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麵食比吃米更容易發胖?這4大飲食誤區你中招了嗎?

導讀:南方人普遍吃大米,而北方人通常吃麵食。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有了“吃麵食比吃大米更容易發胖”的說法,這種說法到底是文化差異造成的還是真有科學依據呢?面和米飯你選擇哪一個?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吃麵食比吃米更容易發胖?這4大飲食誤區你中招了嗎?

關於吃麵還是吃粗糧,一直都有這幾個認知誤區:

誤區一 面比米更營養?

米和麵的營養是近似的,分不出伯仲,所以面比米更健康的理論是不成立的。

在能量上,100克的米是346千卡,100克的面是350千卡;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相差的也很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米和麵沒有特定誰好誰壞,吃米吃麵因人而異。要注意的是不管吃米吃麵,都不要只吃精米精面,要粗細搭配,同時注意不管多好吃都不能超量。

誤區二 進口大米比東北大米好?

東北大米在中國人的餐桌上一直很有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開始出現進口大米,於是有人說:“進口大米比東北的好,要吃進口大米。”

進口的大米比國產的好,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只要是大米,在主要的營養含量方面,基本上是相近的。

大米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也有一部分蛋白,但是這種蛋白是植物性蛋白,和肉、蛋中的蛋白成分是不同的,大米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給人體最基礎的能量。

吃麵食比吃米更容易發胖?這4大飲食誤區你中招了嗎?

誤區三 吃粗糧能降低血糖?

很多人覺得吃粗糧萬事大吉,這是不對的。粗糧和細糧裡都有確定的糖分——碳水化合物多糖。在等量的情況下,粗糧和細糧所含的糖、澱粉、熱量都是一樣的,不存在粗糧熱量低的問題。如果吃粗糧的量超過人體所需的量,一樣會發胖。

血糖高的時候,提倡大家用粗糧來替代一部分細糧。這是因為粗糧裡含有一些影響糖分釋放和吸收的物質,在吃了粗糧後,血糖上升的幅度會小一點。

糖尿病人推薦吃粗糧是因為粗糧升糖指數小,但是想要通過吃粗糧降低血糖是錯誤的,粗糧沒有這個作用。所以有一些人因為這個誤區而多吃粗糧,結果不僅血糖無法下降,還會升高血糖和發胖!

食用粗糧對消化系統要求較高,因為粗糧在胃裡的排空速度慢,時間長反而容易反酸燒心,所以吃粗糧要適量。

誤區四 粗糧細做才營養?

粗糧細做可能會導致粗糧的優勢喪失,而且可能帶來一些麻煩。有些人為了讓粗糧可口,打著粗糧的旗號,卻在其中加入很多的糖分、奶油、人造脂肪,讓人誤認為吃這些安全又有營養,其實這是錯誤的;還有人將粗糧進行油炸後做成主食,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吃法。

粗細搭配≠粗糧細做!

升糖指數稱之為GI。超過70以上的都叫高GI。GI高的食物進入腸道後消化快、吸收好,葡萄糖迅速進入血液,所以容易導致高血壓、高血糖的產生。

而大部分粗糧比精細米麵的升糖指數要低,同時選擇非常多,有玉米碴、蕎麥、莜麥、燕麥、高粱米、小米等。

其實看完我們就知道,最好的方法還是大米和粗糧搭配進食,一個負責提供人體基礎能量,一個調節人體機能,粗細搭配,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