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是這樣的東北!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裡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

——《松花江上》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松花江畔,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樹瓊花滿目春。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對於很多人而言

東北的印象或許來自於這些詞彙:

黑土地上的超級糧倉

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

中華民族的工業搖籃

當然

還有在哪兒都能聽到的東北話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看中國雄雞版圖

東北昂首挺立

地位舉足輕重

東北地區

是中國的一個地理文化大區和經濟大區

不是行政區

今天指的是

黑、吉、遼、

內蒙古東部和河北北部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而“東北”一詞

最早發見於《周禮·職方氏》

“東北曰幽州,其鎮山曰醫巫閭。”

《山海經》中,“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

新中國成立後

這片土地在戰後的廢墟上重新甦醒

並寄託著一個國家望眼欲穿的期待

在中國發展的歷史軌跡上

東北作為共和國之子

做出了巨大的奉獻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20世紀七十年代,大慶油田鑽井工人在嚴冬裡進行作業。 新華社照片

如今

站在這片土地回溯

東北記憶

如同奔湧在國民血液裡的松花江水

一刻未曾停歇

1

印象中的東北風光

站在長白山巔

看茫茫林海

皚皚雪原

這裡曾是無數國人的夢想之地

從北極村到烏蘇鎮

從牡丹江到紅海灘

長風

吹過15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雨露滋潤著這裡的一草一木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大興安嶺地區和俄羅斯交界的黑龍江沿岸風光。新華社記者 王凱攝

記憶中的東北是

天下糧倉、綠色海洋

黑土殷實、稻穀豐碩

林木叢生、百鳥爭鳴

現代農業的壯美圖景

徐徐展開

清脆婉轉的生態之歌

千迴百轉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在吉林省吉林市萬昌鎮,家庭農場的稻田一片金黃。新華社記者 許暢攝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烏裕爾河下游的湖沼葦草地帶,是丹頂鶴的樂園。 新華社記者 王凱攝

記憶中的東北是

冰雪王國、運動天地

每年冬天這裡都會建起

一座座冰雪城堡

流光溢彩、夢幻如畫

雪上的激情

水中的動感

在這裡一起奏響“衝浪”的快樂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遊客在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松花江畔觀賞霧凇景觀。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在冬天

很多南方小夥伴

不遠千里來到這片冷颼颼的黑土地

只為看一場零下30攝氏度的雪

感受一回清凌凌的霧凇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園,遊客們在園區內玩賞冰雪。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我國最北專業滑雪場——大興安嶺映山紅滑雪場開啟滑雪季。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不過

有一個善意的提醒

在東北的室外

千萬不要用舌頭舔冰凌柱

2

印象中的東北工業

站在工業區裡

整齊劃一的廠房

來往不停的貨列

工業的氣息和脈動向你撲面而來

在共和國的記憶裡

當百業待興之時

東北以“共和國長子”的身份

擔起了工業建設的重任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航拍哈爾濱著名“三大動力”路附近的裝備製造企業廠房和建築。 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

1956年

被毛主席命名為“解放”牌的第一輛汽車

在長春試製成功

首批12輛解放牌汽車緩緩駛下裝配線

這結束了中國不能批量製造汽車的歷史

歲月流轉

記憶中的一汽在歷經數次升級改造後

成長為年產銷300萬輛級的

國有大型汽車企業集團

昔日的“第一”汽車廠

如今依然跑在“第一”陣營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在長春一汽紅旗工廠,工程師們商量汽車檢修方案。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東西長4公里

南北寬2公里

垂直深度300多米

記憶中的海州露天礦

如同一座巨型地下峽谷

橫臥在煤城遼寧阜新的南端

見證了共和國大工業時代的壯美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海州露天煤礦曾登上了1960年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五元鈔背面。圖片來自網絡

而今

海州露天礦被改造成礦山公園

國家投入巨資

在這裡恢復植被、治理汙染、建設博物館

打造地質環境科普

礦山知識擴展

能源利用歷史等的教育基地

海州露天礦當年為國出力

如今又重煥青春洋溢

向國人講述奉獻的故事……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露天礦山“變”公園,無人機攝的遼寧阜新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攝

回望東北工業

第一輛汽車

第一爐鋼水

第一艘萬噸輪船

第一臺1150毫米初軋機……

在東北這片美麗的沃土上

曾經誕生了數不清的“新中國第一”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我們也要看到

過去的東北地區工業結構比較單一

傳統產品佔大頭

但東北老工業基地蘊藏著巨大的能力

就看如何繼續挖掘潛力

促進轉型升級

在對接新一輪東北振興中

傳統老工業基地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瞄準高端裝備製造和高技術產業發力

通過優化政策供給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等舉措

為東北製造注入新活力

誰說東北經濟搞不上去?

