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逼三定律,附帶十個牛逼指南

一個人的能力邊界在哪裡?先把一件事扔給他,做得好,再把一件更大的事情扔給他,然後你再扔。直到他奔潰,你就知道,哦,邊界在這裡了。

你會驚訝的發現,有的人不管你再怎麼把難度指數級提高,他都不崩潰。還一臉挑釁的樣子,來呀來呀。這也是一種天賦。

首先,讓我們重新定義「傻逼」。傻逼=以傻逼之。如此闡釋,倒是從兩面夾擊,解釋瞭如下的1和2:

1、聰明人以傻逼之,通常是逼自己;有科學家說過,所謂專家,就是在一個很小的領域裡把所有錯誤都犯過了的人。聰明人,在一個有相對優勢的半徑內,用「傻」把自己「逼」到極限。除了上一句「技術屬性」的「遍歷性」,還有情感屬性上的「保持飢餓,保持傻逼」。

2、傻子以傻「逼」之,通常是你被傻逼對上了;面對這種,要麼一走了之,要麼是以在實驗室採集樣本的心態:nnd,這個樣本為啥如此傻逼呢?要有如獲至寶的感覺。這時你要克服的是羅素說的:這個世界的問題在於聰明人充滿疑惑,而傻逼們堅信不疑。

3、在牌桌上,假如你不知道誰是傻逼,那你就是。這大概解釋了那些傳銷式的金融騙局裡,為什麼當事人心知肚明,還是會假設自己和老大同在,不會被拋入傻逼那一側。

1

牛逼者,以傻逼之


愛因斯坦說:只有兩件事是無限的,宇宙和人類的愚蠢,然而我不太確定前者。以傻逼之,正是波普爾的「證偽」。他認為,世界上只有兩類理論:第一,經過檢驗並以適當的方法予以駁斥、已知為錯誤的理論,稱之為已被證偽。第二,尚未得知是否錯誤或者尚未遭否證,但將來有可能被證明為錯誤的理論。

塔勒布如此描述:為什麼沒有一個理論正確?因為我們無從得知是否所有的天鵝皆為白色。其中使用的檢驗機制可能有誤,但是我們仍舊可以提出這樣的陳述:世界上有黑天鵝。理論無法被驗證,只能暫時被人接受。

以棒球教練貝拉的話來說,過去的資料裡面有很多好東西,可惜的是它也有壞的一面。落在這兩類理論之外的,就不叫理論。如果一個理論沒有包含一組可以被驗證為錯誤的條件,只能稱之為騙術—否則無法加以駁斥。

為什麼?因為占星家總是能夠找到理由去解釋過去的事件,比如說「火星在線上但運勢不太強」。

2

與傻逼鬥,或討好傻逼,你就傻逼了


你對傻逼容忍太久,你就會慢慢成為傻逼。又或者討好傻逼。

《原則》裡,提到了「塑造」和「塑造者」的概念。作者認為喬布斯是這個時代最偉大、最有偶像意義的塑造者。到底什麼是塑造者呢?共性是獨立思考、目標大膽、靈活應變、大圖景與小細節、堅定而開明......

總之一大堆好看又沒用的詞兒。但是有一點,可能對你我是真有用的:「塑造者」們都在一項上打了低分(很爛的意思):「顧及他人」。

每當面對是實現自己的目標還是取悅他人(或不讓他人失望)時,他們都會選擇實現自己的目標。即,塑造者從來不為「討好傻逼」這件事兒所困擾。關於不與傻逼鬥,請聯想「不要和豬摔跤」。

3

一屋人,你不知誰是傻逼,那你就是


假如一桌打牌(有輸有贏的零和遊戲)人,你不知道誰是傻逼,你就是傻逼。

傻逼三定律,附帶十個牛逼指南


下面是10條牛逼指南。

1

不要「人設」


不給自己所謂「人設」。「人設」不是給出來的,而是被群眾感受出來的。更聰明的策略是,為減少他人給自己設計「人設」的麻煩,乾脆自稱「傻逼」。如此一來,世界瞬間變得美好了。本質而言,你把自己變成了「超級現實」的人。

有什麼好處呢?達里歐總結過:做一個超級現實的人理解現實,接受現實,處理現實問題,既是務實的,也是美妙的。我已經是一個超級現實的人,所以我學會了欣賞所有現實的美好,包括嚴酷的現實,並開始鄙視不現實的理想主義。

科學家費曼喜歡用一種極其直截了當的態度看待物質世界,對於純假設性和主觀的問題毫無興趣。在一次演講中,費曼提出,在發表任何科學結果前,我們應考慮所有自己可能會犯錯的地方。「首要原則是,」他說,「你一定不能欺騙自己--但騙自己是最簡單的事了。」

2

敢說自己傻逼


例如特朗普,美國人罵他,全世界罵他,他不在乎、不掩飾,還狡黠地利用。罵自己傻逼,也是一種撒嬌方式。這方面鋼鐵俠是高手。馬斯克尤擅在推特上撒嬌,例如說起特斯拉SUV的翅膀車門,他發推文稱:「我們正在簡化Model 3和Model S的生產方式。至於Model X……我承認我是個蠢蛋。它的結構太複雜無法進行生產簡化了。」

Tesla的車友群,是我經歷的最奇葩的微信群之一。基本調性就是:我們就是傻逼呀,我們都是小白鼠,哈哈哈!大家其樂融融,對車的小毛病格外能夠容忍;我們都是牛逼啊,你看馬斯克的火箭又發射成功了。

