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湖州鄉村|20120217東林訪宋橋,東明-東南-星敏-青聯


妙濟橋 ,東林星敏村南壩港自然村,南北向。是非常少見的宋元五孔石樑橋。2017年,被列入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起隆橋,單孔石樑橋,位於東林老街北端丁字河口,橋面略呈弧形。老街唯一南北向的古橋,曾經老街的北入口。

東林老街這一帶被稱為老市裡,現在越來越顯得破敗寥落。在我去之後沒多久,這裡就開始拆遷了。

長壽橋又名雙井橋,單孔石樑橋,東明村東林老街中段,東西向,老街的街面房主要集中在長壽橋到回仙橋一帶。

東林老街裸露的牆面,各式花式砌磚法。

回仙橋,三孔石樑橋,東明村東林老街中段,東西向。始建於北宋,至今有一千年歷史,現在仍然保留著南宋石樑橋的風格和構件,也是湖州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樑橋之一。那時候五水共治還沒開始,橋下垃圾也是蔚為壯觀,不忍以圖片展示之。

回仙橋文化底蘊厚積,與附近聲譽江南名觀回仙觀有關係,歷代名人來此游回仙觀、上回仙橋賞景,宋蘇東坡曾題寫橋名。現在貓狗彙集也甚是熱鬧。

老街的長廊

老街上的老人

老街上的老人

東老橋,單孔石樑橋,東林老街之南,南北向。看著毫不起眼的小橋是湖州市境內著名古橋之一,為紀念沈東老而建。趙孟頫有小楷《沈東老傳》傳世。橋上武康石的大量存在,說明此橋主體仍是明代以前的舊構。

通錦橋,五孔石樑橋,位於東林鎮北端。南北方向。按清《東林山志》載:“通錦橋,在東林市最北,宋魯國忠襄公孟珙,築別業於寶溪之西,常遊錦峰,建此以便陸行,故名。”也大量使用武康石。

藤橋,三孔石樑橋,東明村南橫自然村,南北向。整座橋被藤蔓纏繞,按其武康石石材及作法,有可能為宋元梁橋。

永福橋,三孔石樑橋,東南村益村北,東西向,橋面也呈現明顯拱形,武康石材,具有明代中後期梁橋風格。跟正德年間建造的聖化橋相仿。

東南村益村村河裡靈秀的小木船。

聚福橋,單孔石樑橋,東南村益村南,東西向。花崗岩石材是典型的清代梁橋。與永福橋同一溪上,永福橋北,聚福橋南。聚福橋西有聖堂廟,廟前原有古戲臺,可在橋上,河面船上看戲。

聚福橋畔殺魚的老人

聖堂廟內唸佛的老人們

鯉魚橋,單孔石拱橋,東南村楊家墩東,南北向,形似半月,為東林東部水鄉僅存石拱橋,橋側有廟門禪寺。

進祿高橋,三孔石樑橋,東南村楊家墩東,東西向,橋畔有老磚窯。

妙濟橋由武康石建成,整橋除南側金剛牆和踏步為花崗岩外,其餘均為武康石質,橋身拱形明顯。

妙濟橋北的可愛鄉村小廟

妙濟橋橋面設計了縱向間距在80公分左右的橫向櫛階。這也是宋元橋的一個典型特徵。

新橋頭的宋橋源洪橋。湖州有很多叫橋頭的地名,源洪橋所在的自然村叫新橋頭,附近還有竹橋頭、花橋頭……新橋頭正好處在104國道和杭寧高速的夾角里,800多年居然沒有被毀掉,真的也算是一個不小的奇蹟,而且源洪橋怎麼看也看不出後代有被修葺的印記,應該保留了大量宋代的信息。橋下的河流已經斷了,到處都堆滿了生活垃圾,讓人看著真的有點痛心。

源洪橋是湖州本級區域內首次發現的宋代石拱橋,後來文保部門在拱券上發現了鹹淳三年的紀年題刻證實此點。第一眼看到源洪橋就感覺由內而外的古韻撲面而來。源洪橋整橋皆用武康石建成。周圍環境還算是不錯的,橋北有幾棵大樹,橋南西側是一大片竹林,竹林邊是一棵碩大的香樟樹。透過青翠的竹林看著依舊挺拔的古橋,真的是別有滋味在心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