,感覺自己收到了侮辱,便留下“人情薄如紙,一闊臉就變,滔滔然天下皆是也!”之語,不辭而別。

待他回到家裡,發現自己家中房屋已被翻修,一改去時頹廢之象,心下奇怪,妻子無力、兒女尚幼,是誰還能如此慷慨救助自己?三步兩步進入屋內,驚見夫人、幼子披麻戴孝,自己的牌位赫然於堂上。家中人物見呂洞賓回來,皆驚忙,藝文才知,竟是苟杳派人送來了自己的棺材和死訊。呂洞賓憤怒之極,掄斧劈開了棺材,之間銀光乍現,裡面滿是財寶,還見書信一封,上面寫道:“苟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

呂洞賓原是唐朝宗室?“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故事裡沒有狗

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呂洞賓瞬間轉悲為喜,從此苟杳呂洞賓兩家關係日益密切,穿為佳言。因此有了諺語“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來總結此事,代表著呂洞賓不識苟杳好心,也代表著苟杳不識呂洞賓為使其用功讀書而甘心擔負罵名的好心。不過,這倆人確實一個比一個損,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故事知道的人不多,苟杳與“狗咬”同音,諺語也就變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