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點評:六大場景五大案例看懂「區塊鏈+農業」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互相信任開始,之後才會有接觸交流及進一步的共同作業,最終促成人類共同的發展進步,而區塊鏈完美詮釋了這一關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允許系統中多人參與記賬過程,也就是說,每人都有一個完全相同的賬本,但誰都不可以刪除或修改賬本內容,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既然區塊鏈的實用價值及透明度都較高,在我國這個農業大國,區塊鏈如何與農業結合?


我國農業現狀


微點評:六大場景五大案例看懂“區塊鏈+農業”



從農業生產經營形態來看,目前農業生產經營依然比較傳統、粗放,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

從資源可持續發展情況來看,中國農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資源和能源消耗,致使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直接影響生態安全、人民健康;

從信息化程度來看,中國農業信息化、現代化進程還處於起步階段,需要相關人士引入更多的先進技術,提升農業智能化水平;

從食品安全角度看,法律約束、監管力度不夠,以及部分企業、個人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等,導致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依然層出不窮,人們對食品安全機制缺乏足夠的信任。

基於我國農業現狀,可與區塊鏈技術結合的六大應用場景

“物聯網+區塊鏈”


微點評:六大場景五大案例看懂“區塊鏈+農業”



目前制約農業物聯網大面積推廣的主要因素就是應用成本和維護成本高、性能差。而且物聯網是中心化管理,隨著物聯網設備的暴增,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投入與維護成本難以估量。物聯網和區塊鏈的結合將使這些設備實現自我管理和維護,這就省去了以雲端控制為中心的高昂的維護費用,降低互聯網設備的後期維護成本,有助於提升農業物聯網的智能化和規模化水平。

“大數據+區塊鏈”



微點評:六大場景五大案例看懂“區塊鏈+農業”


傳統數據庫的三大成就,關係模型、事務處理、查詢優化,一直到後來互聯網盛行以後的NOSql數據庫的崛起,數據庫技術在不停發展、在變化。未來隨著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的進一步推進,政務信息化的進一步深入,農業大數據採集體系的建立,如何以規模化的方式來解決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這將是全社會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以區塊鏈為代表的這些技術,對數據真實有效不可偽造、無法篡改的這些要求,相對於現在的數據庫來講,肯定是一個新的起點和新的要求。

“質量安全追溯+區塊鏈”



微點評:六大場景五大案例看懂“區塊鏈+農業”


農業產業化過程中,生產地和消費地距離拉遠,消費者對生產者使用的農藥、化肥以及運輸、加工過程中使用的添加劑等信息根本無從瞭解,消費者對生產的信任度降低。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農產品追溯系統,所有的數據一旦記錄到區塊鏈賬本上將不能被改動,依靠不對稱加密和數學算法的先進科技從根本上消除了人為因素,使得信息更加透明。

“農村金融+區塊鏈”


微點評:六大場景五大案例看懂“區塊鏈+農業”



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請貸款時,需要提供相應的信用信息,這就需要依靠銀行、保險或徵信機構所記錄的相應信息數據。但其中存在著信息不完整、數據不準確、使用成本高等問題,而區塊鏈的用處在於依靠程序算法自動記錄海量信息,並存儲在區塊鏈網絡的每一臺電腦上,信息透明、篡改難度高、使用成本低。因此,申請貸款時不再依賴銀行、徵信公司等中介機構提供信用證明,貸款機構通過調取區塊鏈的相應信息數據即可。

“農業保險+區塊鏈”



微點評:六大場景五大案例看懂“區塊鏈+農業”


農業保險品種小、覆蓋範圍低,經常會出現騙保事件。將區塊鏈與農業保險結合之後,農業保險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和農業產權交易方面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且會極大的簡化農業保險流程。另外,因為智能合約是區塊鏈的一個重要概念,所以將智能合約概念用到農業保險領域,會讓農業保險賠付更加智能化。

以前如果發生大的農業自然災害,相應的理賠週期會比較長。將智能合約用到區塊鏈之後,一旦檢測到農業災害,就會自動啟動賠付流程,這樣賠付效率更高。

“供應鏈+區塊鏈”


何謂供應鏈?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從原材料到成品到最後抵達客戶手裡整個過程中涉及到的所有環節,都屬於供應鏈的範疇。目前,供應鏈可能涉及到幾百個加工環節,幾十個不同的地點,數目如此龐大,給供應鏈的追蹤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區塊鏈技術可以在不同分類賬上記錄下產品在供應鏈過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信息,包括涉及到的負責企業,價格,日期,地址,質量,以及產品狀態等,交易就會被永久性、去中心化地記錄,這降低了時間延誤、成本和人工錯誤。

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趙春江院士表示,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打造綠色農產品供應鏈,可以打通供應端和消費端流通渠道,建立從田間到家庭餐桌的農產品監控體系,平衡供給端和消費端需求,優化供應鏈條,讓人民的餐桌更健康,更安全。

總之,區塊鏈對農業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一起來看看,目前在區塊鏈+農業上發力的6家涉農企業,他們是如何做的?相信看完你也會被區塊鏈的“超能力”所折服。

應用案例

BlockGrain農業供應鏈



微點評:六大場景五大案例看懂“區塊鏈+農業”



澳大利亞農業供應鏈追蹤企業BlockGrain成立於2014年,利用區塊鏈技術為農民提供實時交易和支付服務,確保種植者的回報最大化。目前公司已累計融資450萬美元。

可追溯不僅僅限於作物本身。利用正確的信息源或現場傳感器,農民可以訪問和跟蹤關於土壤質量、田間應用、天氣、耕作方法和種子類型的詳細記錄。

沃爾瑪的全球供應鏈


微點評:六大場景五大案例看懂“區塊鏈+農業”



