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毒物|隱含著誘惑與危險的它毒shr人

它是從印度傳入我國的一種有劇毒的草本植物,被稱為魔鬼的小號、天使的號角,隱含著誘惑與危險——曼陀羅,茄科曼陀羅屬,又名楓茄花、狗核桃、萬桃花、洋金花、野麻子、醉心花、鬧羊花等

本周毒物|隐含着诱惑与危险的它毒shr人

最早的麻醉藥

據說華佗當年因兒子沸兒誤食了曼陀羅的果實不幸身亡,萬分悲痛,在曼陀羅的基礎上加了其他幾味中草藥研製出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藥,為了紀念愛子,遂將這種藥命名為——麻沸散。

本周毒物|隐含着诱惑与危险的它毒shr人

《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

不論是開刀,還是剖腹,華佗都先讓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覺後,再開刀動手術,這樣病人就減少了痛苦。

本周毒物|隐含着诱惑与危险的它毒shr人

《三國演義》裡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用的“麻沸散”

本周毒物|隐含着诱惑与危险的它毒shr人

最美的迷幻藥

曼陀羅不僅外表誘惑人,其藥性更能迷惑人。

相傳,李時珍對曼陀羅花亦甚是感興趣。在研究其過程中,聽人說此花能讓人手舞足蹈,不能自已。親自做了一番試驗,並把嘗試曼陀羅花酒的情景寫進《本草綱目》:“相傳此花笑採釀酒飲,令人笑;舞採釀酒飲,令人舞。予嘗試之,飲須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驗也。”

本周毒物|隐含着诱惑与危险的它毒shr人

曼陀羅有麻醉的作用,少量服用卻有致幻和興奮神經的作用,讓人失去理智變得瘋狂起來。

據說,抗日戰爭時期,住山東榮成縣南臺據點的日偽軍曾豢養了一批地痞流氓,組成所謂的大刀會。平常經常給這些匪徒喝曼陀羅水,讓他們變得狂躁興奮,認為自己是刀槍不入之人。

本周毒物|隐含着诱惑与危险的它毒shr人

母夜叉孫二孃在酒中加了蒙汗藥

《水滸傳》等文學作品中所說的“蒙汗藥”,其成分就是用曼陀羅花製作的,人服用後,除了發生曼陀羅中毒的典型精神症狀外,可使人的心跳加快,肌肉鬆弛,汗腺分泌受抑制,因此古人將其叫做“蒙汗藥。

本周毒物|隐含着诱惑与危险的它毒shr人

隱含著誘惑與危險

曼陀羅葉廣卵形,邊緣有不規則波狀淺裂,裂片頂端急尖,有時亦有波狀牙齒。新鮮的葉子在受傷時會散發出臭味的麻醉氣味。

本周毒物|隐含着诱惑与危险的它毒shr人

在錫蘭,葉子,莖和果實都被切割在一起,製成用於哮喘的燃燒粉末,在這個國家,乾燥的葉子幾乎專門用於此目的。

本周毒物|隐含着诱惑与危险的它毒shr人

《延禧攻略》中的女主角魏瓔珞因為失眠來到太醫院尋求良方,御醫給她開了曼陀羅葉治失眠。但其全株有毒!含莨菪鹼,藥用主要用於鎮痙、鎮靜、鎮痛、麻醉等,並不能治失眠。

本周毒物|隐含着诱惑与危险的它毒shr人

花萼筒狀,底部稍膨大,和銳角,筒部有5稜角花冠漏斗狀,花白色至乳白色或紫,花在夜間開放,散發出濃郁的香氣,並由夜間飛蛾餵食,人聞多了也會產生輕微的幻覺。

本周毒物|隐含着诱惑与危险的它毒shr人

如雞蛋般蒴果直立生,表面生有堅硬針刺,在成熟時,它分成四個室,每個室都有幾十個小的黑色種子。

本周毒物|隐含着诱惑与危险的它毒shr人

整株植物都有毒,種子毒性尤大,誤食的話有可能讓人喪命; 乾燥和沸騰都不會破壞有毒性質。當攝取足夠數量時,會出現視力模糊,瞳孔擴張,眩暈和譫妄等症狀,有時相當於躁狂,但其作用因人而異。

如果剛好遇到她,可千萬別“醉倒”在她的花下哦!

本周毒物|隐含着诱惑与危险的它毒shr人本周毒物|隐含着诱惑与危险的它毒shr人
本周毒物|隐含着诱惑与危险的它毒shr人

廣州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全國首家融“天然”和“文化”於一體的半敞開式中醫藥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