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游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每一片風景,都是一種心境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導言

中國哲學的特徵,在於不把自然看做無生命的異己存在,而是對宇宙自然有一份“如魚在水”的契合。早在《易·繫辭傳》“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 的宇宙觀照法中,即提倡將全身心向宇宙開放,感受宇宙與生命的最深奧秘,如嵇康詩中所言:“俯仰自得, 遊心太玄”。這種對世界的感觀,孕育了後世山水詩與山水畫的靈魂。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天佑館藏 | 崔勇強《耐人尋味是春山》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天佑館藏 | 崔勇強《曲水香菸》

“山水”兩個字不是簡單的風景概念,其包含了中國文化的諸多含義和象徵:

山是陽水是陰,象徵了陰陽互補

山是剛水是柔,體現了剛柔相濟

山是實水是虛,代表了中國文化中虛實相生的哲學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天佑館藏 | 江顯蛟《觀泉悟道圖》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天佑館藏 | 喬溪巖《峽江雲煙》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天佑館藏 | 喬溪巖《岱宗朝暉》

山水畫描繪的內容有:

樹石、草木、雲水、丘壑、建築

以及陰晴風雨、四季更替

表達的是中國人的審美和意境

闡述的是人對待自然的態度

人與自然、宇宙永恆和諧的關係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天佑館藏 | 江顯蛟《雲山絕嶺》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天佑館藏 | 江顯蛟《青山霧靄圖》

暢遊山水

是自古以來文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文人的生活方式

或在山水中體會“遊目騁懷”之樂

放任心情,怡悅性情

或在山水之中體驗生命,增長見識

醒悟悠悠天地一過客的匆忙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天佑館藏 | 梁傑雄《黃山浴日》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天佑館藏 | 梁傑雄《灕江春色》

山水令人安適自在

忘卻塵世的煩擾束縛,然得見者少

對為世牽絆

不能像古人一樣隱遁的人來說

山水畫提供了不用走出廳堂

即可觀遍美景、大快心意的方式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天佑館藏的喬溪巖、江顯蛟作品 | 天佑陳設案例

山水畫尤其適合中式裝修風格

於客廳的紅木沙發後面

一幅山水橫幅大作

增添了客廳的大氣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江顯蛟《觀泉悟道圖》作品 | 天佑陳設案例

山水畫框裡容納了

壯麗山河,氣勢雄偉

展現祖國山水之勝

作為空間陳設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江顯蛟《青嵐滿象山》作品 | 天佑陳設案例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梁傑雄《黃山浴日》作品 | 天佑陳設案例

清人張潮說: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

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

書史亦山水也,詩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在萬丈懸崖之下聽飛瀑流泉

於雲霧渺茫之中看朦朧青山

行於山水

觀賞山水

落筆于山水

只因心中有山水

天佑藝賞 | 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山水畫美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