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諾貝爾獎,獎金越花越多,永遠花不完

幾乎所有大人物都想青史留名,但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富豪權貴。

不管在世時多麼有權勢,坐擁多少財富,隨著歲月的流逝,多半被逐漸淡忘,只留下一個模糊的名字和幾句簡單的介紹,真可謂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但瑞典化學家和發明家諾貝爾不同,儘管已經去世一百多年,但每年他都會引發全世界公眾和媒體的關注。

神奇的諾貝爾獎,獎金越花越多,永遠花不完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種關注還會一直持續下去,因為每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已經成為人類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

1833年生於瑞典的諾貝爾,年青時目睹採礦和修路工人們的辛苦,下決心研製一種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藥,實現人們移山填海的夢想。

經過無數次非常危險的實驗,諾貝爾的弟弟因此身亡,他的父親也受了重傷,諾貝爾最終研製出安全可控的工業炸藥。

此後諾貝爾又研製出多種烈性炸藥,一生擁有255項發明專利,被人們譽為“炸藥工業之父”。

隨之滾滾而來的是鉅額財富,諾貝爾獨自創辦和與人合辦的大工廠共有十五家,專門從事炸藥生產。

神奇的諾貝爾獎,獎金越花越多,永遠花不完


但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一柄雙刃劍,諾貝爾發明的硝化甘油炸藥一方面用於採礦、修路等方面,提高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它也為製造殺傷力更大的武器提供了條件。

1888年,諾貝爾偶然讀到他本人的訃告,當時他哥哥去世,由於新聞記者的疏忽,把訃告寫成了他的。

訃告中稱諾貝爾是“甘油炸藥大王”,是靠製造毀滅性武器發大財的大實業家。

諾貝爾看了心情極為沉重,把科學發明用於戰爭,這不是他的初衷。

1896年,心懷愧疚的諾貝爾臨終時立下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度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

諾貝爾留下的財產有3100萬瑞典克朗,他設立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獎五個獎項。

獎金來自遺產的利息,他去世五年後開始每年頒發,這就是著名的“諾貝爾獎”。

神奇的諾貝爾獎,獎金越花越多,永遠花不完


許多人覺得納悶,不是還有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嗎,諾貝爾經濟學獎直到1969年才首次頒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

它的全稱其實叫“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是瑞典國家銀行與諾貝爾基金會合作成立。

諾貝爾經濟學獎獎金出自瑞典央行的捐款,而非諾貝爾的遺產,也就是說,這是一項與諾貝爾基金會有關的“非諾貝爾獎”獎項。

諾貝爾獎於1901年首次頒發,在我們現在看來無比英明的決策,當時遭到瑞典輿論的一片譴責。

許多人因為諾貝爾沒把鉅額遺產捐贈給瑞典,而被貼上了“不愛國”的標籤。

甚至還有政客指責稱,諾貝爾設立獎金支持個別傑出人物,無助於社會進步。

經過好幾年的折騰,瑞典國王終於在1898年宣佈諾貝爾遺囑生效,瑞典國會後來也通過了諾貝爾基金會章程。

在1901年的12月10日,也就是諾貝爾逝世5週年的紀念日那天,頒發了首次諾貝爾獎。

神奇的諾貝爾獎,獎金越花越多,永遠花不完


此後每年的諾貝爾獎就逐漸成為全世界的盛事,截至2016年,諾貝爾獎共授予了881位個人和23個團體。

諾貝爾只把利息作為獎金的作法,實際上把他的遺產打造成一項永續年金,可以永遠發下去。

但他忽視了通貨膨脹和稅收的威力,1901年,首屆諾貝爾獎獎金是15萬瑞典克朗,隨著基金會的虧損,獎金也一路下降,到了1923年,獎金只有11.5萬瑞典克朗。

如果按這個速度降下去,到今天諾貝爾獎真的沒多少錢了,但2017年諾貝爾獎的獎金超過1000萬瑞典法郎,約合150萬美元。

神奇的諾貝爾獎,獎金越花越多,永遠花不完

諾貝爾獎設立時只有3100萬瑞郎,發了117年還沒用完,而且越來越多。

這背後一方面是政策的稅收優惠政策和捐贈,另一方面源於它的投資理財。


神奇的諾貝爾獎,獎金越花越多,永遠花不完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初期,完全按照諾貝爾遺囑要求,進行安全投資。

比如只能放銀行裡吃利息,購買公債,不準炒股,加上每年還得交稅,壓根沒啥賺頭,利息也越來越少。

50多年後,諾貝爾基金的資產已經流失了將近60%,到了1953年基金會的資產只剩下300多萬美元.

加上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當時的300萬美元只相當於1896年的30萬美元,原定的獎金數額日益減少,基金似乎面臨著破產的風險。

看到諾貝爾基金會混得這麼慘,瑞典政府於心不忍,從1946年開始免除了所有的稅收,美國也大發慈悲,給予了免稅優待。

但這些優惠政策還是救不了諾貝爾基金,於是1953年,瑞典政府開始允許基金會獨立進行投資,可以將資金投放在股市和不動產方面。

從1953年開始,諾貝爾基金會的財富開始逆轉,1960年代獲得了瑞典銀行的捐款,又趕上了1980年代的全球投資黃金時代,資產大幅度增值。

1950至1970年這20年恰逢一輪大牛市,諾貝爾基金取得的年化收益率,比之前表現好得多。

神奇的諾貝爾獎,獎金越花越多,永遠花不完


於是諾貝爾基金會將大量資金投入股市,同時由於政策的開放,諾貝爾基金還將大量資金投入不動產市場。

諾貝爾基金會秉承非常簡單的投資策略,它的投資配比基本固定。

股票類55%,固定收益類20%,其他類25%,每年以此為基礎調整。

在金融產品的選擇上也非常保守,比如股票類的核心就是大名鼎鼎的MSCI國家指數,該指數以高穩健、低風險著稱。

固定收益類和其他類投資用的也都是債券指數和基金指數。

雖然操作簡單,但大道至簡,指數基金正是股神巴菲特一直非常推崇的投資選擇。

一方面有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一方面有穩健的投資。

在複利的威力下,諾貝爾獎金不但數額年年上漲,基金規模也越來越大,成為一支獎金越花越多,永遠花不完的神奇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