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護人》:一個匹夫的英雄史詩

《辯護人》:一個匹夫的英雄史詩

文▏焱公子

今天我們要推薦的這部電影,基於韓國第16任總統盧武鉉上世紀80年代所經歷的“釜林事件”改編。

“釜林事件”是釜山地區歷史上最大的“容共”捏造事件,當時政府以傳閱危險書籍、進行非法聚會、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等罪名,對釜山地區的22名青年進行了拘留處理。其間警察們通過殘酷的暴力刑訊,最終令青年們屈打成招,承認了莫須有的罪名。

據媒體回顧,盧武鉉是“陰差陽錯地作為他人替補進入了辯護律師團”,但這成就了他的第一次“時局事件辯護”。

決定觀看本片的親們一定要有充足耐心,因為它前半部分慢得讓人想睡覺,後半部分卻燃得要爆炸,最後的結尾更會讓你熱淚盈眶之餘倍感慶幸:幸虧堅持看到了最後。

本片於2013年12月在韓國上映,兩個月後,即2014年2月13日,釜山地方法院對昔年的“釜林事件”進行了二審宣判,判決5名被告人無罪。此時,距離一審判決已時隔33年。

這遲到的公正,是對影片最高的讚賞。

這部改變了現實的電影,是韓國導演楊宇碩執導的處女作——《辯護人》。

《辯護人》:一個匹夫的英雄史詩

在韓國,該片上映長達70天,觀影人數位列韓國影史第八位。

豆瓣評分高達9.1,充分說明它不僅深得韓國觀眾青睞,也深深戳中了我大天朝人的內心。

《辯護人》:一個匹夫的英雄史詩

雖然基於真實事件也有原型人物,但本篇主角宋佑碩與總統盧武鉉在人設上,實際上相差甚遠。

影片開場,宋佑碩基本是個唯利是圖的鳳凰男:出身貧寒,只有高中學歷,沒有任何背景,勉強拿了個律師執業證,沒有大的抱負,一心只想賺錢養家。

早年時,他曾因囊中羞澀吃過白食。為了賺錢,也做過很多擦邊球的事,諸如不動產登記,稅務處理等,雖然賺了不少錢,卻一度為圈內人不齒。

他無暇也不願去關注政治,當昔年好友打算委託他打一場有關國安法的案件時,他的第一反應是:我只是個圖錢的商業律師,不好意思這案子我不接。

與那些“偉光正”的英雄人物比,宋佑碩先天就矮了一大截。

可也正因如此,這個人物才顯得更為真實而接地氣。他就像我們日常所見的芸芸眾生——也包括我們自己,在目力所及的範圍內,獨善其身地活著。

但相比多數思想陳舊、安於現狀、庸碌自私的“匹夫”,宋佑碩還是有些不一樣。影片不惜用了幾乎一半篇幅,告訴我們如何不一樣。

他靈活。雖然只有高中學歷,但在職業生涯陷入困境時,他懂得立即求變,轉型做不動產登記,再轉型做稅務處理,這讓他的事務所業務蒸蒸日上,成功度過了所有危機。

這種靈活,與他後面在公堂之上的睿智機敏一脈相承。

他無畏。雖然一直被業內詬病,某次飯局甚至被不知道他身份的其他幾名律師當場嘲諷,他仍怡然自得地吃完了飯,最後不卑不亢甩了幾張名片給對方道,我就是你們說的那個不入流的宋佑碩,有需要辦理不動產登記的,歡迎找我哦。

這種無畏,是他之後即便在家人遭受生命威脅,仍堅持以一己之力對抗公權的基石。

他熱血。影片中特別設置了一個細節:他對委託他打國安法案的好友說,自己買了一艘遊艇,結果好友後來去海邊找他時,發現他買的是一艘帆船。宋佑碩笑著解釋說,購買和練習帆船的目的,是想參加奧運會為國爭光。

