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後的芳村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山竹”雖然已經離去,對於芳村眾多茶商來說,教訓極深。芳村這些年來,水災火災不斷,不得不說已經直接反映出了一個極為嚴峻的問題,大多數茶商、管理方防災意識非常意識不強,甚至為了追求便利或者降低經營成本,導致大多數倉庫安全不達標。除此之外,

市場的管理方責任重大,平時不但沒有合理引導,嚴格規範管理商戶,在臺風來臨之際做出的反應只能說未能稱職。


“山竹”後的芳村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有人說,敬畏自然,這次芳村水浸是在劫難逃。因為芳村區域本身就處於較低的地勢,周邊河道眾多,直接連通珠江,颱風“山竹”引發的珠江江水倒灌,加上臺風天帶來的短時間巨大降雨量,導致芳村茶葉市場盡受水患劫難。這麼說,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深思卻並不能讓人信服。

山竹來臨之前,從各大媒體層面都已經做足了宣傳預警,筆者的手機收到的預警短信不下於10條,微信、電視等各種渠道都可以獲知此次颱風的是正面登陸廣東,帶來的破壞力不容小看,各級政府都已經嚴陣以待,可以說是提前做足了準備。面對來勢洶洶的山竹,部分茶商卻仍然沒有加強防範,特別是一樓檔口的茶商,面對如此超強颱風,竟然將“防患於未然”這句通俗易懂的道理拋在了腦後。


“山竹”後的芳村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行業人士都知道,這是芳村近期以來的第二次水浸,茶城管理方恐怕也難咎其責。既然芳村已經被淹過一次了,排水系統必定是存在問題的,為何在上次水浸之後至今仍然沒有采取疏通措施,更何況在“山竹”來臨之時,管理費為何沒有吸取上次的教訓,提前與商戶進行溝通,告知其存在水浸的危險。只能說,僥倖逃避心理害了大家。

確實,天災無情。近年來在芳村頻發的各類災害,受損的不只是茶商,還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行業。但偏偏在這個時候,有不少人確是“看熱鬧不嫌事大”,有人竟然在朋友圈發文,建議茶商朋友儘快將水浸的茶葉烘乾,低價處理將損失降到最小。這樣看似“聰明”的做法,實則是對行業深深的傷害。現在已經有輿論開始擔心,水浸後的茶葉會不會從芳村流通到市場了,這個時候千萬留意這些行業公敵,不能讓這些人壞了整個行業。

還有部分自媒體嚴重造謠,不管是水災還是火災,動不動就“芳村損失上百億!”,為了博眼球,將數據不斷誇大,雖然騙取了閱讀量,營造了轟動的宣傳效果,殊不知,這樣做將嚴重損害行業公信力。

在災害面前,不信謠,不傳謠!只能說,部分行業人士在這方面是相當幼稚。

事實上,這次芳村水浸,並非大面積全部水浸,部分意識較高的茶商,早在臺風來前,就做好了安全防範措施,或已將名貴茶葉轉移,幾無損失;而筆者熟悉的某個茶城,早年經常水浸,經過市場管理方的疏導下水管道,這次也是毫髮無損。這些充分說明,芳村防水浸,非不能也,而不為也。


“山竹”後的芳村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理性應對災害,提升茶葉倉儲條件,提高風險意識,妥善扔掉水浸的茶葉,才是至關重要的。千萬不能讓這樣教訓再次出現了,更不能在災後發酵行業不利的消息,以免雪上加霜,波及無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