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產簡訊|文明中華全球外宣活動啓動儀式在京舉行

要聞導讀

一、地方動態

1、文明中華全球外宣活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2、第十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隆重開幕

3、神韻東方——融聚傳統文化 開啟美麗世界

4、多維創新 亮相文化再造傳統文化全球魅力

二、觀點

1、《國家寶藏》總導演:中國傳統文化正被人們需要著

2、改革開放四十年:傳統文化升級 又成生活時尚

3、江西:歷時12載 贛“非遺國寶”從瀕臨滅絕到重煥生機

4、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下性:時間與民俗傳統的遺產化

三、文創

1、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開幕 關注非遺創新傳承

2、當設計“牽手”傳統手工藝——青海果洛傳統工藝工作站跨界傳承模式觀察


一、地方動態

文明中華全球外宣活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為了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在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和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的指導下,9月19日,由中國網文明中華頻道攜手中興互聯國際傳媒聯合開展的“文明中華全球外宣系列活動”在京舉行啟動儀式;以講述中華文明故事、傳播文明中華聲音為宣傳宗旨,致力於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中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向世界展示高雅、文明、和諧的中華文化的中國網《文明中華》頻道同期舉行兩週年慶典。

第十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隆重開幕

9月19日,第十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杭州工藝周)在杭州白馬湖國際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成嶽衝先生,文化和旅遊部外聯局參贊張忠生先生,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呂品田先生,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金興盛先生,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蔡曉春先生,浙江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褚子育和來自立陶宛的維達·斯涅奇庫維埃內女士共同為博覽會(工藝周)、中國-中東歐“16-1”主題館啟幕。

神韻東方——融聚傳統文化 開啟美麗世界

由多家湖南省級單位、文化傳媒公司聯合打造的“神韻東方國際文化之旅新聞發佈會”在張家界市陽光酒店隆重舉行。禪舞創始人、世界著名舞蹈家洛桑先生,旗袍文化研究會創始人、會長江華鋒先生,資深亞太高級瑜伽導師溫雪清女士、湖南省瑜伽專業委員會委員長張海英女士、中國瑜伽最美館主周英姿女士等嘉賓,以及來自來內蒙古、珠海、浙江、河南、江西、湖南等省市地區的30餘家旗袍協會會長和負責人,共同出席了本次盛會。

多維創新 亮相文化再造傳統文化全球魅力

當人們感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日漸式微的同時,不少另闢蹊徑的國粹傳播方式正在把昔日亭臺樓閣中的“大雅”還俗於民間。近日,由北京亮相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亮相文化)承辦的2018北京時裝週“亮相·王府井”國粹大秀在文化和時尚界兩個圈子同時引發熱議。從現場效果來看,京劇國粹藝術與前沿時裝走秀的融合,疊加尖端技術的聲光渲染,使得這場跨界藝術既充滿人文情懷,又具有強烈的時代觀感。在激發國粹新生魅力、打造文化時尚前沿陣地的同時,2018北京時裝週“亮相·王府井”的成功也再次將傳統文化的創新命題推向新的思考高度。


二、觀點

《國家寶藏》總導演:中國傳統文化正被人們需要著

2017年是中國傳統文化節目的元年,隨著去年國務院將全面復興傳統文化作為一項重大國策,《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發佈,以傳統文化、非遺技藝為內容的慢綜藝隨之崛起。

而在一眾《見字如面》、《朗讀者》等優秀文化綜藝類節目中殺出重圍的黑馬,無疑是年底央視正式放送的節目《國家寶藏》,不僅創下了收視率穩定在全國前十的成績,而且還收穫了最佳季播電視節目和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兩項榮譽。

改革開放四十年:傳統文化升級 又成生活時尚

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發展世界矚目,與此同時,中國傳統文化也在悄然迴歸,成為一種生活時尚。

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文化就是這樣不間斷地推陳出新,可以說,創新發展本身就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而今,改革開放反過來也給了中國弘揚傳統文化以巨大的空間。今天,走在北京的衚衕、商場、書店,我們感受到的是傳統文化正在蓬勃綻放。

江西:歷時12載 贛“非遺國寶”從瀕臨滅絕到重煥生機

南昌瓷板畫、井岡山全堂獅燈、于都嗩吶公婆吹、青原東固傳統造像……今年6月,在由江西省文化廳主辦的“多彩非遺 美好生活——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中,來自全省各地、各單位的13個展演類非遺項目,90多個展覽、展示類非遺項目匯聚江西省美術館,共同營造出非遺文化園百花爭豔的喜人局面,同時勾勒出江西省保護傳承非遺的豐碩成果。截至2018年6月底,江西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70項、省級560項、市級83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70名、省級478名、市級1097名。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下性:時間與民俗傳統的遺產化

200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第32屆大會上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下簡稱“2003《公約》”)。至2017年9月5日,加入的國家已達175個。2017年12月9日在韓國濟州島閉幕的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二屆常會,共有117個國家的470個項目列入了“2003《公約》”的三類名錄/名冊,其中我國共有38個項目列入。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我國入選的項目皆有悠久的歷史。對我們來說,能稱得上遺產的,時間是否悠久顯然很關鍵,這正如《現代漢語詞典》對“遺產”的定義:“泛指人類歷史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或物質財富。

三、文創

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開幕 關注非遺創新傳承

今天,2018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開幕式暨梵天集團西店記憶“設計影視跨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記者瞭解到,2018北京國際設計周繼續秉持“設計之都·智慧城市”的理念,以“致敬生活”為主題,關注設計在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求、疏解非首都功能與宜居城市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京津冀協同發展、供給側改革與服務業升級等方面所發揮的引領和助推作用。

其中,設計之都·設計之旅作為北京國際設計周最具廣泛參與度的活動板塊,已經成為聚合社會資源、推動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協同發展的重要平臺。今年設計周的一個關注重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設計的融合創新。設計之旅中也有很多跟非遺傳承相關的項目,例如在北京的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的來自四川省青神縣的竹編設計展特別活動,旨在推動竹編工藝傳承人與現代設計師的互動,促進中國竹編進入北京市民生活;在河北省廊坊市舉辦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傳承與發展高峰論壇,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傳承人將與生活在現代都市中的著名設計師,共同探討現代化進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挑戰,以及非遺產業的傳承與發展再設計問題。

當設計“牽手”傳統手工藝——青海果洛傳統工藝工作站跨界傳承模式觀察

為了給我國傳統手工藝的振興探索和積累經驗、樹立典範,原文化部自2016年3月起陸續支持相關企業、高校和機構等在全國傳統工藝聚集地設立了11個傳統工藝工作站,在傳統手工藝密集的地方搭建起研究、交流、展示、公共教育的平臺。其中,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和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以手工藝傳承人的能力培養為導向,左手牽著非遺傳承人,右手牽著設計師、藝術家和藝術機構,按照“一個傳承人、一門手藝、一個故事、一件作品、一個教程”的工作目標,不斷探索“傳統手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的多樣化方式,在尊重和理解手工藝人技藝特徵的基礎上,逐漸摸索出傳統手工藝跨界傳承的模式,為傳統手工藝與現代設計如何有效銜接提供了一種解答。

班墨空間|文產簡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