沃爾瑪與IBM以及清華大學展開合作,在中國政府的協助下啟動了兩個獨立推進的區塊鏈試點項目,旨在提高供應鏈數據的準確性,保障食品安全。沃爾瑪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全球供應鏈,成本將減少1萬億美元。此舉不僅能夠幫助中國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更會為沃爾瑪本身大幅度降低成本。

IBM全球供應鏈解決方案部門負責人解釋道:“一旦這個試點項目投入運行,沃爾瑪將從中國的豬肉市場獲得更為豐厚的利潤。”

該試點項目目前處於起步階段,共安排了三個測試節點,包括IBM、沃爾瑪和一家不願意透露名稱的供應商。負責人表示,等到後期測試節點達到10個時,整個行業成本將減少“數十億美元”。項目開展後,沃爾瑪超市的每一件商品,都在區塊鏈系統上完成了認證,都有一份透明且安全的商品記錄。在分佈式賬本中記錄的信息也能更好地幫助零售商管理不同店鋪商品的上架日期。

眾安科技:推出區塊鏈“步步雞”


微點評:六大場景五大案例看懂“區塊鏈+農業”



眾安科技是眾安保險旗下的全資子公司,2016年11月成立,主要從事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AI、雲計算等技術的行業應用研發。連陌科技則是眾安科技孵化的一家企業,專注於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

步步雞項目在2017年6月正式啟動,按照166天的飼養週期,每隻步步雞都佩戴有一個物聯設備——雞牌,相當於雞的身份證。雞牌可以記錄每隻步步雞在飼養、屠宰、運輸等各個環節的數據,如雞的活動狀態、位置軌跡等。

同時,這些數據會被實時上傳到安鏈雲打造的生態聯盟鏈上進行分佈式存儲。消費者在購買時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溯源防偽信息查詢,瞭解這隻雞過去100多天的各項數據,包括品種、位置、成長軌跡、屠宰等信息。而雞牌一旦損毀,區塊鏈上的數據也將自動銷燬。

步步雞項目的重點是生態農業和大健康,而扶貧和金融也是眾安科技步步雞的關注點。

根據規劃,他們將在未來3年內覆蓋上千個貧困鄉、村,新建近10萬畝生態養殖基地,每年預計為農戶增收27億元,將間接幫助15萬名農村貧困人口就業脫貧。

農業銀行:應用區塊鏈技術發展普惠金融


微點評:六大場景五大案例看懂“區塊鏈+農業”


一直以來,農業融資難、融資貴現象制約著我國農業企業的發展,其問題根源在於押品不足和信用體系的建立。

為解決這個問題,農業銀行通過積極推動傳統信貸產品的線上化改造和基於區塊鏈、大數據技術的新型網絡融資產品創新,依託產業鏈上下游的經營、交易和財務等數據,探索建立多維度信用評價模型開展純信用的網絡融資業務。

為此,農業銀行推出農銀e管家”電商金融服務平臺,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將歷史交易數據映射到區塊鏈平臺中,同時每天產生的數據也入鏈登記,不斷積累以逐步形成企業和農戶可信的、不可篡改的交易記錄,以此來解決農業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面對強大的區塊鏈技術,農業銀行高度重視,在技術研究突破、人才管理等各方面積極落實,藉助區塊鏈,推動普惠金融的高速發展。

美國嘉吉公司:建立區塊鏈平臺追蹤火雞來源



微點評:六大場景五大案例看懂“區塊鏈+農業”


嘉吉公司作為美國農業的巨頭,其始終走在農業發展的前沿。

2017年10月,嘉吉公司開始測試一個區塊鏈平臺,確保產品從農場到餐桌的透明化。

據悉,在感恩節慶祝活動開始前,嘉吉的HoneysuckleWhite(火雞)品牌將會利用這一技術。該公司還表示,被追蹤來源的火雞將主要在德克薩斯州出售。

在火雞養殖上,嘉吉內部的農場將使用一個基於區塊鏈的系統,讓消費者找到有關火雞的信息,包括它們在哪裡飼養的照片,以及農民自己的評論。當顧客購買火雞時,包裝上的標籤將印有一段代碼,顧客可以在HoneysuckleWhite網站上輸入這一代碼,查驗具體信息。

區塊鏈進入農業面臨的挑戰

技術本身還要優化

很多人認為區塊鏈很高大上,無處不在的、高度互聯的。但從目前的應用來看,區塊鏈處初期,其底層技術還存在一定的制約。目前,區塊鏈在技術上最大的挑戰就是吞吐量、延遲時間、容量和帶寬、安全等方面。農業是一個有生命的產業,需要進一步突破區塊鏈的技術限制與農業的融合。

技術進入門檻高

區塊鏈技術其實蠻複雜,涉及到密碼學、計算數學、人工智能等很多跨學科、跨領域的一些前沿技術,一般的工程師在短期內可能很難去掌握。農業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短板”,現階段最缺乏的就是農業信息化的人才,懂農業的人不懂信息化,懂信息的人不懂農業,而區塊鏈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範例,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本來就比工業慢好幾拍,所以區塊鏈技術進入農業的門檻極高,目前網上設計區塊鏈在農業領域應用的文章都很少。可喜的是,國外已經湧現出了一些區塊鏈在農業領域應用的案例。

應用場景還需繼續拓展

現在絕大部分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可以分為虛擬貨幣類、記錄公證類、智能合約、證券、社會事務等,這些場景目前跟農業不太搭邊,缺乏符合農業農村特點、接地氣的應用場景。區塊鏈以互聯網為基礎,企業在開拓農村互聯網市場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去拓展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只要當擁有一個龐大的用戶群去參與區塊鏈的時候,它的價值才能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