我們不服氣

3

印象中的東北味道

站在東北的市井小巷

城市的味道、獨特的小吃、地道的食材

便會將你的記憶定格

哈爾濱的紅腸

長春的醬骨棒

瀋陽的不老林糖果

還有那酸甜口的鍋包肉

李連貴燻肉大餅

西塔的醬湯

都能喚醒你的味蕾

駐足停留嘗上一口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冰上美食夜市亮相哈爾濱。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夏日傍晚

三五個好友相聚

在街邊支起小桌

擺上啤酒

擼幾把烤串

配上“花毛(花生和毛豆)一體”

一天的忙碌和勞累

就在歡聲笑語中消逝得無影無蹤

在東北

人們常說

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燒烤搞不定的

如果有

那就兩頓!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一位小朋友在集市上的攤位前等著吃烤串。新華社記者 張楠攝

在東北

還有凍梨和凍柿子

是很多人心心念唸的童年記憶

在那個年代

人們習慣將水果放在屋外冷凍貯存

待食用時放入水中

捏碎包裹在周圍的小冰屑

便可以一飽口福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黝黑的凍梨、鮮亮的凍柿子,仍是東北人趕集的必備年貨。 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不過東西好不好吃

畢竟還是眾口難調

但要是論菜量

東北如果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如果你去東北做客

肯定見識過比鍋還大的盤子

比臉還大的碗

好不容易快吃光了

好客的東北朋友

一定會再整幾個菜

一邊整一邊說:

你咋吃這麼少呢

4

印象中的東北文化

出了山海關

就覺得自己身邊都是小品

似乎每個人都會哼上幾句二人轉

二人轉

植根於東北民間文化

自草創至今

大約有近300年的歷史

屬於走唱類曲藝

其主要來源是東北大秧歌

和河北的蓮花落

東北人說:

二人轉是“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

二人轉的根

紮在東北農民的心裡

無論是在田間地頭

還是茶餘飯後

只要大家有了興致

邊說邊唱,且歌且舞

所以在東北

有“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的說法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如果你是一位資深粉絲

便不難發現

四大評書名家——

袁闊成、田連元、單田、劉蘭芳

全部出自東北

不用驚奇

評書是新中國經濟建設的火熱時代裡

東北對全國的一份文化饋贈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東北評書

興盛於鞍山、本溪、瀋陽等重工業城市

講述者以普通話為基礎

頗具豪放、質樸、熱烈、明快的風格

《三俠五義》《英雄兒女》

《隋唐演義》《楊家將》

英雄故事

蕩氣迴腸

前些日子

單田芳老先生也離我們而去

但我們仍能在電波中

聽見那一聲熟悉的

下回分解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觀眾在遼寧一家茶館中觀看評書表演 新華社發 龍雷攝

東北

還是新中國電影夢開始的地方

第一部木偶片

第一部譯製片

科教片、長故事片……

作為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孵化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

多個第一

從《上甘嶺》到《英雄兒女》

從《劉三姐》到《白毛女》

記憶裡陪伴你的那些英雄形象

都從這裡走出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長影舊址博物館,新中國電影夢開始的地方。 新華社記者 許暢攝

5

印象中的東北話

提到東北人

每個人的朋友圈裡

都有幾個東北老鐵

操著一口"風靡全世界"的東北話

從小品、二人轉、影視劇演員

到遊戲主播、網絡紅人

都有東北人的身影

最具標誌性的

也是他們的口音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形象生動、通俗易懂

天生自帶笑點

只要一張嘴你就想樂

最主要的是有感染力

無論東北人去哪

都改不了口音

還能帶動身邊一群人“跑偏”

在東北

有一種可能叫備不住

有一種不可能叫夠嗆

有一種憤怒叫急眼有一種喜歡叫稀罕

在東北

有一種聊天叫嘮嗑

有一種疑問叫噶哈

有一種不著急叫趕趟

有一種不耐煩叫磨嘰

在東北

有一種地方叫那嘎達有一種農村叫屯子

有一種特殊的路叫隔路

有一種設施叫馬路牙子

還有一種母愛叫東北媽媽

媽我想買手機!

我看你像手機?

媽我想吃雪糕!

你看我像不像雪糕?

如果你實在學不會

只需要記住一個字

——整

你整啥呢

我給你整點吃的啊

咋整

這事兒整的

“我要給你整個世界。”

“那你整吧。”

其實

東北人的性格

就藏在東北話裡

簡單形象的表達

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

代表著直爽、幽默、樂觀的天性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北!

東北

就是一片廣袤可愛的黑土地

那裡天地廣闊

物產卻很豐富

那裡天寒地凍

人卻熱情似火

那裡曾負重前行

那裡又重新出發

關於東北的印象

說不盡也談不完

有機會

記得帶好羽絨服一路向北

聽聽他自己怎麼說

在評論區

寫下你的東北印象

東北小布幫你上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