撒嬌是一種強大而隱匿的暴力,哪個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是傻逼呀。

3

不要刻意證明自己牛逼


司馬懿VS諸葛亮,諸葛同學一路都在證明自己牛逼,結果呢?很多時候,牛逼事件只是事後包裝。如果某事業需要連續不斷的牛逼事情發生,才能完成,這事兒其實挺傻逼的。最傻逼的就是為自己的牛逼辯護。例如長期資本,一群數學天才、華爾街悍將、外加諾獎得主,堅信自己模型的正確,結果還是炸掉了。

聰明人證明自己牛逼的衝動,不亞於東施秀自己的姿色。長期資本掛掉後,還是其中的一些人,再次出山,試圖挽回自己的牛逼,結果又炸了一次。

傻逼三定律,附帶十個牛逼指南


4

每天早上起來都是一張白紙


人工智能阿爾法狗下圍棋,牛逼的地方在於,每一手棋都重新思考,一心只當前面的棋都是別的傻逼下的,絕不為其辯護。

有位基金經理講過一個故事:索羅斯給他讓 2000萬美元(當時是很大一筆數目)去投機,他藉此創立了一家交易公司。幾天後索羅斯到巴黎,他們在共進午餐時聊到市場,他發現索羅斯的態度變得相當冷淡。之後索羅斯把錢全部撤回,沒做任何解釋。

塔勒布評論道:索羅斯這類真正的投機者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的行為缺乏路徑依賴。他們完全不受過去的行為束縛,每一天都是一張白紙。

5

路徑零依賴


牛逼零依賴,路徑零依賴。達里歐總結道:不要固守你對事物「應該」是什麼樣的看法,這將使你無法瞭解真實的情況。很重要的是,不要讓偏見阻礙我們保持客觀。

想要取得好結果,我們需要冷靜而不是情緒化。當我看到一些我(或人類)認為是錯誤的自然事物時,我會先假定我是錯的,然後努力弄明白,為什麼說自然如此運行是合理的。某次,索羅斯在談話中表示非常看壞後市,看起來他在市場中賣空。幾天後,市場暴漲,頻創新高。有人擔心索羅斯可能賠錢,問他是否有所損失。

「我們大賺了一票,」索羅斯說:「我改變了主意,不但回補空頭頭寸,還建立起很大的多頭頭寸。」

6

覆盤


圍棋這項活動最牛逼的地方是:覆盤。對於職業棋手而言,輸棋是很殘忍的事情,相當於拳擊手被打趴在地,滿地找牙,回家還沒飯吃。這個時候,雙方賽後還鮮血淋漓地坐在一起,互相分析得失,實在是了不起。覆盤時,大家通常是討論「我走錯的一手」,而不是「牛逼的一手」。

因為某個牛逼招數都對應著某個傻逼招數。這時,分析某一手牛逼,遠不如分析哪一手傻逼有價值。總是顯得很牛逼的人未必真厲害。說明你總是把自己逼到某個絕境,然後牛逼一把。只有傻逼才會經常有這種牛逼。

你看阿爾法狗,幾乎沒有牛逼之手,人類頂尖高手稀裡糊塗就輸掉了。阿爾法狗把覆盤這件事兒算法化了,自己和自己對局,算每一手棋勝率時,同步覆盤,然後不斷調整參數,強化學習。

《原則》裡的可信度加權,找最好的專家,設置權重,評價,調整,亦是類似的算法思路。

這方面,我們也會犯如下錯誤:

1、我們生活的快感依賴於傻逼。因為牛逼的人令自己不舒服。2、選錯專家。有些專家以吹牛為生,毫無見地,又或者過於放大某些事物,以顯得自己牛逼。3、有些事情你必須獨立思考。例如投資。


傻逼三定律,附帶十個牛逼指南


7

別造牛逼黑盒子


如果覆盤是找黑盒子,則很傻逼。例如,因為上場足球賽我們穿了紅襪子,所以就能贏韓國隊,等等。你以為是量子糾纏啊。

所謂迷信,就是用一個黑盒子去解釋另外一個黑盒子,還覺得自己特科學。真理是惟一我們要追求的。

8

能說過去傻逼,絕不承認未來傻逼


牛逼者,雖然對事情則充滿懷疑,骨子裡卻充滿自信。你看馬斯克,經常罵過去的自己是傻逼,但從沒說過自己將來乾的事兒是傻逼。還有,與未來緊密關聯的方面,也不能承認自己是傻逼。

說自己傻逼,和自己幹牛逼事,並不矛盾。天賦之一種,是知道自己牛逼,然後意識到自己傻逼。

9

在邊界內做看起來傻逼的牛逼事


科學精神,就是在某個邊界內,用一種看起來很笨的方法,來幹聰明事。科學精神即「求真」。這是牛人的共同之處。例如科學劃定的區域,與巴菲特的安全半徑,精益創業,快速試錯,都是類似概念。

順便說一下聚焦。聚焦首先是界定邊界,然後在邊界內試錯,然後鎖定焦點。有點像攝影師先把一個區域裝入鏡頭,然後調整焦點。一開始就「聚焦」的,大多是死亡率極高的創業者。

10

牛逼狹路相逢,尤其要說自己傻逼


一般文人相輕,其實牛人之間也相輕,經常互道一聲傻逼擦肩而過。所以乾脆說自己傻逼,就像敵我進桑拿談判,脫光自己,彼此不擔心藏暗器。

最後,這屆江湖很不幸,要到流氓圈裡找高尚人士。比特幣首富錄音洩露,反倒圈了不少高級粉。一些做企業的朋友,以前鄙視他,現在覺得「這個傻逼可交啊」。潛臺詞是,這丫還挺牛逼的。

倒不是說多高尚,至少他不騙身邊人,比起大多數人已經好很多了。江湖大哥固然可憎,至少罩著小弟。而且,這年頭,又有幾人能說點兒真話呢?

告密者才是真傻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