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師田春明的藝術感悟:來源於對生活的理解

雕刻師田春明的藝術感悟:來源於對生活的理解

田春明,1953年出生於遼寧鞍山,自小17歲隨父學習木匠,製作並設計雕花傢俱,在當時年代引領了傢俱時尚。1979年受聘於鞍山市千山風景區管理處從事古建築修復雕刻工作,同年他結識了遼南地區著名藝人韓孟隣先生,並拜師向他學習泥塑、彩繪、貼金、壁畫等民間工藝,一做就是六個春秋。在此期間,他參與了北鎮醫巫閭山、丹東鳳凰山的古建築修復,雕刻了大量的古建築木雕構件。1985年到1988年,他回到家鄉,在家中開始了木雕工藝品的個人創作,1988年創作的《九龍騰飛》木雕作品被中央電視臺春晚劇組收藏。《九龍壁》、《十八羅漢》及大量作品也誕生於這個封閉創作的三年。1989年他被聘請到鞍山市立山區文化館開門受徒,累計傳業授徒60餘人。

他知道藝術永無止境,他又拜著名畫家高齊智先生為師學習國畫,學習大寫意、山水、花鳥、人物等。1991年被聘請到三冶附企公司帶領弟子創建仿古傢俱廠。1995年他創建松窗閣木雕工作室,在此期間為多處廟宇做了大量的修復工作,參與各高端酒店廳堂管所的裝飾裝修,整整十八個春夏秋冬。2012年到岫巖泓譯礦業公司玉雕廠從事玉雕設計策劃,在此期間又授徒60餘人,在岫巖玉雕刻多年的地域風格基礎上,將多年沉澱的藝術造詣融入其中,無論從題材,工藝或是藝術表現手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玉雕藝術風格。

從藝45年來,他兢兢業業,已經傳藝授徒百餘人,弟子遍佈遼南地區,北方失傳的民間手工藝技術得以發展。在長期的雕刻工作實踐中,他在繼承和發揚古老的民間藝術傳統上融會貫通南北方雕刻藝術風格,反覆探究,從浮雕、高浮雕、鏤空雕過渡到立體圓雕,使作品更具觀賞性,作品創作題材涉及廣泛,經過幾次蛻變最終形成了自己獨具藝術語言融多種雕刻手法於一體的藝術風格,其雕刻繪畫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並獲獎。

他擅長雕刻、國畫、泥塑、彩繪、壁畫、仿古傢俱製作、古建築修復。尤其是古建築修復,他修復還原了多處古建築,多次獲得政府嘉獎。

他說,在浩瀚無垠的藝術海洋中,每一位從藝者都應該以一個修行者的態度來對待自己所從事的藝術事業,用心去體會、感悟。藝術的高度來源於每個人對人生的理解,直到昇華、提煉的過程。理解不同、態度角度不一,方才出現了各種流派、藝術表現手法及個人創作出的藝術語言符號,並形成了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但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實現並能完成的。願能同每一位從藝人共勉!

撰稿:匠人百科-聞藝

運營人員:墨小班(momoxiaob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