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眼裡的乖孩子,未必很聰明,淘氣的孩子反而超出我們的想像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常用的一個詞就是可愛,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動手與思維能力都在增強,所以這時在眼中更多的是調皮,家長面對這種問題時,最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能不能安靜聽話一點,等到孩子真正默不作聲時,家長有沒有感覺到又很擔心。

家長眼裡的乖孩子,未必很聰明,淘氣的孩子反而超出我們的想象

寶媽小李的兒子程程已經8歲了,開始上小學了,平日裡小李把孩子管教的都是十分嚴格的,程程幾點起床和睡覺,都會安排的妥妥當當,而且在外人面前小李也是一直以孩子的乖巧感到自豪,每次寶媽小李看到隔壁張嬸的孫女在放學後,在小區裡亂跑,在她看來女孩子就應該乖巧一點,這樣散養下去,好好女孩子養成了一個野孩子多丟臉。

家長眼裡的乖孩子,未必很聰明,淘氣的孩子反而超出我們的想象

而且還三番兩次向張嬸提意見,說女孩子還是多管教一點比較好,否則將來小心嫁不出去,但在張嬸看來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到處瘋玩,通過自己的活動來認知這個世界,孩子的童年快樂是任何東西都換不來的,但寶媽小李並不是這麼想的,認為孩子小的時候不努力,長大想努力也沒用啊。

家長眼裡的乖孩子,未必很聰明,淘氣的孩子反而超出我們的想象

但自從程程與張嬸的孫女陶陶一起上了同一家小學,一次期末考試總結的家長會中,陶陶的成績竟然都是滿分,然而程程卻連每科九十分都沒有拿到,這讓寶媽小李非常不高興,自己兒子的成績一直都不錯,也很聽話,每天上課認真在聽講,怎麼還不如一個瘋丫頭。

家長眼裡的乖孩子,未必很聰明,淘氣的孩子反而超出我們的想象

後來詢問過老師才知道,原來由於程程長期生活都被安排的太好,思想比較循規蹈矩,所以當在課業上也遇到相同性質的問題,卻不會舉一反三,所以才會導致孩子學習下降。

然而陶陶卻不同,自己憑藉悟性高,雖然平時陶陶上課喜歡不自覺的用小手弄弄頭髮,偶爾走神,但是每次老師提出的問題,她總能很快的解答出來,這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的,這可能和她平時喜歡動腦,見識的外界事物有關係。

家長眼裡的乖孩子,未必很聰明,淘氣的孩子反而超出我們的想象

所以孩子不是說乖就是好事,長期養成了依賴的習慣就會讓孩子的思想受到限制,反而散養式教育,更有利於孩子的思維靈活,發散想象力,成就孩子未來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