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不喜歡的那一個?

一隻安靜平頭哥


這種現象真的很普遍,十個指頭總有長短,難得一般齊的,一方面,大小先後有不同,一方面父母真的喜好偏心不公,也有各人立場,看問題角度不同而形成的,造成的原因必是多樣的,不是單一的。

愛哭的孩孑有糖吃,老實的孩子多吃虧,孝順實幹的往往不會說,會說的多不會幹。人都有好捧不愛被責的特點,上了年歲的人就更突出,實話實說常不受喜歡,付出越多越不討好,曲意逢迎,謊話連遍,會哄會騙的卻是得寵愛,孝順的愛管事兒,更易被評說不討好,不做事的,只會哄哄蒙的卻得褒獎。老人形成了固定思維,總有細婆煮飯燶燶香的偏心,不喜愛的那個怎麼做都是不討好的,喜歡偏心的那個做得多不好,也是好的。父母不公,過分偏心溺愛是主要的一大原因,兒女自私,各打小九九也是一大因。兒女多的,父母往往偏愛溺小的,對大的卻嚴要,結果就出現兩極端,大的怎麼孝順多做,也不落好,小的被偏愛溺愛嬌慣了,根本不知孝不去孝也不今被責備,如此的事,在千千萬萬家庭中,實在太多了,我見過不少,我的父母也是如此。





樹德漢碩


說一個昨天看到的真事吧,正好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老家大娘有兩個兒子,也就是我的大堂哥、二堂哥。大哥在杭州開公司當老闆,二哥在家裡做點小生意一直沒啥起色,屬於半玩半掙錢的性質。這是家庭基本情況。


半個月前大娘頭上長了帶狀皰疹,在鎮衛生院、縣醫院一直沒看好,二哥就給在杭州的大哥打了電話,大哥當天就風風火火地趕到家,第二天就開車從老家把大娘帶到了省會,然後直奔省人民醫院。


大哥託人找了專家,從就診到住院到各項檢查一路多加關照,又說趁著這個機會,把大娘長時間的慢性胃病好好治治,又在醫院附近找好了賓館,說是哥倆一替一天在醫院照顧著。而二哥呢,一會上個廁所去了半小時,回來就在病床邊看手機,說去吃飯,在網上看到附近有一家好吃的,明明5分鐘的距離,卻吃了1個多小時才回來,問他,他嬉皮笑臉地說“走錯路了,走了半小時才重新找回去。不過飯是真好吃啊。”


我明顯看出大哥臉色不好,質問二哥為何去了那麼久,還跟我說“你看你二哥搞笑不搞笑,一頓飯1個小時”,語氣中帶著抱怨和不滿。我隱約覺得兄弟倆之間有一些矛盾,但二哥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在旁邊無所謂的樣子。


晚上一起出去吃飯,我剛要給大娘夾菜,大哥立刻說:“那個菜你大娘不能吃,我給她叫了***菜,一會上來”,再看二哥,自顧自地喝著酒、吃著菜。大哥又開始說話:“真能喝酒啊。”語氣中滿滿的嘲諷,讓我這個堂妹都覺得有點尷尬。我不太明白,幾年不見,為什麼現在大哥這麼嫌棄二哥呢?


吃完飯我們回去,由於不太遠所以我們是走路。路上二哥突然說:“媽咱們先去賓館歇一會唄,我想洗個澡。”但大哥說,能在醫院就在醫院,萬一有不舒服呢?要洗你自己去洗!


然而這個時候大娘說話了:“**(二哥的名字)要洗澡,那就過去唄。”二哥像贏了一樣笑了,大哥也笑了,無奈和失望的那種笑,然後扭頭就是一臉的不甘和微微的怒氣——我瞬間明白了,明白了大哥為什麼總是言語之間奚落二哥。


我們繼續往賓館方向走,但到了一個小路口,一陣風吹來,大娘頓時頭疼起來,險些站不穩,疼得喊了起來。大哥喊道:快扶咱媽回醫院!還洗什麼澡!


大哥說完那句話,扔下我們就走了。我猜想他是有點生氣了吧。



回到這個問題上,“為什麼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不喜歡的那一個?”


