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我們很少得諾貝爾獎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根本問題出在哪裡?

51小投資


為什麼?中科院院士平均工資多少?明星一次片酬多少?再看看別的國家的標準。我們不能夠給人才提供一般的發展環境,憑什麼去奢求他們做出成就?屠呦呦和團隊辛苦幾十年才得到諾獎,而獎金不過是五百萬。的確,研究不是一項功利性的活動,可是一般人對於物質生活都有一定的追求。現在的中國,十幾億人口,缺人才嗎?沒有的,只是很多人才放棄了鑽研,而去追求更卓越的物質生活了。能像孫家棟先生一樣潛心鑽研,不在乎物質條件的人太少,畢竟對財富的渴望也是人之常情。我們總是譴責現在的教育制度,認為它培養出了一群沒有創新能力的書呆子,可是誰又能想想,我們給人才開出的條件,真正能留得住誰?研究不是嘴上說說的,也不是紙上寫寫的,它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而它也是神秘的,也許一輩子的付出後,什麼結果也沒有。如果沒有物質上的鼓勵,拿什麼去支持創新,支持從事科研呢?空話嗎?口號嗎?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對研究成果還能有什麼奢求?我們還有什麼資格對其評頭論足?


KIKI195403733


中國還不夠富,富的也不夠久。


我們看一下我們隔壁的島國---日本的情況,日本自戰後迅速崛起,到七八十年代基本上到達巔峰,然後在廣場協議以後一路往下,日本巔峰的時候,打的美國人節節敗退,不管是電子產品,汽車等等都能橫掃美國,那麼我們看一下日本的獲獎情況。

我們以科學類的為主來看看


日本物理學獎

1949年,1965年,1973年,2002年,2008年,2014年,2015年

日本化學獎

1981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8年,2010年

日本生理學或醫學獎

1987年,2012年,2015年,2016年,2018年。


縱觀整個日本諾貝爾獎情況,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自2000年以後,日本獲獎大增,從2000年到2018年,這麼短短的18年時間,日本的物理學獎拿到了4個,化學獎拿到5個,醫學獎拿到4個,可謂大獲全勝。


但是實際上2000年以後的日本經濟其實並不怎麼樣,巔峰時期的日本經濟其實是在80年代,也就是說,日本在巔峰以後的20年,才真正做出成果。


韓國的情況

目前沒有科學獎,只有一個和平獎。

韓國其實已經是發達國家了,三星電子在業界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還是沒有諾貝爾。


我們可以看出來,諾貝爾獎是有一定的滯後效應的,未來一定有更多的中國人得獎。


李建秋的世界


首先都不要發牢騷!說些憤青才說的賭氣話,那沒用!要客觀分析!找出原因,找到差距,才是解決問題的態度!

客觀來講,諾貝爾獎基本上與中國無緣,尤其是在自然科學方面。為什麼呢?個人分析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我們的理論性基礎科學研究太薄弱,過分注重應用性的技術科學研究。客觀講,我們在自然科學方面幾乎沒有什麼理論性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在西方人的理論成果基礎上,搞些應用性的研究,數、理、化、生物等教科書上的定理公式沒一個是用中國人名字命名的。任何發明創業沒有原發性的理論支持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能是在別人成果的基礎上修修補補,這樣永遠不可能衝到科技陣地的最前沿!

有人會說,我們古代有四大發明呀!嚴格來說,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也屬於技術應用性質的發明,不是理論性發明,或者說是工匠的發明,非科學家的發明。但諾獎是為理論原發性的創造發明頒發的。

二.我們的教育機制不適合培養出創造性人才。客觀講,中國人不笨,更不懶,但為什麼我們就培養不出世界級的大師呢?教育機制的問題!簡單說,我們的教育就是灌知識,記知識,考知識,用知識,我們的課堂上從來只有老師講,學生聽,屬於單向被動式教育模式,從小這種教育模式嚴重禁錮了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種教育模式只能培養出應用性人才,而培養不出創造性人才。西方國家的教育模式屬於啟發式教育,在美國讀過書的人都知道,美國課堂上老師講的很少,老師提出問題,主要是靠學生討論和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同學們放飛想象,各抒己見,哪怕是奇談怪論也會得到老師的讚賞。這就是為什麼西方人和我們思維方式不同的原因,西方人的思維是向外擴散性的,我們是內斂式思維,所以新的發明創造總是人家先搞出來,我們只能望洋興嘆。

三.基礎科研氛圍差,基礎科研經費投入不足,留不住尖端基礎性科研人才。中國中科院院士數量也不少,也很努力,但為什麼沒一個獲得過諾貝爾獎呢?本人愚見以為,我們的院士都在研究應用科學,而非基礎科學,或者說,我們研究的是科學的轉化方法,研究的是科學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問題,這對促進我國的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失去了基礎科研的氛圍。基礎性科學研究需要時間的積澱,需要長期而大量的資金投入,也需要我們的科學家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不能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國家還要有足夠的耐心,為這些科學家提供寬鬆自由的科研環境,待遇要好,這樣才能留住人才。


活著就是熬


好多人都說是錢的問題,我覺得錢只是其中的一個問題。科學發現太難了!是在大自然找真理,比大海撈針難多了。我是過來人了!有點心得體會吧!首先要有做無私奉獻的決心,不能有私慾,傻大個嘛!傻點愣點就長成大個了。其次是耐心啊!忍到什麼程度呢?就像我一樣抱著鑽石碗乞討!這時侯的忍就是責任心嘍!


旁觀者7061


中國本就是最近十年才開始大規模投資在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中國家,主要精力放在應用科學領域符合我們這個致力於高級工業化的國家的訴求。熱衷於推崇日本貶低中國的本就是不懂科學的文科男居多,你們不知道日本這些年的諾獎連上世紀90年代以後的研究都佔少數,多是在這之前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本就具有滯後性,日本還多是和西方國家的科學家聯合研究的居多,這又是中國的限制。講回中國方面,即便轉向於基礎科研不久,據我所知也已經有超過3個諾貝爾級別的研究成果,但真正獲獎恐怕也是10後的事情了。


王瑩8026


14億人選不出11個能踢球的!同理14億人出不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們不缺人,更不缺人才,聰明的人也有,可為什麼出不了11個踢足球的呢!問題在於怎樣在14億人口中找到這11個人!解決了這個問題,國足奪冠,傑出的科學家都會有的!所以等國足哪天世界盃奪冠了,我們在個個方面就會超越日本!拿到諾貝爾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