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文化不是一句“口号” 践行才能谈及未来

王朝:文化不是一句“口号” 践行才能谈及未来

中国山东网济宁9月23日讯 (记者 郝亚松) 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9月26日在曲阜市开幕,山东正在积极筹备,力求把论坛打造成为国际思想文化对话交流平台。日前,济宁市儒家文化与企业发展协会副会长王朝在接受中国山东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济宁作为文化大市,底蕴丰厚,企业更应坚守“当代儒商”的本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行动践行传统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纸上谈兵 更应用“事实”说话

感人的标语、奋进的口号张贴于企业每个角落,成为让员工成长、让客户了解企业的独特文化。济宁市儒家文化与企业发展协会副会长王朝告诉记者,海尔讲诚信,山推讲厚道,每个成型的企业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其根本的落脚点在于人和产品,企业讲诚信,产品讲质量,企业文化是无形的,企业形象和产品质量是有形的,只有让有形带动无形,才能使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

在孔孟之乡济宁,有着较多的“老字号”企业,而能够成为“老字号”的原因,在于他们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企业文化。玉堂酱菜“一枚铜钱”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无论大人小孩童叟无欺,只要拿一个铜钱,就能到玉堂买两块酱菜,再滴上几滴香油,如果是儿童,店员还要送出门外。玉堂酱菜这家企业延续了2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通过注重质量与服务,成为了济宁儒商文化的典型代表。

“文”代表着规章和制度,“化”表示了教化和培育,“文化”合在一起就是用规章制度去教化培育人,也可以说,“文化”就是“人化”。在谈论企业文化时,王朝谈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做强做大必须要是自己的文化,而这并不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所有人共同践行去实现。”

企业文化融入传统文化 “修身”才能共赢

企业文化的立企之本在于如何践行儒家文化。毒奶粉、假疫苗等事件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讲,就是道德文化的缺失。王朝告诉记者,仁义礼智信,信代表的就是德,如果一个人的礼仪缺失了,可以弥补,但如果一个人的道德没有了,就缺少了为人的底线,缺少了做人的根本,更谈何做好一个企业。

所谓当代儒商,就是践行儒家商道的当代企业家,他们尊师重道,秉承儒家文化的管理和经营理念,不断履行儒家社会责任。提起当代儒商的概念,王朝说:“儒家文化中作为君子的行为标准更应是企业家遵守的行为准则。如果一家企业造假,或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不但会使经营企业的企业家在社会上名声扫地,人力资本大幅贬值,而且企业形象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害,最终还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

“你是企业家,来自于群众,要到群众中去。”所有的企业家要明白,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王朝告诉记者,《论语》里有一句话叫“修己以安人”,这是最根本的经营之道,所有的企业家要“不忘初心”,坚守“利他”精神,让自身“修身”,让员工“修身”,才能使企业发展的更加长远。

创新发展是对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离不开企业家精神,“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儒家思想是对“创新、合作、节俭、自强”当代企业家精神的概括。因此,只有弘扬儒家文化,才能提高企业经营者的道德修养。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不同的事务相互为“他”,“以他平他”即聚合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这样就能创造出新的事物。如果追求简单的同一,就不能产生新事物了,这正是强调的合作与创新。

王朝告诉记者: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企业家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要想得到,就必须给予,必须遵守相应的“道”,而“礼治”为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