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騰咆哮的勐菠羅河上 這座鏈子橋見證了南行走夷方的故事


在奔騰咆哮的勐菠羅河上 這座鏈子橋見證了南行走夷方的故事

“臘月年貨馬幫忙,苦了一年當新郎,三十晚上討媳婦,大年初始又出門,新娘擋門不讓走,討妹欠下大筆帳,不走夷方難還清,正月趕馬要出門,家裡老母淚兩行......”這悠長、悽婉、哀怨、思鄉、念親的趕馬情歌調,曾經久久迴盪在保山、施甸、昌寧通往南部德黨(永德)、鎮康、夷方(緬甸)的驛道上空,也曾飄逸在隘口驛站的鏈子橋旁。

在奔騰咆哮的勐菠羅河上 這座鏈子橋見證了南行走夷方的故事

鏈子橋又名遂通橋,位於施甸勐菠羅河、昌寧灣甸河、永德永康河三縣的三條河的三交點上,可謂雞鳴三縣,地處灣甸壩和永甸壩子的尾部,氣候炎熱,是保山、施甸、昌寧往南到達鎮康、夷方(緬甸)的必經之地,兩側萬丈懸崖,橋下水流湍急、驚濤駭浪,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鏈子橋建於清光緒34年即1908年,已經110年的歷史。為了南行夷方淘生活的生意人安全渡過勐菠羅河順利往返,消除洶湧波濤對過往路人的吞噬,永昌(保山)郡守謝宇俊倡議,保山、鎮康社會名流賢達牽頭組織民間捐資4040兩白銀興建。橋長30米,寬2.3米,8根鐵鏈橫跨江面,鏈子上鋪設木板,兩側有欄杆扶手,牢固、安全。

在奔騰咆哮的勐菠羅河上 這座鏈子橋見證了南行走夷方的故事

下鎮康走夷方,這是一條充滿兇險的生活之路,路上氣候多變、瘴癘肆虐、山高林密、河流湍急、虎豹出沒、毒蛇隱藏、土匪橫行,危險無處不在。曾有多少男兒為家,下鎮康走夷方,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有的抱病而亡,客死他鄉,有的被激流吞噬,屍骨無蹤,在這條驛道中曾經演繹出無數苦情悲劇.......,讓多少父母擔驚受怕,讓多少妻兒望穿秋水,讓多少父母失去了兒子,讓多少妻子成了寡婦,讓多少孩子沒了父親。鏈子橋的修建,去了多少父母妻兒的一大塊心病,解除了多少親人的擔心憂慮,也消減了一大部分趕馬、挑擔做買賣哥們的想念而一心做生意。鏈子橋工程的完工,讓商旅心裡得到巨大的安全感,感覺懸崖不再那麼陡峭,江水不再那麼兇惡,同樣讓遠方家人心靈得到安撫,精神得到依靠,安心睡覺,不再惡夢驚醒,放心等待,不再焦慮受驚。鏈子橋建起的是穩固、安全,鐵環扣起連接的是夷方和家鄉的安心、放心。

在奔騰咆哮的勐菠羅河上 這座鏈子橋見證了南行走夷方的故事


在奔騰咆哮的勐菠羅河上 這座鏈子橋見證了南行走夷方的故事


在滇西怒江西岸龍陵、騰衝、德宏遭日寇淪陷、滇緬公路咽喉惠通橋被炸斷直到遠征軍進行大反攻前,緬甸通往國內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通道被截斷,鏈子橋成為緬甸進入中國內地最便捷的驛道,兩國民間商貿依然進行,信息繼續在溝通,商品持續在流通,在保山、大理等地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過去,可以想象鏈子橋上人來馬往,作為驛站,馬店、小食鋪、茶鋪、馬料鋪、雜貨鋪、旅店一應俱全,供來往旅人商客歇歇腳、補充能量,以利繼續前行完成使命。

在奔騰咆哮的勐菠羅河上 這座鏈子橋見證了南行走夷方的故事

隨著歷史的遠去,社會經濟日新月異,鏈子橋在承擔和完成它的使命後,它累了也蒼老了,它退休了,慢慢變成文物了。1989年5月,在鏈子橋上游不遠處建造了一座鋼筋混凝土拱橋“勐菠羅大橋”,可以通行幾十噸的大型貨車,天塹變通途,通往夷方的是二級柏油路,伸往家鄉的也是二級柏油路,路寬了、平了,四隻腳的馬變成了四個輪子的車子,夷方很近,故鄉也不遠。

在奔騰咆哮的勐菠羅河上 這座鏈子橋見證了南行走夷方的故事

沿施孟(施甸至臨滄耿馬孟定)公路南行70公里就到了鏈子橋。在勐菠羅大橋頭停下,到文物兩邊橋頭堡觀瞻一下,只見幾根粗壯的鐵鏈靜靜的橫臥在奔騰咆哮的勐菠羅河上,如同一位精廋疲憊的老人在輕輕熟睡,又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在慢慢講述一個不容忘卻的故事,看看兩岸的千刃絕壁,凝視橋下桀驁不馴的河水,你會感慨鏈子橋的功勳,想象描繪商人下鎮康走夷方的不易,你會感悟許多收穫許多!

文圖:顏正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