在我看來,大哥要能力有能力,孝順父母的物力財力實力也有,然而他對父母的給予還不及弟弟對父母的一個請求,好像是你幫助我們是應該,而老二向我們索取也是應該。這落差未免是太大了。但二哥“致勝”的法寶是什麼?是陪伴——他常年在母親身邊。


人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更何況我只是一個旁觀者。我替大哥感到委屈,但又能理解大娘喜歡二哥。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可能就是如此微妙又複雜吧。


智匯魔方服務號


我們兄弟三人,我和老三長期在外打工。老二是教師,離父母最近。我父母以前很苦,所以近十幾年幾乎年年生病。父母看病住院,全是老二負責。老二對父母出錢最多,出力最大,應該是最孝順父母的。但有時父母找他時,父母等的時間多了一點,或者有時老二心情差一點,說話有點不中聽,父母都會不高興。父母對我很好,我的話在他們面前起作用。由於我說服了父母,父母現在對我們兄妹四人都很好。我和老三十分感謝老二的付出。

父母與子女之間也需要理解和諒解,受寵的子女要做好溝通工作,消除誤會。兄弟姐妹團結友愛,父母與子女融洽親切。父母心情好,身體好,兒女工作順利,收入好,這日子多好。


ZHANG510321


最孝順的那一個,做的最多,失誤最多,父母越容易得到,那麼嫌棄越多。孝順少的那個,因為平時對父母的好有限,所以父母會記住他的好。孝順多的哪個,給的太多,父母不以為然,所以父母嫌棄越多


康清調理


六個指頭有長短,就是孩子都孝順,也會有優劣之分的。

但是,對於父母來說,對於孩子的評價,往往適得其反,誰最孝順誰落的不是就最多呢?這是因為:

一是最孝順的孩子沒事有事總是往父母家裡去看看,也不在乎老人說些什麼。所以老人有什麼不高興的事,總是發洩到他的身上,顯的不孝順一樣。而不孝順的孩子平時就不怎麼登門,如果你嘟囔他一會,說不定十天半月的不離你了你還敢說他們不沾弦嗎。

二是老人家裡有活,誰孝順誰幫忙。乾的好了應該的,乾的不好說你不好好幹,落下話把子讓父母數落。不孝順的有活也不幹,也就沒有了幹好幹不好的事兒,所以反倒落不下不事,顯得倒是好孩子了。

三是孝順孩子沒事跟父母拉拉家常,逗父母開心,但有時候會適得其反,言差語錯的惹到了老人,反而會嫌你貧嘴。不孝順的孩子很少找老人嘮嗑,偶爾有一次也是淨找好聽的說,不惹老人著急。所以反而得到老人的讚譽。

四是孝順孩子不敢跟父母吵鬧,怕惹老人生氣,所以會逆來順受。父母知道說他沒事,就會說長道短,埋怨批評。不孝順的孩子不等老人說道,就已經急不可耐了。那敢有半點怨言,因為怕人家就不敢說人家,就顯得他們好了。

其實老人也知道誰好誰壞,只是孝順的孩子能受氣,才可以骨頭裡挑出刺來。而對那些不太孝順的孩子,就是敢怒不敢言了。




民諺民俗民間故事


君不見,常有做慈善者報怨和罵娘,……扶不起的阿斗。……。捐款帶有附加條件,往往是,你不情他不願的。若是無條件的獻愛心,捐款助人,把善仁義德之行看做是快樂就不會有各種不滿的情緒了。大善人槽德旺給某貧困山區的農民捐款,分到各家各戶就很少了,有的家庭買農藥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有的準備交學費,結婚,修房,養植…。也有個別家庭,拿錢喝酒了,引來一片的置疑聲和罵聲。記者問槽德旺,對於拿到愛心捐款不珍惜,買酒喝,買肉吃的,你怎麼看。槽德旺平靜的說,很正常,他們很長時間喝不到酒,吃不到肉,有了點錢,改善一下,高興一下有什麼不可以的,我們捐款不應附加任何條件,兩者都高興才對!美國在世界上為了拉攏一些國家,施以一定的援助,都是有符加條件的,支持我,入盟,給我各種經濟利益,聽美國的指揮和擺佈……。結果是形成了奴隸和奴隸主,孫子和爺爺的不對等不平等,被管束,被宰割的局面,自然不是你情我願的,矛盾不斷。

孝敬父母,每個兒女都應從兩方面高度認識和理解:

1,孝敬(孝順)父母是晚輩的責任和義務。父母生養我一回,我送父母孝和順。多問候,多關懷,多給予,多尊重,多體貼,多美言,多愛戴,多伺候,多忍受,多忍耐,多付出。……。

2,傳承與接續。養兒防老,父母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未來,孩子給父母一個幸福的晚年。孩子對父母老人的孝順是無形中的老師,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孫兒輩。要想兒女晚年幸福,一定要為孫子孫女做好表率,行好春風,必然會喜獲秋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上樑正當,下樑不歪。

