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生尋訪「二汽」老一輩建設者 重溫二汽歷史

湖北大學生尋訪"二汽"老一輩建設者 重溫二汽歷史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如今的生活並非輕而易舉,是無數中國建設者的默默付出,用血和汗一點一滴鑄成。曾經滿腔熱血為新中國發展奉獻自己的青年,如今也變得雪鬢霜鬟。即使時間在他們身體刻上深深的皺紋,如今也無法改變他們奉獻祖國的決心。 為了追尋艱苦歷程,探究二汽發展歷史。7月8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微草"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隊長帶領下,前往位於十堰市青年廣場的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設備公司,尋訪"二汽"老建設者。

湖北大學生尋訪“二汽”老一輩建設者 重溫二汽歷史

陳立民老人講述故事。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徐子笑 攝

"只有經過層層選拔才能來到十堰" 陳立民,今年78歲,於1969年由"湖北獨立師"轉至十堰市,在"二汽"奉獻了大半輩子。當團隊成員問道,條件如此艱苦,為什麼還要選擇來這裡?他滿面自豪的說:"那可不是誰想來就能來的!是需要經過申請層層選拔才能到這裡。"從話語中隊員聽出,他對奉獻祖國的決心並沒有因為時間而絲毫退卻。

湖北大學生尋訪“二汽”老一輩建設者 重溫二汽歷史

隊員們與老建設者的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徐子笑 攝

"國家有難,我們應當為祖國奉獻力量" 劉農林,今年76歲,湖北襄陽人。"別看現在十堰市發展的好,69年那時候都是大家用手推車,用肩膀,一步一步把設備從鄖陽縣扛來的。"十堰市處於山區,到鄖陽有四十公里的路程,一去一回就是一整天。劉老說:"現在回想起來挺開心的,我也算是為中國做了些有意義的事兒。" "你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把中國變得更加強大,只有中國強大了中國人才能更幸福。"——在接近尾聲時,陳老語重心長得告誡團隊的成員們。 "滄海桑田,中國已經摘掉了貧窮的帽子,但我們不能忘記曾經為國家進步而默默付出的人們。我們應當接過他們的旗幟,努力學習。在不久的將來,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團隊隊長黃旭波這樣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