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正安籍清華新生給家鄉學校寫信:一個人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和本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同學,各位叔叔阿姨,爺爺奶奶:

大家下午好!我是李玉嬌,很榮幸代表各位學子與大家分享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與想法。今天我以三個身份站在這裡。我是正安縣中觀鎮晏溪村的孩子,我是貴陽一中2018屆畢業生,我是清華大學2018年大一新生。

我和在座很多同學一樣,經歷了一個非凡的六月。我們用勤奮為劍,努力為甲,披著家鄉人民熱忱期盼所築的戰袍,在高考場上披荊斬棘,一往直前,終得以凱旋而歸。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我們是幸運的,因為這是最好的時代,每個學子都可以平等地通過高考改變命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更進一步。在此我祝賀大家,通過了高考這個轉折點,經檢驗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些。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高考成功,這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但絕非是我們停滯不前的理由。高考不是一個終點,大學更不是安逸享樂的天堂。相反,站在新的平臺,從新的起點出發,如何讓自己真正成為當今時代所需要的綜合性人才,將實現自己的夢想與偉大中國夢結合起來,值得我們思考,更需要我們加倍努力。“厚德載物,自強不息”,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面對更加嚴酷的競爭,希望大家初心不改,奮鬥永遠在路上。

在開頭的時候,我把我的第一身份說成“正安縣中觀鎮晏溪村的孩子”,因為在我心中,我身為一個正安人,中觀人,晏溪人,這是值得我驕傲的身份,我的根在這裡。為了求學,我經常遠離家鄉,但是家鄉從未忘記我,過去的所有歲月,只要我有困難,家鄉都會給予我支持關心,這讓在異地的我倍感溫暖,倍受鼓舞。各級政府的領導也非常注重教育,給我們創造最好的條件,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都說廬山瀑布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這些都比不及家鄉給我們的關懷至微,幫助至極。在座的同學們一定與我有相同的感受。

我們常常說“飲水思源”,一個人無論行在何處,都不該忘記自己的根,不能忘本。我不得不說,我們的家鄉建設還沒有完成,教育資源還不夠完善,還有一些落後的地方,現在正是需要我們的時刻。所有對家鄉及家鄉人民的感激,都應該化作前進的動力,讓我們孜孜不倦,都成長為一個有能力並且人格健全的人,回報家鄉,回饋大家。

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有兩個方面:“走出去”,“引進來”。今天我想把它用在我們身上,我們努力學習知識和技能,不是為了高考考大學,而是為了“走出去”,這世界還有許多精彩等我們開啟,我們不該安於平淡和享樂,也不應該讓這大山限制我們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但是,“走出去”不是讓我們永遠地遠離家鄉,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引進來”,而我們就是“引進來”的中間人。“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強大之後的我們,用自己的知識儲備,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讓更多教育資源得以流入,更多發展機會得以把握。

也許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一個又一箇中觀人,尤其是中觀的青年,都持著建設家鄉的這一份心,那麼中觀蓬勃發展的那一天指日可待。“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今天,在這裡就有這麼多優秀的學子,我相信,大家的表率將激勵越來越多學子奮發圖強,成長為值得中觀人驕傲的一代。

言有盡而情無限。最後,我謹代表所有學子,向關心我們的領導和家鄉人民道一聲誠摯的“謝謝”,向辛苦培養和支持我們的家長說一句“您辛苦了”。

我希望而且我也相信,我們這些大一新生會在未來的所有時間努力奮鬥,不辜負領導們的關懷和大家的期望;祝在場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期望所有的中觀人民都能幸福安康;祝福我們的家鄉正安縣中觀鎮未來蓬勃發展。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