先不論這種念想是不是過於想當然,但這背後的訴求很清楚:我現在有點錢了,我希望能為國家做點什麼,練習帆船參加奧運會,或許是一個好的途徑。

這份熱血,註定了宋佑碩絕不會一直對社會不公視而不見。

他重情。多年前他吃了一家母子店的餐食後偷偷溜走,多年後意外重逢,他充滿愧疚試圖償還,在老闆娘拒絕後與之建立起深厚友誼,時常帶人來照顧生意。其後老闆娘兒子陷入“釜林事件”被抓,宋佑碩被公權力的粗暴與肆意所撼動,又感念老闆娘昔年情分,幾乎未經任何猶豫便答應了出馬做辯護人的請求。

所以一開始讓他捲入這件事並且最終轉變的不是理念,而是情感。他是個重情的人。

很多時候,感性遠比理性更容易說服一個人,不僅對主人公,或許也對吃瓜的我們。

這份重情,是宋佑碩決定出庭辯護的核心動機。

以上所有的鋪陳,使得宋佑碩最終的選擇變得順理成章,真實可信。至此我們會發現,影片所有的細節都沒有一絲浪費。

這個曾經的“匹夫”,也終於開始有了英雄的氣場。

宋佑碩辯護的過程,亦是他成長過程的最終印證,曾經獨善其身的價值觀漸漸轉變為兼濟天下。他開始明白,這樣的畸形社會,需要人勇敢站出來。

相比一個普通人要去參加奧運會那種一廂情願的縹緲,作為一個法務人員,為民發聲當然是更理智又實際的選擇。

影片中有幾個細節我始終記憶猶新。

宋佑碩的合夥人拼命勸阻,說“宋律師面前的八字豁然開朗,拼命踩油門都不夠,怎麼能踩剎車?”宋佑碩回應,“只是想讓我的孩子們不要生活在因這種荒唐的事踩剎車的時代。”

《辯護人》:一個匹夫的英雄史詩

《辯護人》:一個匹夫的英雄史詩

為了我的孩子不身處這樣的時代,我也得為別人家的孩子而努力。即便“把自己安穩的人生一腳踹了”,也在所不惜。

這是宋佑碩的選擇,如果說一開始的動機只是為了對老闆娘的重情,在從這個案件中領悟了憲法存在的真諦後,他找到了值得自己為之堅持奮鬥的正義。因此在婉拒大客戶海東建設太子爺時,他會說“因為國民不富裕就不能受法律保護,不能享受民主主義,這種說法我是無法接受的。”

《辯護人》:一個匹夫的英雄史詩

在辯護最終因整個公權機構的聯合而功虧一簣後,他走上街頭領導民眾遊行示威,並在被捕後遭受問責時慨然說“正因是法務人員,在市民無法行使自己法律權利的時候,作為法務人員,我更應該走在最前面。”

《辯護人》:一個匹夫的英雄史詩

《辯護人》:一個匹夫的英雄史詩

影片最後的一幕,毫無疑問也是全篇最燃的一幕。

成了民主鬥士的宋佑碩,因為違反集會與示威的法律作為被告人站到法庭上,他的主辯護律師霸氣開場:“除了我以外的辯護律師,我不能確定他們是不是都已經到場,可以請審判長親自點名嗎?”

《辯護人》:一個匹夫的英雄史詩

接著我們看到審判長略帶愕然開始點名,觀眾席一個個身影默然起身,安靜應答。

全釜山共142名註冊律師,有99名作為宋佑碩的辯護人出席法庭。

《辯護人》:一個匹夫的英雄史詩

這是匹夫宋佑碩最大的勝利:他以一己之力,喚醒99個他站了起來。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即便一個匹夫不成事,千萬個匹夫,一定能改變歷史進程。

影片以外,我們看到的事實是因為該片的上映,客觀上促使輿論監督當局,讓韓國釜山地方法院主動修正了錯誤,最終更改了“釜林事件”的判決。

這也是彼岸的我們熱淚盈眶之餘,倍加感慨的原因——人家,有改變國家的電影,我們,卻有改變電影的國家。

有關這樣“一個匹夫的英雄史詩”的題材,願不遠的將來,咱們也能在大熒幕上看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