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尼強震並引發海嘯看「地潮效應」

2018年9月28日早,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沿岸發生6.1級地震,後來該地區又發生7.4級的地震和一系列餘震。

據報道稱,強震引發海嘯造成的遇難人數已升至1200人。隨著救援的“黃金72小時”過去,當地政府相信遇難人數將繼續上升。

日月對地球(海水)的引力是海洋潮汐現象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這是科學界的科學觀點。

在農諺中,也有“初一十五漲大潮,初八二十三到處見海灘”之說——即新月時和滿月時伴隨大潮,而半月時伴隨小潮(低潮)。

同樣的原理,“海洋潮汐”可以換成“陸地潮汐”,特別是用來解釋和驗證地震,對歷史記錄的大地震,屢試不爽。

一,2018年7月28日的月食和8月11日的日食期間,日月與地球3者不僅在視線上成直線,而且幾乎在同一個平面上,日月對地球的引力拉扯疊加效應比較大,已經大大撕扯了地殼的一些破碎地帶,離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只差最後一兩把力,或者不差這一兩把力、當即就直接引發了地震(例如2017年8月8日月食當天中國發生的2起較大地震就是)。

二,因為可能還差最後一兩把力,所以日月食後的一兩個月內的新月時分和滿月時分,日月與地球3者又再在視線上成直線時,補齊了這一兩把力,而且因為距日月食並不久,3者還是比較接近於在同一個平面上。所以,日月食之後的一兩個月內的新月和滿月時分往往才是地震頻次的最高期。

三,本次強震發生時間距離秋分時刻(9月23日上午)非常近,太陽光垂直照射位置很接近於地球赤道,也即這段時日,地球上距離太陽最近的地區是赤道附近地區,也就是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後,赤道地區受到的太陽引力是最大的,赤道地區又是地球自轉速度最快的地區,這導致其是地球上離心效應最大的地區,離心效應+太陽引力這2項都擴大化,疊加起來導致地殼板塊(包括海洋也是一樣)受到的拉扯力遠大於一般時期,從而引發海洋春秋分大潮,也促發板塊的偏移和碰撞效應,進而誘發地震和火山活動等)。

從印尼強震並引發海嘯看“地潮效應”


四,本次的白羊座滿月時分,太陽系其它行星排布也不一般,這又加了一層疊加效應。

9月25日,北京時間10點52分,一輪中秋滿月形成在白羊座2度0分。這次滿月時刻,天象有如下不一般:1,日月與土星均成緊密的90度相位。

2,日月與火星分別成緊密的120度和60度相位。

3,天王星與火星、土星分別成緊密的90度和120度相位。

4,火星與土星互溶。

從印尼強震並引發海嘯看“地潮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