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親近的人卻鮮爲人知,也是最親密的人卻頗爲神祕—「條船」

中秋佳節,偶與親友小聚,期間交流,偶得一詞——條船。

鄙人孤陋寡聞、才疏學淺。不似陶甕聰聰穎、超然灑脫、不求甚解。

鄙人愚鈍得一詞竟不得所以,如鯁在喉、茫然四顧求甚解,乃不恥下問。

得其意:這是民間對姐夫(妹夫)和丈夫之間關係的一種通俗形象的叫法。

他是最親近的人卻鮮為人知,也是最親密的人卻頗為神秘—“條船”


恍然大悟,卻似囫圇吞棗,仍不能釋然。故索之,以求甚解。

索之求得,“條船”亦稱“連橋”。

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係,親姐妹的丈夫之間叫親連橋,

叔伯姐妹的丈夫之間叫叔伯連橋,姑舅姐妹的丈夫之間叫姑舅連橋。

“連橋”、“連橋”,又得一奇人逸事、妙哉!

他是最親近的人卻鮮為人知,也是最親密的人卻頗為神秘—“條船”


孫策幼時有一同窗好友,名叫周瑜,此人與孫策同齡,只是生辰比孫略晚幾個月,彼此一向以兄弟相稱.兩人精通文韜武略,被譽為東吳儒將。太尉喬公(喬玄)深慕二人才華出眾,先後將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許給孫、週二人為妻。一日,適逢文武群僚聚飲,席間孫策舉杯到周瑜桌前敬酒,仍按往常的習慣,道了一聲,“周兄,請”。話音剛落,謀士張昭趁機打趣說:“老皇曆用不上嘍,如今二位以然結成姻親,看來公瑾(周瑜的別號)兄,只能屈尊作妹丈了……”。

一句話逗得眾人鬨堂大笑,孫策倒沒感到怎樣,周瑜卻頗為尷尬。他年少氣盛,又有點大男子主義思想,不甘心屈居姻親地位而改口叫孫策為“姐丈”。

最後還是以老好人著稱的參軍校尉大夫魯肅出面解圍,順口賦打油詩一首道:“妹丈哥哥輩份同,弟弟姐夫何須爭,閣老青睞聘二女,連(聯)橋(喬)立業保江東”。這樣一打圓場誰都不丟面子,眾文武齊聲叫好,宴會乃盡歡而散。

從這以後,“連橋(聯喬)這個稱呼就流傳下來,直至今日。

他是最親近的人卻鮮為人知,也是最親密的人卻頗為神秘—“條船”


其事情真偽,不得而知。得此軼事,有根有源,知其然,亦可謂茶餘飯後笑料談資。

“連橋”畢竟俗稱,咬其文嚼其字寡然無味。

雅稱即“連襟”——本意是指二人之間彼此知心。生活中一般是指姐夫與妹夫的互稱或合稱。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姊妹就是同一塊布料裁剪製作的兩件衣裳。兩個男子分別了一對姐妹,稱為連襟。原本兩個不相干的人,為了同一件事或人,而有了較親密的關聯。

然也。

他是最親近的人卻鮮為人知,也是最親密的人卻頗為神秘—“條船”


愚鈍不懼,學海本無涯,怎能一網打盡?

得其不懂處而索之,得其懂處而探索之。

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豈不快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