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史書刻意淡化的殘酷:李淵爲何沒聽見幾百米外玄武門的廝殺聲?

公元626年7月2日早晨,剛剛立國不足10年的唐帝國,迎來了一場皇位爭奪的流血兵變。皇城北門玄武門外,秦王李世民親手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贏得了皇位的爭奪。這場深刻影響了唐朝初年政治走向的兵變,史書對其的記載相當詳細,但細細讀來,其中“為尊者諱”的筆法卻是表現得很明顯。

被史書刻意淡化的殘酷:李淵為何沒聽見幾百米外玄武門的廝殺聲?

玄武門兵變主角李世民

史書是否刻意隱瞞了李世民逼宮的細節?

我們先來看看史書的記載:根據史書記載,在玄武門兵變前,太子李建成集團已經逐步佔上風,李世民為了挽回敗局決定搏命一擊,在玄武門殺死了太子和齊王李元吉,之後李世民令手下大將尉遲敬德入宮“擔任警衛”,此時正在宮內划船的李淵,從尉遲敬德那裡得到太子已經陣亡的消息後,不得不立李世民為太子。然而史書中的一個細節卻透露了此事並沒有那麼簡單:

疑點:李淵大清早在距離玄武門不足一公里的地方划船,竟然沒有聽到兵變的廝殺聲?

史載,政變發生後唐高祖李淵正在太極宮內的海池上划船,李世民掌握兵變局勢後,讓尉遲恭入宮,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握長予,徑直來到李淵所在的船上,高祖大驚,問道:“今日作亂的人是誰?愛卿到此做什麼?史書中的李淵似乎對宮外的兵變沒有任何察覺,合理嗎?這顯然不合理,看下面的地圖:

被史書刻意淡化的殘酷:李淵為何沒聽見幾百米外玄武門的廝殺聲?

玄武門兵變幾個關鍵地點

兵變發生的位置在太極宮的北門玄武門,李淵划船的地方在玄武門南面不遠處的海池,根據考古數據,整個太極宮南北寬1492米,這樣算來,最遠的海池離玄武門連500米都不到,玄武門外廝殺了半天,李淵竟然一點都沒察覺到,看來李淵的耳朵不是一般的背啊。顯然,史書對兵變的殘酷性表達不夠,明顯隱瞞了李世民逼宮的真相。

相關記載:

《新唐書·尉遲敬德傳》:“時帝泛舟海池,王命敬德往侍,不解甲趨行在。

胡三省 注引《太極宮圖》:“太極宮中凡有三海池,東海池在玄武門內之東,近凝雲閣;北海池在玄武門內之西;又南有南海池,近咸池殿。”

被史書刻意淡化的殘酷:李淵為何沒聽見幾百米外玄武門的廝殺聲?

玄武門兵變細節圖

​個人認為:玄武門之變,絕不止史書上記載的那麼簡單,僅僅只是在玄武門發生了一場流血鬥毆。玄武門僅僅只算的上一個公開的戰場,事實上還有一個隱秘的戰場,那就在李淵所在的宮內,那裡雖然沒有流血,但空氣中的血腥味卻絲毫不比玄武門淡多少。

被史書刻意淡化的殘酷:李淵為何沒聽見幾百米外玄武門的廝殺聲?

玄武門兵變兄弟弒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