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人命與一條新聞,倫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初始《倒扣的王牌》,覺得這個譯名有點怪怪的,乍一看的人還以為是部賭片。看完之後,一身冷汗。這是比利的一部經典黑色諷刺劇,通過查爾斯的故事對美國的大眾傳媒不擇手段的娛樂化手段進行了深入的揭露與諷刺,片中的記者查爾斯為了製造熱點新聞,把一個原來可以在16個小時甚至12個小時內就可以救出來的人,非要大動干戈劈山鑿石地用一週時間來救。就這樣,一個無辜的靈魂就成了一場鬧劇的犧牲品,洞中的一張王牌,實際就捏在了操縱新聞的人——查爾斯的手中,為所欲為。

一條人命與一條新聞,倫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片中,對人性的陰暗面進行了深入的描寫,炮製新聞的記者,腐敗貪汙的政客,見錢眼開的妻子,千里迢迢來圍觀的群眾,硬生生地一場生死營救變成了群體性的狂歡節,然而曲終人散,人們又迅速離去,就好象一場精彩的戲劇演出已經落幕一樣,沒有人再去討論劇中人了。

一條人命與一條新聞,倫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最後故事在荒謬中結束,里奧的死表面上的責任在於查爾斯的貪圖名利,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媒介與看客的相互利用最終導致的事實之死。

每當馬戲團裡的小丑陷入一個預先設計好的陷阱之時,看客們熱情就會更加高漲,掌聲就會隨之而來。人類樂於圍觀同類的困境,哪怕是事先設計好的,更不用說是現實中的。可是詭異的是,這種圍觀又有什麼錯呢,所有的人都是千里迢迢而來為了看望困境中的里奧,他們通過媒介知道這個事件,他們善良而真誠。

一條人命與一條新聞,倫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而當所有善良的人圍成一個圈時,弔詭的事情發生了,每個人的悲傷突然變成一群人的狂歡。而與馬戲團的直接面對面不同的是,現代社會媒介的發達,更放大了事件的群體性,使得里奧成了盡人皆知的人物,原本的一場營救行為,被觀眾們的熱情所扭曲。查爾斯,他深知群體的心理,他只是卑鄙地利用了它,而對觀眾來說,查爾斯的報道,也完美地迎合了他們的心理期望值,至於最後的結局——只是一場無關自身痛癢的好戲散場而已。

一條人命與一條新聞,倫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所以新聞倫理在這裡完全不適用。一個再正直的媒體人,在身旁所有媒體都狂轟濫炸同一消息時,他無可選擇。這是一種悲劇性的事實,而這種悲劇,來自於整個群體的圍觀欲——它本身沒有錯,只是會造成錯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