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企減汙」推動產業綠色發展——廣西打造環保科技服務品牌觀察

“帮企减污”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广西打造环保科技服务品牌观察

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文明,是對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期盼的積極回應。為幫助我區各市縣地方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園區企業解決“想治不會治”等迫在眉睫的汙染難題,達到改善環境質量的預期目標,去年12月以來,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啟動“幫企減汙”下基層系列活動,著力打造廣西環保科技服務品牌,推動產業綠色發展。

為南流江汙染開“良方”

南流江流域汙染問題是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關注的突出環境問題之一。作為南流江汙染的“重災區”,玉林市目前已全面摸清南流江流域內養殖情況。

7月下旬,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組織環保技術專家、專業環保公司到玉林市“幫企減汙”。其間,南流江流域城市玉林、欽州和北海3市環保局分別介紹南流江汙染現狀及相應的項目需求;區內外專業環保公司作為技術輸出方,分別就工業園區環保管家、第三方治理、養殖廢水處理和複合微生物菌劑在河流水體修復中的應用等技術案例進行分析解讀,與100多家技術需求企業進行技術交流及合作意向對接。

博白縣是廣西重要的畜禽養殖縣,以生豬養殖為主。過去,養殖糞汙大多數直排到周圍環境水體, 對鄉村環境和居民健康造成極大的汙染和威脅。

“之前感覺養豬戶都是罪人,博白縣以養豬為生,有豬才有家。全部拆養豬場,讓養殖戶怎麼養家餬口!”博白縣徑口禽畜開發公司顧問陳平在參加“幫企減汙”活動時,難掩激動心情。他認為,“幫企減汙”給博白整個縣的養殖戶明確出路,同時通過第三方治理,解決養殖戶養殖成本高、養殖汙廢變廢為寶等問題,實現經濟與環保雙贏。

近日,記者隨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組織的技術服務小組在博白縣水鳴鎮某環保公司的禽畜養殖資源化利用項目看到,該項目利用管道收集養殖戶的糞汙水,集中沉澱發酵後由企業罐車運往周邊農田作為生物有機肥料,基本實現了糞汙零排放,形成良性循環。如今,水鳴河道流域水環境水質已持續穩中向好,成為環保治汙工作通過引進技術、整合資源、變廢為寶的成功“樣板”。

據環保部門監測,通過多方整治,目前南流江水質有所改善,但是與國家和自治區的考核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形勢依然嚴峻。怎樣在兩三年內使南流江汙染治理大見成效?“幫企減汙”正當其時。

“把脈”貴港大氣汙染

環保部門監測發現,當前貴港市大氣汙染形勢嚴峻,防治攻堅任務繁重,特別是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排在全區前列,也是全區臭氧汙染突出的城市之一。

貴港市有關負責人坦言,木材加工及傢俱製造業是該市重要特色產業,以木片、木皮等為燃料的木材加工企業所排放的汙染物,是影響該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主要汙染源之一。全市使用鍋爐的木材加工企業共有284家,每年產生煙粉塵排放總量約1318噸,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約841噸,其中260家存在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問題。而目前,該行業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大,治理技術水平低,亟待加強汙染防治和監測工作。

為切實幫助貴港市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7月下旬,圍繞該市木材加工及傢俱製造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的需求和難點,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組織環保技術專家和專業環保公司為其“把脈問診”。

有關方面通過政策宣講解讀、專家技術講座、VOCs治理技術交流對接等環節,將國家在VOCs汙染防治方面的法規要求、技術政策、標準約束等詮釋清楚,幫助企業瞭解有關環保法規要求,同時為企業確定防治目標、技術路線以及能夠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環保公司。

一“幫”一“減”實現“雙贏”

作為廣西環保系統集中實施“大調研、大幫扶、大培訓、大督查、大宣傳”五大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幫企減汙”下基層系列活動自去年12月15日啟動以來,至今已深入柳州、北海、貴港、玉林等市,讓700餘家企業、1000多名基層環保技術人員受益。

一個“幫”字,明確了生態環境部門與企業的關係不是對立,而是監管與服務並重,有利於企業主動進行汙染治理;一個“減”字,充分體現了生態環境部門與企業的共同願望。通過“幫企減汙”,生態環境部門和企業可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後,廣西環保部門將全面實施“三步走”戰略和“六步工作法”,更多深入基層瞭解實際,主動服務於全區汙染治理重點工作,把“幫企減汙”活動往深、精、實裡做,打造廣西環保科技服務品牌。環保廳將召集更多專業技術強、涉及多種治汙領域的專家加入到“幫企減汙”活動團隊中,發揮專家“能工巧匠”的技術專長和技能優勢,為企業帶去實用技術,幫助企業解決環境治理難題,從而在推動產業綠色發展過程中,實現企業增收與減少汙染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