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

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時在京師禮部右侍郎任上,同年九月即遷南京禮部尚書。計臨王獻之三帖(廿九日帖、鵝群帖、江東帖),虞世南(飯千僧手疏)、顏真卿(鹿脯帖)各一帖。雖系臨古,而純以自家筆法出之,筆力雄肆厚重,勢峻意密。

明代|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

王獻之

廿九日獻之白,昨

遂不奉別恨

明代|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

深。體中復何

如,弟甚頓,勿勿(匆匆)

不具,獻之再拜。

明代|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

獻之

不能治天.所以資將

軍.將軍既是帝室

之胄。信義若於

明代|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

四海。來之大國。誠

難至也。

鵝群帖

明代|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

獻之等再拜。

不審海鹽(監)諸舍。

上下動靜,(法)

明代|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

復常憂之。

姊告無他事。

崇虛劉道士

明代|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

鵝群並復歸也。

虞世南帖

弟子虞世南稽

明代|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

首和南十方三寶弟子。早年

忽遇。重當時

運。心差愈之。日

明代|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

奉設千人齋。今

謹於道場飯供

百僧蔬會。以斯

明代|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

願力。希世世生生常

無疾惚。並及七

世久遠。六道怨親

並同今。

明代|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

唐顏真卿帖

陰寒不審,太保

所苦復何如。承

渴已損。深慰馳

明代|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

仰。病服藥。要

鹿脯。有新好者

惠少許。文殊贊

猶未獲。望於文

明代|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

書中細檢也。尋

弛謁不次。

十一月日刑部尚書

唐顏真狀。

明代|行草《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

李太保大夫閣下。

崇禎十三年立春之

夜。王鐸臨為元老親翁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