從這兩點上來說,兒女養老應該應份,責無旁貸,無可推卸!所以,要理智的看待,精心的伺俸,無怨言的陪伴。這樣就能做到盡職盡責,毫無怨言,無認何符加,更沒有攀比和爭利。兒女們都這樣想了,這樣做了,也就沒有矛盾和爭端了。有的只是同心協力,互相體量和支持,不計較個人得失,各盡其孝,比的是誰做的更好。

有些兒女對老人無能,無責,打罵,偏心,不公,……,不滿,且懷恨在心,找原因理由,總是抱怨出了力,費了心,得利少,吃了虧。這樣想是極其錯誤的,要有遠見,有度量,有道義,有擔當才行。能養十個孩子,不養一個老人,是過份的自私自利,心中無他,只有唯我,不甘心,不情願,不自律,不思進,不自立,不自強。不是誰都欠你的,而應該是知恩圖報,高姿態的認為我欠別人很多很多。只有,也只有這樣才能不計得失,大度為人,令人敬佩,做好自己,兄弟姐妹孝與不孝是他們的事,得沒得利又能如何,大人不記小人過,宰相肚裡能撐船。甘心情願,於心無愧,做個堂堂正正,名副其實的孝順兒女。

孝老是付出,更是感恩,需要耐心,毅力,態度,覺悟,情素,能在前述兩條的基礎上堅持到底,就一定會吃得好,睡得香,無驚擾,心安理得,問心無愧,和諧安祥,不生支節,不結怨恨,不結仇恨……,有的是家和萬事興,有的是親情,友情,愛情,情情溫暖深厚。當兒女這輩老去之時定會收穫滿滿的幸福,更能心靜如水,無怨無悔。

堅定的相信,好人定有好報。


實言守真


孝順的兒女往往性格懦弱,體諒成了懦弱,往往因為愛,逆來順受,成了懦弱,這就是人性。光看到某些人的不易,那些踏踏實實生活,逆來順受,一步一腳印生活的親人,漠漠無聞的奉獻著自己的熱血的親人,就容易。那些不易之人都是些攀比心重,慾望強烈,為非作歹之輩。那些人總覺得自己最不易,其實是不守本分之輩。父母對待兒女如此,對待親戚也如此。這只不過是父母們養成的習氣,難改,慣性思維,偏執想法。


麥田中的稻草人885


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原因首先是沒有弄清楚什麼是孝順!答案裡很多都說一個孩子怎麼怎麼又是給錢又是鞍前馬後等等,但是你沒有看到,那個孩子往往是常年不在身邊,沒時間陪伴老人(某些有男女性別之見的老人除外)。

其次老人會對那個在家陪伴自己,同時又條件不是很好的孩子好一點,遷就一點。


神采奕奕迤邐而行


我贊同,我們家也是這樣,我爸兄弟五個,我爸是老大,也是最不受歡迎的一個,但是最能吃虧和最孝順的一個,家裡🈶好吃好喝的,爺爺奶奶就說弟弟在長身體,給他們吃,家裡🈶重活,就是弟弟們還小幹不了,後來我爸爸結婚生子,家裡所有活,就我爸我媽幹,我爺爺奶奶說最多一句就是,長哥比父,長嫂比母,到後來二叔三叔都結婚了,到分家的時候了,爺爺奶奶更過分,就只把我們分出來,就分給我們一間房子,那個時候我幾個月大,我姐三歲,爺爺還說,都是女娃,一間房夠住了,後來我爸為了養活我們學了木匠,沒有幾年我們家生活改善了,蓋了三間房子,是我們哪裡最好的房子,爺爺奶奶又經常去我們家,說你當哥的,長哥比父,生活也寬裕了,你弟弟小孩還小,你當哥多幫幫,為這我爸我媽吵過好多架,當時我不明白,為什麼爺爺一去我們家,我爸我媽就吵架,後來長大了,爺爺奶奶年齡也大了,我們家又都是女孩,更偏心裡了,從我記事重來沒有吃過奶奶家的飯,以前還恨爺爺奶奶,都是孫子,為什麼待遇不一樣,農村的重男輕女嚴重,也不能怪爺爺奶奶,現在爺爺奶奶都過世了,


maomao8557


這個完全是誤解,因為父母不喜歡的子女後來對老人很孝順是因為這樣的例子容易被傳頌,也容易讓人津津樂道,然而讓人們印象深刻,對父母孝順的孩子毫無疑問是與父母血肉親情的人最多,這難道還會有疑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