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以后特价的国际机票会越来越少了

有消息称从今年10月1日开始,我们国家将逐步打破过去一条远程国际航线由一家航空公司承运的规则(目前大部分航线,我们都是一条远程航线只有一家国内航空公司承运),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很有可能我们会看到在不久之后,比如在上海往返巴黎的航线上,除了有法航外,还有国航,南航,东航,而伴随而来的,可能却是一些境外航空公司会陆续退出或取消现在的部分航线。因为如果和国内的几大航空公司竞争的话,那些境外航空公司,几乎必然落败。

或许以后特价的国际机票会越来越少了


首先我想说明一下,境外航空公司必然落败的原因,并不是我们的航空业多强,或者说我们的成本管理有多好,而恰恰可能是一些其他因素。首先是客座率,因为这几年我们国家的入境游很弱,或者说在持续走低,而与之对应的是我们的出境游很强劲,所以相对于满载游客的去程航班,回程航班的客座率就是问题了,这里有人会说,你出去旅游,肯定是一来一回啊,道理没错,但是比如你6月1日出发,那这班飞机抵达后,当天或者第二天回程的航班,你能将那批刚到的客人,又马上拉回来吗?这显然不可能,所以这个回程航班的客座率就需要当地市场来补充,所以在出境游强,入境游弱的环境因素下,会使得那些非商务城市航线的回程客座率出现较大问题,而这个时候我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们国家的航空补贴了,有些人可能知道,我们国内的航空公司,如果开辟一条国际航线,都能从国内的这个出发城市政府那里获得一定金额的补助。所以一旦当航线的回程客座率不足,或者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部分补贴对于航空公司就显得异常重要了,或者可以说是维持航线的命门了。而这样的情况,显然并不存在那些境外航空公司身上(除了某些所谓政府包机的航线之外)

其次,因为很多国内大型机场都是国内几大航空公司的基地港,所以在航班时刻的选择上,外资航空公司的可使用余地也要明显弱于国内航空公司,而航班时间也是影响客座率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所以这样一来,如果一条长航线中同时涌入了多家国内航空公司,那剩余那家境外航空公司的大概率落败的原因也就很清楚了。

回想之前韩亚航空还曾有过2999(不含税)上海至美国来回的机票,这样的价格几乎和我们飞一次上海-北京来回差别不大(不计算燃油附加税的情况下),这样的价格可能我们以后越来越难看到了,而且随着美国航空在取消北京—芝加哥航线后,又计划取消上海-芝加哥航线,夏威夷航空取消北京—夏威夷航线,相信后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境外航空公司取消部分航线或者减少航班密度,因此随着这轮民航业的2次放开,我们获得那种劲爆价格机票的概率,可能也会越来越少了。不过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所以对于境外航空公司的诱惑依然存在,加之这则消息如果要实施的话,也需要一个时间,所以在这个缓冲期之内,相信那些外资航空公司还是会做最后的努力去尝试维持现有航线。

我的论述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我希望可以让你对于事情有多一个方面的了解,希望借此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事情的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