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浙江海寧,位於錢塘江北岸。海寧觀潮名揚天下,錢塘江的潮水天天有,但只有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這一天潮水最大。

有道是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 除了皮革城,海寧的另一個標誌是大潮。

其實不單錢塘江大潮天下第一,海寧也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著名的武俠巨匠金庸的故鄉就在這裡,從金庸先生的小說中我們不難發現,這裡的美食也帶著一股江湖氣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從武俠小說裡走出的錢塘江鮮


金庸本名查良鏞,生於海寧的名門世家。海寧自古有文脈,金庸的海寧查家,則是這條文脈中顯赫的一環,康熙曾為查家祠堂題:「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錢塘江不僅給海寧帶來了天下大潮的奇觀,也給這裡帶來了最美的江鮮。河蟹、刀魚、野生江鰻、江鱸.....到這裡一年四季都有鮮而肥美的魚鮮品嚐。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 大概是錢塘江洶湧壯闊,常食江鮮的人們儒厚中自有一股俠氣潛藏浮動。金庸祖父就曾經私放為民除害的壯士,作為江湖大佬,金庸把這種俠氣寫在書上,在郭靖喬峰等人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射鵰英雄傳》一開始寫丘處機與江南七怪對陣嘉興醉仙樓,「

醉仙樓雖是尋常酒樓,卻是蘇軾題字,酒是紹興名釀女兒紅,還有時令肥美江鮮」。

這江鮮,便是嘉興海寧最珍貴的時令食材了。

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鄭板橋筆下的鰣魚可稱得上是錢塘江最值得期待的口味。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 鰣魚肥而不膩,口感奇鮮,它和河豚、刀魚並稱為“長江三鮮”,清蒸鰣魚在1956年還被認定為36道杭州名菜之一。圖源微博@lomoko。

如今由於過度捕撈和汙染嚴重,鰣魚在錢塘江邊也很少能捕撈到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大的遺憾。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 錢江鱸魚久負盛名,最江湖的做法便是不著一點調料,清水白灼,原汁原味,吃起來肉質肥嫩,刺少味鮮,再加上一斤黃酒,撲面而來的就是一股江湖情義的暢快。

正值九月,鯽魚的味道時下最肥美。

一條錢塘江鯽魚最好的歸宿便是走進海寧人家的餐桌上,鯽魚在海寧最為常見,燒法也最多。清蒸、蔥燜、紅燒、豆腐燉湯……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 鯽魚豆腐湯也是海寧一絕,原汁原味的豆腐鯽魚清燉即可,一點多餘的材料都不需要多放,蹲的潔白的鯽魚湯連刺似乎都融化了,一口氣能喝它兩大碗!

海寧人愛江鮮,愛到做的方法五花八門,愛到每逢時令都懂得吃不同的江鮮,這是錢塘江給海寧人民的熱愛。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 老辰光,海寧人是守著日子吃魚的:正月菜花鱸、二月刀魚、三月鱖魚、四月鰣魚、五月白魚、六月鯿魚、七月鰻魚、八月䰾魚、九月鯽魚、十月草 魚、十一月鰱魚、十二月青魚。

當年丘處機宴請江南七怪備下的鮮美鱸魚,想必也是金庸老先生對錢塘江江鮮的一種掛念吧。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陳家洛念念不忘的點心


江南人民怎麼會有不愛點心的呢,沒有一種甜到心裡的味道,也好意思說是浙江人?

沒有一個海寧人不愛吃點心,金庸先生也是一個點心瘋狂愛好者。

《書劍恩仇錄》中寫到陳家洛回到朝思暮想的海寧家裡,也有一段:”銀盆中兩隻細瓷碗,一碗桂花白木耳百合湯,另一碗是四片糯米嵌糖藕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 陳家洛離家十年,日處大漠窮荒之中,這般江南富貴之家的滋味今日重嘗,恍若隔世。他用銀匙舀一口湯喝,晴畫已經將他辮子打開,抹上頭油,用梳子梳理。他把糖藕中的糯米球一顆顆用筷子頂出來,自己吃一顆,在睛畫嘴裡塞一顆。

是的,海寧人回到家裡第一件事就是吃點心,別的事都先放著一邊,髮型隨便亂,老子看都不看!

桂花糖藕,江南小孩從小吃到大的點心,那一口軟糯香甜下去,大概是年少的甜味。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 聞鼙鼓而思良將,見故劍而思舊人。我猜金庸先生那時候一定把自己當成了陳家洛,他想到的,一定是那座溫柔的小城。圖為南關廂。

想起鹽官鎮上的青石路,想起年少時吹過南關廂的穿堂風,想起那座城市浸到心裡的味道。

京粉、鍋貼、湯包、粽子……海寧的點心足足可以寫一個報菜名了,但究其根源,海寧的點心小吃其實在江浙並沒有太大的特別

除了京粉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 京粉,這種小吃是海寧特有的,當地人叫「京粉頭」,做法是將粗的短線粉煮爛,用小火煨在爐子上,上桌以前,用漏勺裝上大半碗,加上高湯,然後再加上如榨菜末、豬肺末、豬心末、牛肉等配料,攪拌而成。圖源微博@南派阿北

一碗京粉上桌,狠狠攪拌幾下,讓底下的調料和豬油均勻融化,再嘗口熱乎的肺心湯,哇,老鮮颳了

湯包,大江南北都有,但獨獨海寧湯包十分特別,皮薄餡大,十分精緻,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湯包,海寧湯包用發麵做,呈半透明狀,味道極為豐富。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 咬上一口,甚至不用你吸,湯汁自然會進入你嘴裡,再調上點蘸料,嚯,這一天都精神了!

