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釋放涵養消費力並使之成爲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劉偉:釋放涵養消費力並使之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教授作主題演講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 閆琪/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及其旗下的期刊,帶領創造了一個很好的風氣,就是探索如何樹立我們中國人的自信,樹立中國經濟學的自信,從中國實際出發解決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在解決中國具體問題當中取得進展,而不是簡單、機械地照搬他人的經驗。

中國經濟學高等教育始於20世紀初。經濟學學科設立之初,基本是按照西學經濟學學科設立的。中國經濟學高等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是缺乏自信的,剛開始照著西方的來,1950年代以後照著蘇聯的來。一句話,我們缺乏自信。我們缺乏自信的根源是什麼呢?我們落後。經過長期的探索,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我們得到很多發展,取得很多寶貴經驗,這個發展過程支撐著中國經濟學的研究,包括經濟學的教學。

下面我就釋放消費力、轉變新動能談點看法,作為交流,求教於各位。

釋放消費力,提高發展質量,是以消費為主還是以投資為主拉動經濟增長?這裡有個增長方式問題,更要緊的是增長機制。是主要靠政府,還是主要靠市場?如果是以消費需求拉動,特別是居民消費拉動,客觀上它只能是主要依靠市場力量來帶動增長。以投資驅動為主拉動經濟增長,容易導致各級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將其作為一個主要的動力驅動經濟增長。

轉變增長新動能,提高發展質量,轉變發展方式,目前主要是釋放涵養消費力,使消費成為真正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這個問題,體現的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對經濟運行機制、經濟資源配置方式根本轉變的某種選擇,或者某種改革深化的判斷。

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消費力獲得了很大的提高,基礎是40年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水平。現在中國人均GDP按匯率折算已經到了8800多美元,按世界銀行劃分標準,進入了當代上中等收入階段了。從8000美元到12000美元,是中國平均數稍往上的水平,現在大概4億多人,大概佔中國總人口的30%。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中國形成了“中產階級”或“中等收入階層”。這4億多人,形成高於平均收入的社會力量,很可能構成我們消費持續增長和社會的中堅力量。當然我們也看到,有57%的人收入低於6000美元,相對來說低於平均水平,而且顯著低於平均水平以下。這是另一個問題,即分配結構問題。

有數據表明,中國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力過了18萬億元,今年全年國內內需消費能力有望超過美國。這意味著,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內需消費市場。這至少表明,中國消費市場內需的絕對規模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現在基於中國的發展,是一個不爭的客觀事實。這就為我們在新常態、新條件下,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能,從過去長期靠投資為主,轉向消費拉動為主,提供了深厚的經濟發展的基礎。從今年上半年數據來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概在78%以上,比資本形成對增長的貢獻高出40%多。這從一定意義上反映出一種客觀趨勢。這是我們具備的一定的發展條件。

但是進一步說,和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拉動還遠不盡人意,還有很多被束縛的地方。消費與可支配收入相關,而可支配收入與GDP高度相關。我們國家現在的問題是什麼?首先,居民部門可支配收入佔國民收入比重偏低,大概是45%左右。一般國家該比重差不多在50%以上。可支配收入向消費的轉化,通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佔比偏低,這就抑制了我們消費應有的增長。同時,儲蓄比例偏高,高於世界一般水平,也在45%以上,顯著高於其他一般國家的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在20%左右)。當然,中國儲蓄率高,很大一部分是企業和政府的儲蓄。但動態地看,居民部門,即住戶部門的儲蓄率增長速度是持續上升的。這最終又進一步抑制了可能達到的消費的彰顯。

在這些因素的一系列作用下,致使消費需求增長速度落後於名義GDP增長速度。消費需求大概在14%多一點,名義GDP大概在16%左右。居民名義增長速度略高一點,把政府的消費剔除掉後,消費需求增長速度仍然落後於名義GDP增長速度(個別年份可能高一點)。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消費需求增長和經濟增長之間還是有著不適應。

如何進一步釋放消費?相關政策和體制的調整空間很大。從財政政策看,我們知道,中國間接稅很大,最後全加到消費者身上。就是說,誰最後消費,誰承擔前面一系列流轉環節的稅。這就遏制了消費。這不僅是間接的重價流轉稅,消費課稅約佔我國稅收總量65%左右,比一般發達國家要高得多(經合組織國家平均為31%)。消費稅中,97%是對一般商品的消費;對奢侈品的消費佔3%(經合組織國家平均為35%),這又遠遠低於世界一般水平。從財稅來說,主要是重價的流轉稅,它會加到消費者頭上,而且主要加在一般消費者或大眾消費者頭上,這無形中就抑制了消費力的釋放。

從貨幣政策來看,貨幣政策對不同消費者的影響不同。對於不同收入的家庭,通貨膨脹對消費力的影響是不對稱的。通貨膨脹對高收入家庭影響較小,對低收入家庭影響較大。通脹的影響在城鄉之間也不對稱。這可能會進一步拉大收入分配差距。形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很多。而產業之間、地區之間收入差距擴大都會抑制消費,需要通過一系列政策來調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做的工作,說來說去就是兩件事:一是如何把蛋糕做大,就是發展。另一個就是如何把蛋糕分好,就是要有公平協調。差距擴大不僅影響公平,同時影響效率,影響經濟增長。下一步,需要考慮如何在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做好收入分配問題,使消費確確實實能夠和經濟發展相適應,進一步釋放我們的消費力,使之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就需要切切實實從發展角度,推動中國發展方式轉變,使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切實發揮決定性作用。

(劉偉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教授;根據其在“經濟學動態·大型研討會2018”主題演講“提升消費力 轉換新動能”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