海寧湯包還有一點特別,買回家吃肯定不香,最好是在早餐鋪,剛出爐的時候來上一客,就著熱呼呼的鹹豆漿,自己調點兒醋辣蘸醬,聽著周圍熟悉的大爺大媽嘮著家鄉話,那才算是正經的

海寧湯包

海寧的特色小吃,還有眼鏡糕,一般都是豆沙或者鮮肉餡的,甜甜糯糯的,恰到好處,像極了江南水鄉走出的姑娘。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 這種糯米做的糕點在江南比較常見,一般叫做“方糕”,唯有在海寧叫做“眼鏡糕”,這是在清雍正年間李衛來海寧修築海塘時命名的一種小吃。

金庸有多愛這家鄉的風味呢?書中有名的江南美食,都是頂好看的女俠做出來的。

那姑蘇燕子塢劃出的一葉扁舟上,阿碧不就是帶著幾樣江南的糕點嗎。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海寧的面來自江湖


在早期的tvb劇中,經常會有江湖大哥在麵館談生意的情節。似乎那種江湖氣只有在稀里嘩啦吃麵條的時候才迸發的淋漓盡致。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麵條也不鮮見。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書劍恩仇錄》中,乾隆被困在西湖邊上的六合塔裡,餓了兩日兩夜後。(乾隆)正在胡思亂想,忽聽得一陣唏哩呼嚕之聲,細細聽去,原來是監守者正在吃麵,聽聲音是兩個人,大口咀嚼,吃得十分香甜。他折騰了一夜,這時已感飢餓,面香一陣陣傳來,不覺食慾大起。

這碗乾隆皇帝都忍不住食指大動的面就是蝦爆鱔面了。

錢塘江一帶盛產鱔魚,淡水河蝦並不多,因而物以稀為貴,漁民們為了推銷鱔魚,就將鱔魚與河蝦搭配出售。

這麵條最早是奎元館發明的,最初的麵條是蝦面,選用河蝦爆炒加在面裡。由於漁民搭配出售河蝦,就增加了鱔魚。這便有了最早的蝦爆鱔面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 海寧的一種蟹面。

大概是錢塘江水煮過的面異樣好吃,雖然是南方,但是沾染了江潮意氣的海寧人最愛的主食卻是一碗麵。

70年代,金庸回大陸後曾連續三天光顧杭州一家老字號麵館,什麼菜都不要,就吃蝦爆鱔面。澆頭蝦仁鮮嫩、鱔魚香脆,吃到高興處還欣然題詩。

由此可見,海寧人對於那碗來自江湖的麵條有多熱愛

海寧人的面和江浙大部分地區一樣,重澆頭,面本身並沒什麼特別之處。但單單是錢塘江鮮做成的澆頭,就足夠讓人食指大動了。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 能把簡單的麵條做的深入人心,也絕非易事。食材的新鮮度和手藝都必須要跟上才行。有時候越是簡單的調料,越能勾勒出不平凡的味道。一如這道老饕都愛點的三鮮面。圖源微博@-我是王三胖。

海寧人愛吃早面,是要搭配早酒來喝的,與普通面不一樣的是,「早面」的面和料是分開的,配上豬肝、卷子、黃鱔……一碗碗熱騰騰的面就出鍋了。

海寧的麵館也像是沾染了武俠的江湖氣,經常可以看到麵館門口掛著免費供環衛工人喝麵湯的招牌。

海寧人不太喜歡去連鎖的看起來就高大上的餐廳吃麵,就喜歡那種犄角旮旯,做地道海寧味的麵館,鹹菜肉絲、魚片面、鱔腰面……


海寧,錢塘江邊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味


▲濃油赤醬,爆魚、蝦仁和青菜一起爆炒,麵條不生不過,口感上偏甜,呼哧呼哧很快下肚,既飽腹又滿足。炸得很酥的爆魚,幾乎蓋滿了整碗麵的二分之一。圖源微博@-我是王三胖。

用海寧話來說就是:拍巴掌也不放!

秋風吹進了雙耳,海寧人日復一日的吃著普通的麵條,美味的江鮮,酒足飯飽再吃上幾塊點心。那大概就是海寧人的江湖味道。

最江湖的味道,在錢塘江邊,在海寧人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